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105 七王之亂
字數:7914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自己死了不要緊, 隻要自己之策得以重用,死不足惜
此刻的晁錯特別激動雙目赤紅。
“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晁錯又連吼三聲,以表自己決心。
待他要喊第四聲的時候, 申屠嘉上去捂住他的嘴, 把話按了下去。
申屠嘉沒想到晁錯會是這般反應,不知該誇他一句忠臣還是罵他一句瘋子。
從長遠來說, 必削藩, 可也不是如此削藩。
殿內安靜下來, “你死就死吧,那聖人怎麽辦, 一起死”申屠嘉反問,“好不容易安穩的大漢江山怎麽辦”
畢竟是五朝元老,從小兵一步一步到丞相之位, 除了氣性大些,申屠嘉思慮還是比晁錯周全。
要說劉啟和晁錯二人性格還真有些相似,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二人做事都衝動, 不計後果。
像晁錯提出讓劉啟禦駕親征,他也不想想要是劉啟萬一掛了咋辦
漢景帝同意袁盎之策, 斬殺晁錯。
此令下的倉促, 晁錯被傳喚, 他還不知自己已經被漢景帝舍棄,身穿一身官服的晁錯被腰斬於東市。
晁錯之死,甚至沒有審判,皇帝身邊的近臣如此下場,不免讓人唏噓。
聽自己被腰斬於東市,晁錯微微一愣, 他願為社稷死,君大可不必如此。
主播覺的,晁錯提削藩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
像之前晁錯之父聽削藩令一發,立馬從老家趕過來勸晁錯,若晁錯一意孤行,定會連累全家老小。
但是晁錯已經鐵了心,為國為民,必須削藩,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他的決心,即便是他的父親妻兒,最後晁錯的父親絕望自殺。
從這能看出晁錯的確是為國的忠臣,隻是他這不顧一切的性子,最終害了他自己,而漢景帝的名聲也毀於一旦。
“臣願意死,於君何幹。”晁錯道,一人做事一人當,他願意為削藩獻出生命。
“於君何幹”漢文帝不知該如何說晁錯,他欣賞晁錯的直言不諱,肯定他的才能,但這不顧一切的性子,唉
削藩之策沒有錯,隻能說時機不對,如今中央皇權還不夠強大,藩王勢力又過於強大。
這算是一招險棋,賭上大漢國運的險棋。
晁錯被腰斬,雖然安撫了朝堂中的反對派,但是反對派心裏也明白,削藩之策是對的。
但隨著晁錯被殺,怕再沒人敢提議,架不住皇帝甩鍋,晁錯作為漢景帝的老師,作為他的寵臣都如此下場,何況旁人呢。
最後漢景帝也後悔了,但人已經殺了,壞名聲已經落下。
漢殿,漢景帝。
漢景帝死盯著神跡,心口好似窩了一股氣,對對錯錯,他最煩的便是如此對錯。
“那你說朕該如何”漢景帝大聲問神跡,他厭煩神跡這種高高在上的評判。
漢景帝越想越煩,他本就在糾結殺不殺晁錯,讓神跡一說,他更加糾結。
他最討厭的便是幹事磨磨唧唧,瞻前顧後。
但是晁錯的死並沒有攔住七國叛亂,本來就是以清君側為借口罷了。
不想漢景帝還真信了,之前大家都說漢景帝腹黑有心機,但從殺晁錯來看,當下的漢景帝還挺天真的。
在反賊看來,殺了晁錯就相當於漢景帝變相慫了,如此證明漢景帝怕了。
吳王劉濞怎會退軍,他們不但不退軍,反而士氣大增,覺的漢景帝軟弱可欺。
