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84 突厥來襲
字數:6926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咱們先說說東突厥和唐朝的淵源。
先從李淵晉陽起義說起, 當年李淵能起義成功,與和突厥合作並向突厥稱臣有很大關係。
李淵這一步棋走的不錯,僅以金銀為代價, 換來東突厥的聲勢及支援, 還以此為由滅了隋朝派來的王威、高君雅。
但向東突厥稱臣這件事仍舊是大唐的一個黑點,也是大唐的恥辱, 起碼對唐太宗而言是紮在他心口的一顆釘子。
提到此事, 李淵的歎了一口氣,當時他也是迫於無奈, 不得不為。
不過, 的確是一條好計謀, 事實證明自己乃是有戰略眼光,高瞻遠矚。
後麵李淵和李建成對東突厥的態度大家都知道,先是割讓了河套之地,又要遷都南下。
那時候的大唐還有天策上將李世民在。
可想而知,若玄武門之變失敗, 大唐沒了李世民,李淵和李建成會如何, 遷都是必然的。
李淵
雖然他想否認,但事實的確如此,沒辦法,誰讓大唐根本打不過東突厥,何必硬碰硬。
不如南下遷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淵:萬一東突厥不南下呢
咱們現在說說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對大唐發起了怎樣的攻勢。
東突厥得知大唐內亂剛定,正是最薄弱的時候,他們要就覬覦中原的地廣物博, 還有長安城數不清的金銀珠寶。
在梁師都的建議下,東突厥的頡利可汗決定南下,直搗長安。
聽東突厥來襲,李淵的心跟著提到嗓子眼,第一反應就是看向李世民。
危難之時,李淵想的隻有李世民,可見大事麵前他對這個兒子有多依賴。
這個家,還是不能沒有李世民呀。
等李世民得到消息,頡利可汗已經帶大軍到了渭水河畔。
李建成冷笑,“不是天策上將被人打到家門口都不自知。”
首先,造成這樣的局麵,李淵和李建城有脫不開的責任。
其一,619年他們割讓了河套之地,讓大唐失去了緩衝帶並讓東突厥覺得大唐軟弱可欺。
其二,太子餘孽羅藝的背叛造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正在煽動將領們造反的羅藝頓了一下,“若沒有玄武門之變,大唐如何會被東突厥突擊”
聽神跡說自己將會造反,怕李世民報複自己,羅藝直接反了。
但他手下的將領士兵好似在猶豫。
羅藝正好趁著東突厥之事煽動士兵造反。
羅藝,原來隋朝大將,武德三年投靠大唐,也算的上一員猛將。
因立下功勞,被李淵賜姓李,改名為李藝。
在玄武門之變後,羅藝本來投降於李世民,但是他這人猜忌心裏很重。
因戰功赫赫,羅藝本人張揚跋扈,為人不善,不知是不是拜於太子門下,李世民的親信去羅藝大營,被莫名其妙的爆打一頓。
如此羅藝和李世民的梁子就接下來。
“本將軍如何會亂下軍令,怕不是秦王親信做了什麽偷雞摸狗之事。”羅藝立馬反駁。
“他秦王李世民都能幹出謀反之事,他手下人能好到哪裏。”羅藝高喊,“這樣的人,如何為帝”
讓羅藝這麽一煽動,他手下的將領士兵猶豫了,聽神跡所言,秦王造反是迫不得已。
且秦王寬宏大量,對馮立將軍尚能原諒相比而言,他們將軍的確有些目中無人,不聽勸解。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記仇之人,對大將馮立他照樣啟用,更不必說羅藝。
唐朝正是用人之際,李世民絕不會亂殺將臣,李世民上位後,封羅藝為開府儀同三司,待羅藝不薄。
可是羅藝不這樣想,他就覺的李世民遲早要對自己下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直接造反算了
“秦王隻是用到本將軍才如此,日後定會卸磨殺驢。”羅藝滿臉不屑,仿佛李世民是多麽不堪的小人。
於是羅藝竟然假造聖旨,率軍入朝,可見其膽子之大。
“我本無心投靠逆賊,不過權宜之計罷了,太子乃是正統。”羅藝還一副站在道德最高點的模樣,誰讓李世民謀反篡位。
他途中一路攻占,消息傳到長安,李世民命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率兵討伐羅藝。
可李世民派出的大軍還沒到,羅藝那就遇到了麻煩。
顯然,羅藝低估了其他將領對李世民的忠心,都是跟著秦王一起打江山的,如何會被羅藝蒙騙。
羅藝駐守要塞,唐太宗李世民怎會讓他班師回朝且在沒有任何接應的情況下
羅藝的謊言被趙慈皓和楊岌識破,於是二人書信謀劃如何擒拿反賊羅藝。
不想消息被透露出去,趙慈皓被抓,但是好在楊岌當時城外,立馬帶兵攻打羅藝。
怎麽說,都不用尉遲敬德親自下場,光是楊岌就把羅藝給打敗了。
可見羅藝是多麽不得人心,羅藝見大勢已去,連妻子兒女都不要了,帶了數白親信一路投奔突厥。
投奔東突厥
聽到羅藝竟然投奔突厥,軍營裏的氣壓瞬間低了,之前羅藝說的那些壯誌豪言立馬被粉碎。
這樣的逆賊羅藝,有什麽資格瞧不起秦王李世民
羅藝看軍中氣氛不對,立馬反駁,“我怎會投奔突厥。”
