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 25 章 時間過得很……

字數:5333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時間過得很快, 三年困難時期在人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就來了,轉眼就到了一九六一年
    這三年裏,每月的糧食定量越來越少, 鋼鐵廠雖然作為省城的第一國營大廠, 但這三年日子也過得很是艱難。
    為了喂飽工人的肚子, 文廠長從去年也就是六零年年初開始, 就已經組織廠裏的人手去開荒種地養豬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廠裏的食堂才勉強開得下去, 偶爾還能給工人們加個餐。
    隻是就算文廠長已經“開源”了,但是在大形勢下,到底還是杯水車薪, 廠裏有四五成的工人已經餓出浮腫了。
    但就是這樣,鋼鐵廠的形勢也比很多國營工廠的形勢好得多, 至少還沒有停工, 工人還能吃個半飽。而相比之下很多小工廠都開始停產了, 沒辦法, 工人吃不飽, 幹活壓根就沒力氣,能不在工作的時候餓暈過去就是好事了。
    喬秋生之前每月的定量是四十五斤的,而到了現在,也縮減成了三十二斤了,但他已經算是待遇好的了,居民口糧加上作為工人的工種糧達到這個數,比起普通居民一個月二十五斤的定量已經高了不少了
    而且他還因為兼任安裝工的職責,還為廠裏帶徒弟,之前文廠長給每月多補貼了三十斤糧食, 就算到了現在的困難時期,也一點沒有縮減。這麽一來,他每月的糧食定量就有六十二斤了。
    而喬和平跟喬秋生這個當爸的一樣,居民口糧加上工人的工種糧,每月也有三十斤的定量。
    但比起父子倆來說,喬竹芳和何英英婆媳倆的糧食定量就少了許多了,每月隻有二十五斤她們倆一個街道辦事員,一個鋼鐵廠後勤采購,都屬於“文職”,並沒有一線工人的“工種糧”補貼,至於喬嘉嘉這個六歲的小孩,每個月的口糧就隻有十一斤而已。
    而這麽算下來,不加喬嘉嘉這個小孩,一家人四個大人一個月加起來的糧食也隻有一百四十二斤。
    這個數字聽起來還可以,但是攤開來算,每人每天的口糧也隻有一點二斤,也就是十二兩
    每天十二兩是個什麽概念,也就是六百克糧食而已,一天三頓飯,每頓飯隻能吃二百克,這二百克還包括了粗糧比如紅薯、玉米、高粱,吃碗白米飯都是奢侈
    這樣的份量連姑娘家都吃不飽呢,更何況是每天要幹活的工人
    可是喬家每人每頓二百克的口糧,還是因為有了喬秋生每月三十斤的額外補貼才這麽高的,要不然一頓就隻能吃一百五十克了而要是家裏人沒有一線工人的工種糧補貼,這一頓飯的定量就更少了
    吃得少還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怪很多工人都餓出了浮腫。
    喬家的情況倒是好不少,他們最開始就囤了不少糧食,後麵又陸陸續續收了零散的幾百斤來,現在每月家裏還能有額外八十多斤的口糧,再加上原本的一百四十二斤的定量,足夠一家人吃飽喝好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比起周圍普遍臉上餓出了浮腫的人們,喬家人算得上是難得的麵色紅潤了,一看吃得就不錯,這個也沒法掩飾,比較吃得好跟吃不好差別實在太大了
    而喬家人也沒想著掩飾,難不成有糧食還得故意餓著自己不成他們用的理由是家裏親戚是鄉下的,那邊遭災比較輕,還有點餘力支援他們這城裏的親人。
    正好他們家之前囤的糧食大半都在鄉下老宅那邊,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每次回鄉下的時候,會幫忙帶一部分送到喬家這邊來,而在周圍鄰居眼裏,這些就是鄉下親戚支援喬家的口糧了,於是對於喬家有這麽一門給力的鄉下親戚紛紛羨慕極了。
    這年頭誰手上有糧食誰就更受巴結,糧食已經成為硬通貨了,黑市裏一斤大米都已經到了三塊錢一斤了是的,不是三毛,而是三塊,比前幾年翻了三十倍
    喬家每天吃得那麽好,也不是沒人上門借糧的,但是都被喬秋生給拒絕了借糧的口子是絕對不能開的,升米恩鬥米仇,尤其還是在這兩年的當口裏,要是借了一家,其他家還借不借呢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擺明車馬,不管誰來都不借
    而因為這樣,這兩年喬家人跟筒子樓裏的鄰居關係冷淡了許多,畢竟在你餓得麵黃肌瘦的時候,鄰居日子過得那麽好,心裏很難會好受,關係日漸冷淡是多麽正常的事情。
    不過喬家人不在意,隻要自己家可以吃飽就行,這兩年有善心的都去喝西北風了,還是填飽肚子最重要。
    捕獸夾現在是每天晚上都放著,萬一真的又有鋌而走險的呢總是要防著一手的。
    “姑姑,姑父,我們來啦”何成文把綁在自行車大杠上的一麻袋的糧食扛起來,何成文把自行車停好上去敲門。