“好你個叛賊劉濞敢戲弄朕敢瞧不起朕”
“好你個叛賊劉濞敢戲弄孤敢瞧不起孤”
不同時空的漢景帝和太子劉啟幾乎異口同聲的爆怒,語氣動作一模一樣
漢文帝看到被氣的跳腳的劉啟,漢文帝忍著沒抬頭。
當著臣子的麵,他總要給劉啟留麵子。
“如何,你還覺的他們真能退軍”漢文帝聲音低沉。
劉啟攥著拳頭,不語實際他心裏也明白,清君側是幌子,但萬一呢
漢景帝,內殿。
暴跳如雷後,漢景帝劉啟終於淡定下來,這下他不用糾結到底殺還是不殺晁錯。
隻是,七王終是要反,此刻漢景帝心裏沒底,也不知他能不能過去這道坎。
此刻漢景帝劉啟其實是有些後悔的,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如此衝動。
雖然心裏這麽想,但是劉啟嘴上絕對不承認。
就在這時,劉啟想到了他的好爸爸漢文帝的話,漢文帝死之前告訴劉啟,有事可以找周亞夫,他這個人可以用。
在聽話方麵,劉啟還是可以的,像漢文帝死後 ,漢景帝劉啟一直秉承他爹漢文帝的政策,起碼大方向是對的。
對他爹選的人,漢景帝開始也是重用的,於是他重用周亞夫,把三十萬大軍交給他。
同時聯合他弟弟梁王劉武一起抵抗七王之亂。
聽神跡講到對應之策,漢景帝瞬間變的特別嚴肅,真是一會暴躁如雷一會嚴肅如斯,仿佛精神分裂。
漢殿,漢文帝。
“你還知用周亞夫。”漢文帝心裏的怒氣消散了不少,還知道聽自己的話,不至於太混賬。
“那是,兒子何時不聽您的話了。”劉啟道,他可是個聽話的太子,除了某些時候。
周亞夫這邊臨危受命,但是吳王劉濞那卻是早有準備,畢竟從他兒子被劉啟打死後,吳王劉濞就想著造反,同時也準備多年。
吳王劉濞開始造反的計劃十分完美,首先他們七王分兵三路。
吳王濞起兵廣陵,和楚王劉戊合作,吳國和楚國共三十萬人馬,渡淮水,攻西麵。
齊國則定河間合內,最後與吳楚大軍會師洛陽,兩路大軍合二為一。
而處於北方的趙國則負責聯合匈奴,和匈奴一起北下。
如此三方齊下,定能一舉攻破京都,到時候他們可平分天下。
聽到七王野心,漢文帝心中一沉,雖找知他們野心,但今日聽神跡所說,漢文帝默默握緊拳頭,或許,真的是自己太為仁慈,終養虎為患。
若七王真如計劃般三路齊下,就算有神將周亞夫在,這一場戰鬥也說不準誰輸誰贏。
甚至可以說七王的勝算更大一些。
但是偏偏中間出了那麽一些變故。
首先是一直想要造反的淮南王劉安,沒有造反。
聽淮南王劉安沒有造反,漢文帝和漢景帝都很納悶。
漢文帝:淮南王沒有造反
漢景帝:淮南王沒有造反
父子二人同時發問,作為寵粉的主播當然要解答。
對,最可能造反的淮南王沒有造反。
咱們先說說淮南王劉安為什麽事最可能造反的諸侯王。
劉長因為造反,被抓後被活活餓死。
對此劉長之死,如今還有爭議,到底是他自己絕食餓死的,還是獄卒們得了什麽指令不開門送飯,如今也不得而知。
但是在淮南王劉安眼中,他父親就是被漢文帝所殺。
劉啟一直以為皇叔劉長是自己把自己餓死的,如今讓神跡這麽一說
難不成
劉啟看著他爹慈眉善目的樣子,心裏咯噔一下,有這一瞬間,他好似看不懂他父皇了。
又想到神跡之前說的種種,這下他好似明白他爹的懷柔政策是怎麽個懷柔。
淮南王劉安不是不想反,而是他手上的兵沒了。
劉啟
漢文帝雖沒有削藩,但他可不是什麽都沒做,他當初封藩王的時候,派了官吏到各國,起督察之責,同時也在慢慢的滲透。
中央派去給淮南王做丞相的臣子起了大作用,淮南王劉安愛好文學,不會帶兵打仗,但是他又想參與造反,怎麽辦呢