“將軍是在說神跡胡說八道”有將領質問。
“神跡所述不一定為事實。”羅藝為自己辯解。
“既然將軍如此說,那玄武門之變未必由秦王發起,說不準是太子李建成先動的手。”
羅藝被懟的無話可說,眼見手下的將士士兵有反了他的架勢,羅藝生出逃跑之心。
跟隨羅藝的將領見羅藝竟然要投奔突厥,於是在路上直接把羅藝殺了,將他的首級送回長安,懸首示眾,並廢掉了他的李姓,恢複本姓羅藝。
聽著自己被手下的將領殺害,羅藝臉色蒼白,他也不鼓動手下將士造反了,轉身就要逃。
但營中的將領如何會讓羅藝逃走,“將軍,神跡還未說完,聽完再走也不遲。”
介紹完反賊羅藝,咱們再來說說羅藝和突厥這次南下攻唐有什麽聯係。
咱們先捋順一下時間線,
話說626六月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後李淵讓位於李世民,也就是626年的八月。
好巧不巧 ,東突厥在626年8月進攻長安。
不得不說,李淵退位的時間很巧妙。
路人甲:就是怕了唄。
粉絲路人甲說的特別直白,難得他到這個時候還沒走,看來粉絲路人甲對大唐的曆史很感興趣。
也是,誰能不喜歡盛唐呢。
殿下眾臣看向李淵,齊刷刷的歎了一口氣,幸好是秦王上位,若玄武門之變失敗再遇突厥南下,到那時怕不是真要火燒長安。
李淵的麵上掛不住了,可他也沒臉辯解。
他打骨子裏懼怕突厥,想到突厥就想退退退。
突厥如此攻勢,顯然是拿準了大唐內部政權不穩定,短短兩個月李世民也來不及部署大唐防線。
“他李世民不是很能打麽怎麽不打了”李建成的心裏又以彈幕的形式發到了天幕上。
魏征皺起眉頭,他頭一次覺的抬杠著實讓人惱怒,怪不得自己陰陽怪氣抬杠的時候,旁人想揍自己。
如今他也想揍李建成,半點本事沒有,哪有臉抬杠有本事江山自己打呀什麽東西。
魏征覺的自己當初是瞎了眼,才投靠了太子李建成。
那咱們分析分析,東突厥怎麽在短短兩個月內直搗長安,仿佛一路無阻般,半點不給李世民準備時間。
先看看東突厥的進攻路線,東突厥南下,有三條路線可選。
一條路線是經過延州沿著洛水南下,但是這條路離長安著實太遠,怕不是走到一半長安便能得到消息。
隻要給李世民足夠布防的時間,不一定誰勝誰負,頡利可汗知李世民的厲害,定不會鋌而走險。
令一條路線就是離長安很近的渭水,但是渭水難下,且有柴紹駐守,東突厥選這個路線也占不了什麽便宜。
如此就隻剩下一條路線,也是就是在624年東突厥南下,差點打到長安門口,嚇的李淵要遷都的路線。
這個路線咱們之前也說過,該路線經過原州、宜州最後直搗長安。
而駐守宜州的正是大將羅藝,且這一條關鍵路線上的將領,全都是李淵的人。
而李世民的人則多分布在其他兩個路線上,這也是李淵在位的時候,聽李建成之言,特意安排如此。
最關鍵的路線,自然要有他們自己人駐守。
明明624年已經被打到城門口,也不知李淵哪裏來的自信,覺的他的人能守的住。
於是曆史再次上演,東突厥如當年一樣,一路南下,甚至比當年更加一馬平川。
這不禁讓人懷疑,這一路上難道就沒人攔著大將羅藝此刻在作甚
這點史書上沒有記載,隻是主播個人觀點,想他羅藝在627年投奔東突厥,這時間點是不是有點微妙。
難道羅藝當真隻是因為忌憚當年與李世民的恩怨才造反馮立還殺了李世民手上大將,也沒見馮立造反。
是不是做了什麽更加虧心的事不若有赫赫戰功的羅藝,怎麽就敗的那麽幹脆,還被自己親信給殺了
樂瑤連連發問,問的羅藝麵色煞白,“本將軍如何會勾結突厥,害我大唐。”
這些隻是主播的疑問,和大家探討探討,曆史上沒有什麽證據,言歸正傳,咱們繼續說東突厥南下之事,等到長安接到消息後,李世民已經退無可退。
於是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前去應戰,戰役小捷,東突厥暫時止步渭水。
在這不得不感歎一句,上來就接手如此爛攤子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有多倒黴。
如此局勢,才促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執政中唯一一次憋屈的渭水之恥。
聽到之恥二字,李建成的眼神都亮了,雖然此時的他已無反擊之力,但是聽到李世民倒黴他就開心。
那些臣子將士不是誓死跟隨李世民麽看他們一個個覺的自己找了明君,如何,不是還跟著受辱,嗬。
不過,唐太宗李世民的認為的恥辱,放在李淵或者李建成身上,說不定他們就會當成自己的功績。
而換別的朝代,比如宋朝,那真是大大的功績,可以封禪泰山那種。
趙匡胤沒想到神跡又扯上了他們大宋,唉
“神跡說的是不是壇淵之盟,就是咱們打了勝仗,最後還賠給遼國歲銀,然後宋真宋那個畜生還覺的自己功勞甚大,去泰山封禪。”趙匡美一口氣把之前的壇淵之盟簡單概述。
又在趙匡胤心口撒了一把鹽。
接下來咱們詳細說說讓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恥辱的渭水之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