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77 二更
字數:4442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之前宮內便傳過有神跡之事, 隻是沒人見過,本以為是謠傳,沒想到當真有神跡。
眾臣抬頭,仔細聽之, 人嘛, 都有好奇之心, 一邊期待神跡能預知未來, 一邊又擔心神跡預知未來。
聽神跡開頭就說自己, 李淵的神情瞬間門凝重起來。
秦
聽神跡講李淵,秦始皇嬴政來了興趣。
之前神跡所說大多是李淵的一雙兒女,對李淵提及不多, 嬴政好奇,有如此兒女的李淵到底是何水平。
但從神跡的隻言片語間門,嬴政覺的李淵的能力似乎一般,不知是不是自己過於看輕李淵。
朱元璋那邊還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中, 已然顧及不了神跡說什麽
作為開國皇帝, 李淵的存在感著實很低。
像大家提到其他的開國皇帝,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六國的君主, 明太祖是第一個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 宋太祖則讓人想起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
但是到了李淵這呢,似乎就剩下生了個好兒子。
李淵
但是李淵能力真有這麽差麽
這倒不見得, 畢竟能成為開國皇帝,能力絕對是有,起碼平衡打壓的能力還是有的。
聽神跡話鋒一轉,李淵的臉色好看了些許,但是聽最後一句,好似不是在誇自己。
想到後世對自己的評價如此, 李淵隻覺的心口堵了一口悶氣,什麽叫做自己隻生了個好兒子。
李淵是如何把他得好兒子一點點逼的叛逆了
咱先從李淵的個性說起,作為君主,生性多疑,但是對於親近之人卻又特別寵愛,咱們舉個例子。
眾所周知,李淵晉陽之兵,功臣除了李世民外,另外兩位是裴寂和劉文靜,但這二位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
裴寂是李淵的故友,因此李淵對他特別照顧,比如裴寂率軍大敗後,李淵對他半點懲罰都沒有。
但是劉文靜就不行了,同樣戰敗,劉文靜立馬被貶官,雖然後麵官複原職,但和裴寂已然不能同日而語。
要說功勞,主播覺的劉文靜比裴寂要大不少,就唐初李淵交好突厥之事,劉文靜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裴寂呢,似乎隻有擁李淵為帝。
但是論賞賜,裴寂卻是第一位,像李世民打了勝仗,裴寂明明沒幹什麽,李淵卻賞賜給裴寂可以隨意鑄造銅錢的大鼎,可見對裴寂的喜愛。
提到裴寂,眾臣都有種不可言的感覺,眾人皆知裴丞相的地位,絕對是陛下身邊第一寵臣。
忽然被神跡提到,裴寂麵上有些掛不住,自己何事戰敗過簡直胡說八道,他根本沒有帶兵出征
因為神跡的蝴蝶效應,李秀寧代替了李元吉,因此晉陽沒有失手,所以裴寂為曾出兵。
但是李淵對他這個老友的偏愛卻半點不少。
如此差別待遇,劉文靜不可能不嫉妒,於是醉酒後就抱怨幾句,說日後定要弄死裴寂。
講真,其實也能理解,就好似咱們拚死拚活的為公司做貢獻,最後卻比不過老總他小舅子。
所以,有誰能不嫉妒麽
說到這,樂瑤有點感同身受了,哪個公司沒幾個特權戶,仗著和老板關係好,幹活的時候沒有他們,發獎金的時候卻排第一
聽神跡這一問,眾臣更加沉默,說不嫉妒的那是假的。
雖然裴寂作為開國功臣,可說到底就動了動嘴皮子,也沒見他對大唐做何貢獻,偏偏是眾臣之首。
劉文靜這酒醉之話被他府上的小妾聽見,於是告發了劉文靜。
其實本來就是一件小事,但是裴寂卻和李淵說,劉文靜這人雖有才,但是性格陰霾怕當真有造反之心,此人不能留。
於是李淵便殺了功臣劉文靜。
劉文靜之死眾臣都知,以造反之名,但是具體的細節他們卻是第一次知道。
有人說,李淵之所以殺了李文靜是因為他和秦王李世民交好,殺了劉文靜借此敲打李世民。
但是劉文靜死的時候為619年,那時候李世民的功績還未到讓李淵忌憚的地步。
還有一種說法,說李淵猜忌劉文靜,總覺的他和突厥間門有什麽,於是借著這個由頭就把劉文靜給殺了。
總之劉文靜死的很冤枉,劉文靜之死也讓李世民很難受。
聽此,李淵看向眾臣,觀察他們的反應。
眾臣低頭,不敢看李淵,生怕一個表情不對讓李淵猜忌。
“你難受什麽,你覺的朕冤枉了他”李淵質問李世民。
“兒臣不敢。”李世民道。
“還有什麽是你不敢的。”李淵陰沉著臉,方才還敢和自己頂撞,如今又說不敢。
除了劉文靜外,杜伏威之死也頗有爭議,杜伏威為唐初割據勢利之一,手握江淮地區,卻在巔峰的時候投奔了李淵。
622年上書請求入長安,李淵自然高興
果真,聽到杜伏威投靠自己,李淵的眉頭終於舒緩開來。
李淵:他到底是臣服於朕的。
路人甲:難道不是怕自己再不投靠,會被李世民揍麽
路人甲的字幕飄過天幕。
李淵的臉色再次變的難看,李世民又是李世民。
但是杜伏威這一走,隨即江淮地區大亂,再次造反。
可想而已,李淵對長安的杜伏威會如何猜忌,624年,杜伏威斃,對於他的死爭議比較多,到底是病死的還是被李淵毒死的,這就不得而已。
可死並不是事實的結束,江淮叛賊輔公祏被活捉後,不知是不是覺的自己上路寂寞,輔公祏告之,這次造反的主謀就是杜伏威,闞陵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於是李淵收了杜伏威所有待遇,家屬也深受其害,變成了反賊的親屬,闞陵亦然
最後還是李世民給二人平反。
所以,李淵的耳根子是有多軟
樂瑤放出動畫,卡通皇帝扶著自己的大大耳朵,隻要一鬆手,耳朵立馬耷拉下來,仿佛耳朵上沒骨頭,
“退朝”李淵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再講下去,他的顏麵何存
李淵上次就發現神跡會隨著自己而動,他以為這次也一樣,隻要下朝那便隻有自己能看到。
沒找到這次和上次不一樣,李淵下朝後,神跡的確跟著他,但是也不礙著神跡跟著大臣們,天幕一分為二。
李淵
“宣朕旨意,上朝。”李淵下旨,決不能讓臣子把神跡帶出宮外。
於是還未出大殿的臣子們再次上朝。
原本被打成一塊塊的小屏幕又組合在一起形成把大的天幕。
但是,李淵的耳根軟硬分人而已,比如麵對李世民時,李淵的耳根子就會變的硬如磐石,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