這時候淮南國宰相站了出來,他說若您要響應吳王造反,自己願意領兵。
劉安一聽,特別高興,於是就把兵權交給了宰相,但他沒想到宰相是中央的人。
得了兵權後,宰相根本不出兵,而是效忠朝廷。
劉啟
還能這樣
劉啟看向他家父皇,這步棋子,難不成他家父皇一開始就想好了所以才選了劉安做淮南王,還給安排了如此臣子。
漢文帝不語,繼續聽神跡。
秦
公子扶蘇今日異常認真,聽著所有與漢文帝相關的每字每句,他好似知道為何千古一帝唐太宗會以漢文帝為榜樣。
漢文帝的文和扶蘇一直認為的“文”,相似卻又不同。
漢殿,漢景帝。
聽到淮南王被騙走了兵權,漢景帝劉啟哈哈哈的大笑起來。
這劉安是個傻子麽
無獨有偶,濟北王本來也想造反,但是要出兵的時候長城壞了,沒辦法,濟北王就去修長城。
隨後被郎中令給劫持了,這個郎中令是誰的人,咱就不知道了。
劉啟再次看想他父皇,這次的眼神和之前不一樣了,帶著敬畏,原來他父皇不是他想像中隻知忍讓的君王。
另一個時空,漢景帝劉啟已經笑的眼淚都出來了,他知道這種時候身為帝王應該穩重,可他忍不住。
剩下的齊王劉將閭、濟南王、膠東王、膠西王本是堅定要造反的。
但誰承想齊王劉將閭一看劉誌被自己人給抓了,他又臨時反悔,有不想造反。
造反這事豈能當兒戲,你想造反就造反,你不想造反就不造反。
劉將閭的反複無常一下激怒了其他幾位,膠東王、膠西王他們也不打漢景帝了,先聯手把劉將閭給打了
聽到這漢景帝整個人都呆了,這是什麽神奇的走向,哈哈哈哈哈
漢景帝笑著拍自己大腿,整個大殿都充斥著漢景帝的笑聲。
漢殿,漢文帝。
聽到齊國內部打起來了,漢文帝沒半點意外,當年他特意把齊國分成如此多的小諸侯國,等的就是他們內訌。
“父皇,您早就料到這天”劉啟目光閃閃的問,他再也不在心裏罵自家父皇是慫蛋了。
“不若和你一般,直接削藩”漢文帝反問,劉啟張張嘴,不知該怎麽答,他不尋思速戰速決麽。
再說說趙國,本來他是積極造反的,但萬萬沒想到齊國那邊內訌,不造反光窩裏鬥。
本來吳楚還想和齊匯軍,如今也匯不成。
趙國一看當下情況,他也不敢動呀,這一等倒是把漢朝中央的大軍給等來了。
他又想匈奴求救,但匈奴一看這架勢立馬反悔,不幫了,如此趙國在被圍困了七個月後,戰敗。
漢景帝扒拉手指頭一數,就隻剩下吳楚兩國了。
如此就隻剩下漢軍和吳楚的三十萬大軍對抗,周亞夫沒有出軍正麵迎戰,而是梁王在前抵禦吳楚大軍,他則駐守昌邑。
梁王氣惱,幾次讓周亞夫援助,但他就按兵不動,吳王劉濞看此高興不已,已經梁王和周亞夫鬧內訌。
殊不知這隻是周亞夫的計謀,他在梁王劉武應戰的時候,直接斷了吳楚的糧道。
這下吳楚大軍算是被困在梁國,大軍一下潰散。
劉濞逃命到東越,但是東越王為求自保,直接嘎了劉濞的首級。
這場轟轟烈烈的七萬之亂,緊緊又來三個月就被平定了
“三個月”漢景帝震驚了,緊緊用了三個月
隻見漢景帝衝了出去,打,立馬打,現在他就任命周亞夫出軍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明殿。
朱允炆雖知漢朝平定七王之亂隻用了三個月,但仍舊聽的他滿腔熱血。
漢朝平定七王之亂用了三個月,若自己那些叔叔們也敢造反,自己一個月就能收拾了他們
朱允炆相當自己,畢竟他可是有五十萬的大軍,還有不亞於周亞夫的大將
七王之亂平了,作為功臣的周亞夫立馬平步青雲,然後就成了第二個被氣死的宰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