    “快進來坐”喬和平沒兩秒就聞聲過來開了門,從侄子手裏接過那一麻袋的糧食放在肩上抗進了廚房。
    而何英英趕緊去給兩個侄子倒水,一路把糧食從鄉下帶過來也不是個輕鬆活,兩大袋糧食呢,他們家的一份,兩兄弟自己的一份。
    喬秋生把糧食送到廚房放好出來道“這次的糧食怎麽多了不少”
    喬家囤在鄉下老宅那邊的糧食,是跟何家約好了,每月稱出八十五斤送過來的,太少了不夠吃,太多了提前吃完以後就沒得吃了,所以何家人之前每次都是稱的正正好好的量過來,而這次明顯多了許多,喬和平剛扛起麻袋的時候就感受到了。
    何家人不可能自作主張從鄉下老宅那邊多稱糧食出來的,唯一的可能就是,這會兒多出的糧食是他們自己貼補的。
    要是放以前,何家送糧食送各種瓜果蔬菜給他們家,喬和平自然是無所謂的,也是嶽父嶽母的一番心意,收下就行了。
    可是這兩年,不管是城裏還是鄉下的日子都不好過,何家的孩子又多,自己都快不夠吃了,喬和平怎麽還會好意思再要這些額外的糧食
    何成文作為大哥上前解釋道“爺奶他們說今年的收成比起去年前年終於好了一點,再加上大隊長也開始組織獵隊進深山裏打獵了,水庫裏那邊幾個大隊商量了以後,現在也開始輪流捕魚了,家裏日子好過了一點,也能餘出一點口糧。
    囤糧的時候,姑姑姑父你們還借給我們家裏一百五十多塊錢呢要不然我們家哪裏能有那麽多錢去囤那將近一千斤的糧食指不定早就餓死了
    之前家裏也沒有盈餘,就一直沒法感謝姑姑姑父,現在收成好了點,爸媽爺奶他們這次叫我跟成梁是一定要把這些糧食帶過來給姑姑和姑父你們的。對了,車把上還掛著一條草魚呢”
    之前大隊長雖然提前說了要囤糧,可是手裏有錢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家能存個一百塊就已經不錯了,拿這個錢去囤糧也能囤個大幾百斤。
    可是何家雖然一家人一年也能賺上個一百多塊錢,可除去日用,剩下幾乎所有的錢都拿去送六個孩子上學了,每個月根本存不下幾塊錢,想多囤點糧食都沒辦法。
    還是喬和平跟何英英借了一百五讓他們拿去囤糧的,當時還沒有招工的消息呢,何成文跟何成梁兩兄弟還在上學,按照何家每年的存錢速度,這一百五十塊不知道要存個多少年才能還上,小夫妻自然是清楚這些的,甚至一開始壓根就沒打算讓何家還
    喬秋生跟喬竹芳也是同意的,畢竟還是何家通知他們囤糧的事情呢
    雖然這兩年因為兩兄弟當了工人每月也各自有了十八塊錢的工資,第一年就已經把這一百五十塊還上了,可是當時借錢囤糧的恩情何家人是沒有忘的。
    當時囤糧食的時候一斤糧食才三毛,現在都已經變成三塊了,當時的一百五跟現在的一百五壓根沒法比,就好比沙漠裏的一瓶水跟城市裏的一瓶水能一樣
    前兩年收成實在是差,家裏也沒有餘糧,想回報個一二也沒辦法,而今年好不容易家裏情況好了一點,自然是得做出點表示的,不能忘恩。
    就算何父不覺得喬家會缺這點糧食,當時喬家可是囤了幾千斤糧食的,他們家情況比喬家差多了的,應該等到家裏條件更好一些再提報答這事,但是何大哥跟何母極力堅持,何二哥也站在媽和大哥那邊,何父就算作為一家之主,也是得妥協的。
    而喬和平聽完侄子的解釋皺著眉頭,打算一會兒兩個侄子走的時候就讓他們把多送的糧食捎回去。
    他的想法倒是跟何父的想法不謀而合了,覺得報答不急於一時,何家還是先顧著過好他們自己的日子才是要緊事。
    何英英她從幼兒園接回閨女,回來就看到自家男人皺著眉頭,上前一問,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她讓閨女先去陪兩個表哥在客廳裏坐一會兒說說話,自己則是跟男人走到廚房裏悄聲說道“都認識三年了,這兩兄弟的性子你還不了解嗎你讓他們帶回去可能嗎
    還不如多留他們在家裏吃幾頓飯,這樣他們自己的口糧也能省下來點,也就算是補上這送來的糧食了。”
    “他們能願意”喬和平猶疑地問道。
    何英英不在意地說道“不願意也得願意,到時候就說家裏飯做多了,現在又到了夏天,也不能放時間久了,他們不吃就倒了,我就不信他們舍得。”
    “這倒也是”雖然這是個陽謀,可由不得兩兄弟不上鉤,這年頭的人連一粒米掉在地上都會拾起來繼續吃,怎麽舍得看著好好的飯倒掉呢
    何英英、喬和平夫妻倆在廚房這邊商量怎麽給兩兄弟“下套”,客廳那邊兩兄弟跟喬嘉嘉正聊得開心呢
    “後天我們帶你一起去看電影,看完電影一起去國營大飯店吃飯怎麽樣我們現在轉正了,成了一級工,每月的工資有三十三塊呢,不缺錢”何成梁有些高興地說道。
    沒有去下飯店的錢和糧票他跟大哥已經攢了一個月了,每天口糧裏省下一點就夠去吃一頓了。
    他們也想請姑姑姑父還有喬爺爺喬奶奶的,可是也知道幾個大人是絕對不會同意讓他們兩個破費的,最後兩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就隻請嘉嘉表妹了,就當是表兄妹三個出去玩一趟,高興一下。,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