第186章 有巢庇護之道

字數:5078   加入書籤

A+A-


    第186章 有巢·庇護之道
    “許氏一族數百,以山為界,與此地一同劃歸風子-安地!”
    ……
    至此安地在漢水之側,又多出一塊。
    “許行,你沒聽錯吧,我們被劃給了風子?”
    庶民,可贈也,其實也是說這些人的賦稅交給風允即可,而不用上交曾侯。
    這些人可以逃走,但離開後,若不被別國容納,或說一己之長安居在別地,將無法在城內生存,成為野人也。
    遂故土難離,除卻鄉土之情外,還多是離開後能否活下去的問題。
    “是的,封給了風子。”許行訥訥。
    前日才見風允,論農事,今日卻就被封給了風允。
    可是……
    “兩處安地,隔著漢水,風子要怎麽治理呢?”
    這是困惑在眾人心中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很快有解。
    就見百裏奚在甲兵的護送下,乘舟渡水而來,以傳風允之令。
    風允本是希望用冶鳥傳信,但考慮此地或無識字之人,這才派遣百裏奚前來。
    這偶得的地方,若是荒地無人也就罷了,風允可以暫時擱置,但若有人,他還需安排一番。
    “咳咳…”
    百裏奚上岸,遠見來迎的諸人,行禮而問:“你們如何稱呼?”
    “許氏,我們這都是許氏民。”
    一老者拄拐,緊忙上前,躬身以答,這讓百裏奚略意外。
    有氏的庶民?
    要知,一般的庶民可沒有姓氏,隻有名,一個稱呼罷了。
    老者見狀,緊忙解釋:“是,是從許國遷來。”
    許國……少有的男爵國,其國不過幾裏。
    怪不得,這樣的地方哪夠繁衍生息呢。
    “這是風君令……咳咳。”
    幾日勞累,渡過漢水後,似染上風寒。
    咳嗽兩聲,百裏奚才道:“令,許氏,居漢東安地,以行耕作,輔之別事,休養生息……與安地之民,同享其益,共建其安。”
    “思許氏族內少學,令許氏擇幾位聰慧之人,前往漢西安地入學,學其字,學其生活之本……切記,入學之人,不可耽誤耕作,以虧生活。”
    將帛書遞給許氏族長,老者手顫抖。
    周圍人大喜。
    “終於能耕地了,能耕地了!”
    “入學?”
    “學字,我們能學字?”
    許氏並非無字,可少也,就如同當初風允家中,幾塊竹簡遺留,無多也。
    此時得此喜訊,許氏之人驚喜連連,大拜漢水之遠,口呼風子大德。
    “風子放心,老朽一定嚴苛此令,不讓風子失望!”老者淚目,言語磕絆,大顯真誠。
    滿是溝壑的臉上,真誠堅定,感激之情無法言說。
    百裏奚見之,暗暗點頭,這許氏並非刁民,倒是好安排。
    緊忙寬慰幾句,將風子仁德之心說盡。
    這才叮囑道:“風子這幾日需要以雷澤孕生之術,逆天時,而冬耕,不過之後會過來一觀。”
    “這幾日,就由我來整合許氏的情況,看缺少之物,有長之物,再做細致安排。”
    “先入村寨吧。”
    “先生請……”
    ……
    在百裏奚操持許氏時,另一邊,風允也觀望工地之處,安排典籍宮的建立。
    昭陽在一旁護衛。
    風允望之有感:“夯土之法,古之有記,以此壘砌,在濕潤之地,隔高而立,可為巢。”
    “北方之地幹燥,下挖而闊,可為穴。”
    “如此,就是巢穴也。”
    風允說著,一道咒——巢,隱隱浮現。
    “我來一助。”風允揮手,工地上的數十人,被一股文氣籠罩。
    就見,其建巢之時,手腳輕快,力氣增大,不一會的功夫,這片工地就能見典籍宮雛形。
    “巢穴,古之賢祖-有巢氏,所立之庇護也!”
    巢!
    咒隨風允之聲,化作碩大靈光,嵌入典籍宮的基石當中。
    霎時間,一道堅固的屏障隱隱浮現。
    緊接著,隨著風允的思索,虛幻的布局投影,映照在地基之上。
    眾人大驚。
    這仿佛海市蜃樓一般的東西,就在眼前。
    有人試探去碰,卻隻是虛幻。
    風允一笑。
    “昭陽司馬,不若劈上一劍。”
    聞聲,昭陽拔劍而出。
    隨即一劍劈砍,隨著內息而成劍氣,打在這虛幻的典籍宮之上。
    “噹!”
    被雷聲虛幻的典籍宮牆,由虛化實,隻是幾道波瀾,就擋住了這道劍氣。
    昭陽凝重而望。
    “氣運?”
    這道典籍宮投影是氣運鑄成,其尋常之時無礙,但若是有敵意攻勢,就化作青銅一般,堅韌庇之。
    昭陽不用楚國氣運加身,就已是先天第二境,雖是隨手一道劍氣,可也不是誰都能攔下。
    “風子,此為何術?”
    聞所未聞,既能加快建築之速,又能以氣運投射虛影,此虛影還能禦敵!
    而這氣運……
    是安地氣運?
    昭陽抬頭,他雖無望氣之術,但隱隱有感,這股庇護之力,有安地的一份力量。
    但小小的安地,不過千數民,何來這樣強大的氣運呢?
    最終,昭陽的目光落在了風允身上。
    風允道:“這是有巢祖的道,其聚人族之力,借助山川大地,庇護人族,抵禦風雨雷電,猛獸侵襲……是一種古老而不可失去的道。”
    “道?”
    道、法、術…
    “風子除卻自己的玄道外,還掌握了有巢祖的力量?”
    “風氏是羲皇後裔,莫非也有有巢祖的傳承?”
    昭陽冷漠的臉上浮現出愕然之色,但轉瞬即逝,隻等風允回答。
    風允搖頭。
    又笑望昭陽:“為什麽一定要靠先祖蔭蔽呢?”
    “大樹之下,是可以為小樹遮風避雨,但其小樹不經風雨,永遠也無法超越大樹。”
    風允遠望,此時漢水之岸,火焰已熄,數百人在用木耒耜,翻地,劃田……
    “知先祖榮光,得之蔭蔽,尊之偉業,但也要尋之開拓,非不思進取,守樹蔭而獨食葉也。”
    風允是有資格說這樣的話的,他是風氏之人,且有風氏河圖,有此河圖,隻需前往大庭舊址,借助大庭遺留的力量,或許在春秋戰國時,就可輕易複辟古之大庭,而為王也。
    但他不欲這樣做。
    一國之王,隻能庇護一時之人族。
    即使如秦朝一統,也是庇一時之人族。
    唯有道,為人族留下可以永久流傳的道,這才是無盡的力量。
    思緒蔓延……
    風允思索那些可稱為聖的人,在數千年後依舊用自己的力量庇護人族,為人族增長智慧,規避錯誤,引導方向……這與人族三祖的庇護一陰一陽,一實一虛,其是為思想上的庇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