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

字數:7591   加入書籤

A+A-




    趙駿在石城畫了一個圈,確定了大宋未來的工業基
    這也是沾了先知先覺的光,不然想找一個煤炭和鐵礦豐富的產地,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事
    之後他又視察了灤州周邊縣城,也去了南麵海邊,看了未來大宋的海
    這裏是後世唐山市曹妃甸區,與天津的寧河區很
    但不管是天津還是唐山,至少在古代都不是什麽重要地方,海邊有一些漁村,僅此而
    趙駿深知海洋貿易的重要性,特別是眼下正該大力發展與東北的貿
    如果從沈州和遼陽的貨運能夠通過營口與天津相連,並且將東北的礦產全部運到唐山來,那麽工業打造將更加快
    五月下旬,趙駿出山海關,前往沈州視察,當地官府和守軍將領紛紛前來迎
    他了解了一下目前沈州的情
    同時也了解了一下現在大宋與東北女直、渤海人之間的貿易發
    相比於北平城,沈州城以及遼陽城可謂是非常熱鬧,不僅有女直、渤海人,還有高麗人也在其
    大宋的武器鎧甲非常受這些少數民族歡迎,其中也不乏火器、火藥貿易,大宗商品又以糧食、藥材、木料、皮毛、牲畜為
    由於大宋發達的海洋貿易,往往是東北少數民族把貨物運送到沈州、遼陽,再由當地商人運到營口海港出
    這些商品會沿著海岸線,送往大宋各地港口,比如河北的泥沽港,山東的萊州灣,最遠的甚至淮南的海州,也就是連雲港,最遠的甚至能送到廣州
    因為很多原材料能夠在廣州、泉州等地加工成工藝品或者其它商品,販賣到中亞去,再由阿拉伯商人們轉賣到歐洲,賺白人的
    因此可以說現在大宋雖然還沒有建立起全球貿易體係,但也已經有了初步聯係,正在一步步完善經濟循
    “這旱災還是來了,幽燕路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下雨,各地百姓日益貧”
    六月八日,趙駿從遼陽回到了北平城,正是晌午時分,抬起頭看著那火辣辣的烈陽,紫色大袍向後一甩,雙手背負在身後,埋頭跨入元和
    除了王安石等一直跟隨左右的陪同人員以外,這次幽燕路主要官員都已經到齊,楊畋、王絲、周沆、唐介、吳若鵬等主官、副官,林林總總十多個,跟著趙駿踏入屋
    這一次趙駿已經走完了從後世北京到唐山、秦皇島、葫蘆島、沈陽、遼陽等大片地區,關注了幽燕路的總體民情、經濟、政務、軍事以及城市規劃等
    現在也是時候開一次大會,做一個總
    趙駿進入殿內,坐在主位上,如今元和殿已經大變樣,不再是以前宮殿模樣,而是改成了辦公場地,屋子裏有很多桌案,上麵擺滿了資
    裏麵有諸多書吏在整理,大家進來的時候書吏們便起身拱拱手離開——這些資料有些是本地世家,有些是數據統
    看到屋子裏已經統計了這麽多資料,趙駿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坐到位置上,如政製院開會一樣,眾人按照位置坐在了趙駿的左右兩
    他的右手邊是以楊畋為首的幽燕路諸多高級官員,左手邊是以楊告為首的陪同官員,雖然楊告和楊察品級一樣,但楊告的資曆比楊察深一些,因此坐到了第一個位
    “這一趟我收獲很大,對幽燕路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摸底了解,這裏麵的水很深,也很但隻有親自走進水裏,在裏麵摸索一番,才能看看有沒有”
    趙駿首先開場,然後環顧左右笑道:“很高興的是,摸了不少魚,而且還有大除了抓住崔嶧這個大貪官以外,我在各方麵都有所收”
    說著又道:“不過其它的事情待會再談,還是先說說我關心的事吧,現在幽燕路的災情如何了?”
    楊畋起身拱手道:“知院,已經統計出來了,受災的地方多達十四個縣,其中又以固安、永清、安次、武清、玉田、石城、廣寧等地尤為嚴”
    “嗯,這些地方有些處於河流的下遊,有些幹脆境內沒有主要河流,隻有一些小溪支流,旱災之下,各條河流的水位大幅度下降,上遊的縣肯定會把大部分水資源截”
    趙駿皺眉道:“落在下遊的地方水資源就會少很多,本來五六月份就是粟麥的收割季節,現在看來能成活幾畝就已經不容”
    “也是多虧了知院早有防備,提前做了布置,不然現在恐怕幽燕路就是流民遍地”
    楊畋感歎道:“之前運到涿州的糧食已經當作賑災糧發往了各縣,各家各戶受災的情況也已經在統計,往年出災地方上餓死人的事情不少,今年怕是不會”
    趙駿點點頭道:“嗯,有統計就行,但一定要注意,賑災的糧食必須發到災民手裏,地方上若有克扣,重罪處置,決不可姑”
    “”
    楊畋應下,心中佩服趙駿目光遠見,早在五月初發現氣候不對,就懷疑幽燕路可能會發生旱災,提前讓人從永濟渠運糧過來,解決燃眉之
    不然現在幽燕路恐怕要手忙腳亂了,即便朝廷很快得知消息,第一時間運糧,恐怕也有不少災民會出現餓死情
    畢竟這個年代很多百姓家中沒有什麽餘糧,基本上就是種多少地吃多少糧食,甚至有的時候為了等到下一季糧食成熟,必須忍饑挨餓,省著點吃,防止糧食沒成熟之前食物吃
    這也是為什麽古代隻有一日兩餐,即上午辰時一餐,下午申時一餐,這兩個時間段也被稱為食時、晡
    “還有就是善後工作,現在朝廷也隻是能管災民們一口吃食,真正長久還是要各地官府承擔起責任,能搶割多少糧食是多少,旱死的糧食就就地焚燒做”
    趙駿強調道:“朝廷不可能一直管著那麽多災民,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這一點你們要督促好地方官府,要讓他們盡快組織起下半年的耕作,看能不能盡快恢複災後的生”
    “”
    楊畋與諸多官員又連連應
    直到確定災情雖然持續,但還處於地方可控範圍之內後,趙駿才又說道:“崔嶧的事情查清楚了嗎?”
    “查清楚”
    楊告說道:“此人勾結軍中幾名將領,倒賣府庫的絹帛,還組建商隊,在邊境與遼人貿易,連火槍他們都敢”
    趙駿眼眸中閃爍過一縷寒光道:“以叛國罪論處,為首那幾人該殺的殺,上報大理寺和政製院吧,等政製院那邊的回執發過來,我就簽字執”
    “”
    楊告應
    雖然罪證之類都已經找
    事情也都調查清
    但該走的程序還是要
    像崔嶧這個級別,相當於後世高官大
    地方上肯定是沒有權力審判他
    隻有政製院才能夠定
    走大理寺也基本上就是走個流程,盡快判決就
    判決書下達後,要先送去政製院,幾名宰相過目,都沒什麽反對意見,最後則是趙駿簽字生
    殺一名封疆大吏,差不多就已經不需要趙禎出麵,政製院就已經能全權處
    這就是政製院存在的意
    而趙駿作為政製院知院的權力是無限的,隻不過他對勤勤懇懇的好官以及任勞任怨的百姓講道
    但對那些魑魅魍魎,牛鬼蛇神,就是這世上最凶惡的存
    “那就再來說一說以後幽燕路的發展問題”
    趙駿環顧四周說道:“我知道這個話題你們可能不太感興趣,現在全天下官員都隻在乎眼前,可能災情的事情更讓你們覺得急迫,因為幾年後的事情與你們無”
    他繼續說道:“但我要說的是,我這次下來視察地方,也確實意識到了官員的任期太短,對施政造成的影響很大,回去之後,我會對官員的任期進行調整,所以你們的目光要放長遠一”
    “”
    楊畋等人心中大喜,對於趙駿透露出的這個信息非常興
    天下官員苦任期久
    很多時候想幹點成績出來,沒幹兩年,就得馬上離
    這造成了流官體製下,地方吏員的權力依舊很大,下層的管理還是持續混亂,談不上有多精明能
    如果不是監管力度前所未有的大,不說貪贓枉法,單說得過且過,沒有按時完成上麵派下的任務,也有可能被遭受懲
    強硬的製度逼得地方官吏不得不努力幹活,恐怕基層治理早就亂成一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三年任期的流官避免了地方官府與地方勢力勾結的現狀,卻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缺乏對本縣未來發展的規劃和改革主觀能動
    現在把官員的任期增長,甚至也可以像政製院那樣,如果有未來比較長遠的規劃那就多幹一
    比如一個縣令一屆任期延長到五年,兩屆就是十很多二十歲中進士,做十年縣令也才三十歲,積累基層經驗也未嚐不是壞
    “幽燕路的發展我認為主要有兩點,一點是工業建設,第二是商業發”
    趙駿指出問題關鍵所在道:“整個幽燕路耕地麵積雖然多,除了少部分燕山山脈以外,大部分都是廣袤平原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靠天吃”
    “農業雖然是必須要發展的事情,可很多時候我們要因地製這次旱災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讓我們意識到農業發展的脆弱”
    他強調道:“所以一個地區要想長遠發展,農業、商業、交通、工業、建設缺一不可,你們明白了嗎?”
    “”
    楊畋虛心問道:“那該如何發展工業建設和商業呢?”
    說著他還向旁邊的吳若鵬揮揮
    吳若鵬會意,連忙從旁邊的桌子上拿了紙筆,開始記
    趙駿沉吟道:“這商業就是要結合自身的長處,大力發展手工製造業,還有紡織”
    “幽燕離遼國很近,他們盛產的皮毛完全可以作為原料製造成衣”
    “我觀察了一下,現在大宋與他們的商業模式很落”
    “除了極少部分是從幽燕路生產的商品賣過去以外,大部分商品都被迫隻能從中原腹地產”
    “來往商人的成本也會隨著提升,這大大削弱了雙方的貿易”
    “如果商品本來就是在幽燕路產出,運到北方的路程會少很多,成本自然也會少很多,我們就能賣出更多的商”
    “所以幽燕路在商業發展上,首先是營造更好的經商環境,比如把北平城重新規劃修”
    “其次是要有更好的政策,吸引商人的往來,比如降低一定賦”
    他侃侃而談,很多辦法都是信手捏
    卻驚得眾人一
    因為稅率都是固定的,地方上怎麽能更改賦稅呢?
    楊畋驚道:“這我們若是擅自做主,降低賦稅,那朝廷.”
    “你們就不會上報嗎?把情況上報到政製院,我與諸位相公又不是傻”
    趙駿不滿地瞪了對方一眼,這些守舊的地方官吏或許循規蹈矩,但有的時候太墨守成規,也不是一件好
    搞發展搞改革本來就要推陳出新,不能因為很多東西都是朝廷定下的死規矩就完全不去思
    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這樣的官員在大宋實在是太多,多如牛毛,能夠有創新的都算是極少數,像範仲淹王安石這樣想改革的,幾乎是鳳毛麟角
    “”
    楊畋、吳若鵬等人連連點頭,他們是轉運司官員,負責地方政務處理,這些東西對他們非常重
    之後趙駿又把工業模式談了一
    他認為石城、遵化附近應該有煤礦和鐵礦,灤州自然資源部最近已經找到了不少礦產,正在確定礦山位
    一旦找到位置之後,就可以從武安鋼鐵廠調集人力物力,對石城、遵化、安喜、盧龍等地進行礦產采集和幽燕路國營鋼鐵廠建
    隻要有了鋼鐵行業的發展,那麽不僅能促進當地就業,同時也能大力發展本地經
    雖然對於楊畋、吳若鵬等人來說,什麽就業、經濟、支柱產業等等名詞他們聽得雲裏霧裏,但關鍵詞卻是聽懂了,能大力發展本地經
    所以一個個也是認真聽講,認真記
    趙駿一口氣把現在整個幽燕路的未來規劃清晰地呈現給大家之後,這才開始最後一項議題,他問道:“世家的問題,你們做得怎麽樣?”
    “額”
    眾人互相對視,楊畋小心翼翼地道:“還是有些不順”
    “怎麽個不順利法?”
    “我等也不乏與諸多世家接觸,但大多數世家卻是頗為抵”
    “唔”
    趙駿眯起眼睛道:“沒事,這樣,伱把名單給我,我親自與他們好好談”
    若是談得攏就皆大歡喜,若是談不攏,那就別怪他動刀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