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217 讓位

字數:5069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死就算了, 還是被嚇死的
    唐肅宗李亨相當無語,他堂堂一帝王怎麽被嚇死的被誰給嚇死的
    唐肅宗李亨到底是被嚇死的還是氣死的,到目前為止還是有爭議的。
    公元762年, 在位僅僅七年的唐肅宗李亨病重,接連幾個月都無法上朝。
    七年
    唐肅宗李亨沒有想到自己這麽短命, 就當當了七年皇帝便駕崩了。
    且, 在位七年連個安史之亂都沒有平定, 就收複了一個長安
    唐肅宗李亨忽然覺得自己這個皇帝不當也罷, 後世還不知怎麽罵自己無能,自己定被歸為昏君一列。
    唐肅宗李亨病危, 皇宮內部開始蠢蠢欲動,權利爭鬥戰正式拉開帷幕。
    張皇後與李輔國原本是同謀,但後期二人鬧僵, 張氏不滿李輔國大權在握, 她想奪了宦官李輔國的權。
    於是張氏趁著唐肅宗病危,想扶持越王李係為帝,越王李係隨即挑選出一些身強力壯的太監,準備對太子還有李輔國下手。
    不料此事卻被李輔國得知,於是他直接名為保護的監禁了太子李豫。
    李倓看著躺在血泊中的李輔國,忽然覺得就讓他就這麽死了太便宜他了。
    隨後李輔國又以太子之名讓禁軍到宮裏去捉拿反賊越王和他的手下,並把他們壓入大牢。
    張皇後眼看自己的計謀敗露, 為了保命她跑到唐肅宗的寢宮避難。
    但張氏萬萬沒想到此時的李輔國根本不把唐肅宗李亨放在眼裏,他直接帶然來到唐肅宗李亨的寢宮, 讓張皇後出來。
    張氏嚇的不敢出去,她哀求病重的唐肅宗李亨救救他,不等唐肅宗開口,李輔國就直接衝入宮中將張皇後托拽出去。
    嚇的唐肅宗寢宮的宮人逃竄, 壓根沒人管病重的唐肅宗,當晚,被驚嚇的唐肅宗李亨病情加重,死於病榻之上,如此荒唐。
    “如此荒唐,著實荒唐。”唐肅宗李亨喃喃道,死的這叫一個窩囊。
    方才唐肅宗還覺的自家兒子當著自己麵一劍殺死那個佞臣乃是膽大妄為、意圖造反之舉。
    如今唐肅宗李亨覺的李倓殺的對,這樣的佞臣早該死了。
    唐肅宗長長歎了一口氣,太宗說的對,自己這樣的人的確不配為帝,自己壓根就沒那個本事力挽狂瀾,光複大唐。
    唐肅宗李亨看向自己兩個兒子,他有點糾結,到底是把皇位傳給太子李豫還是三皇子李倓
    太子一直表現的不錯,但三皇子李倓卻有小太宗之稱 。
    唐肅宗李亨的眼神在兩個兒子間來回搖擺,拿不定主意。
    唐肅宗李亨駕崩後,李輔國擁護太子李豫登基,而李輔國自認為自己擁護新君有功,加上他在朝堂的勢力本就龐大,於是更加目中無人。
    他甚至對唐代宗李豫道,你就好好待在宮裏,外麵的大事都由他負責。
    天幕中出現卡通李輔國,頭上幾個大字,“聽我的都聽我的”
    麵對如此囂張的李輔國,即便唐代宗李豫想重用郭子儀也不可,誰讓李輔國和程元振忌憚郭子儀呢。
    無奈之下,唐代宗李豫隻能先向李輔國妥協,罷免了郭子儀。
    聽到這,李豫握緊了拳頭,雖然他知道自己這是權宜之計,但仍舊惱怒自己的軟弱。
    隨後唐代宗李豫通過離間宦官李輔國和宦官程元振,利用宦官程元振來打敗李輔國。
    怎麽說呢,這方法雖然好用,但頗有剛離虎口又進狼窩的感覺。
    程元振不負所望,打敗了李輔國,而唐代宗李豫也投桃報李,封程元振為驃騎大將軍、邠國公,讓他統領禁軍。
    “送走一個又來一個,大唐的皇帝還不如咱們大明的奇葩帝王。”朱高煦感歎。
    “當下的無奈之舉罷了。”朱瞻基讀過唐史,對這段曆史很了解,他知道唐代宗接手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
    762年十月,就是佞臣李輔國死的當月,唐代宗李豫決定對叛軍史朝義發起進攻,平定戰亂。
    本來他想讓大將郭子儀率軍,無奈程元振不同意,而大將李光弼正率兵南下平定叛亂。
    最後唐代宗讓仆固懷恩擔任主帥,而仆固懷恩也沒讓唐代宗失望,十萬叛軍被殲滅六萬,史朝義的主力軍全軍覆沒
    恢宏又悲嗆的音樂響起,天幕上的畫卷緩緩展開,鋪滿了整個大唐的天空。
    大唐王朝的所有人都看向天幕,包括眾叛軍。
    就如同大明的靖難之役,雖然安史之亂被平定,但損傷卻是大唐的國力。
    滿目瘡痍,意義何在
    這場內鬥沒有真正的勝利者,但是遭殃的卻是百姓。
    回紇軍南下,趁火打劫,把洛陽城掃蕩一空,卻無人阻攔。
    763年吐蕃一舉進攻長安,各地藩鎮去打不肯如京,任由吐蕃把長安洗劫一空,屠殺百姓,甚至吐蕃還扶持了傀儡皇帝。
    所以,這場內鬥的意義何在
    樂瑤的情緒有點激動,雖然安史之亂平定了,但是對大唐卻是致命的打擊,盛唐不再,此後的大唐隻是一個王朝而已。
    一聲歎息後,大唐上空的天幕消失,叛軍和唐軍們聽著天幕的質問,久久不能回神,所以,這場內鬥的意義何在
    方才情緒激動,話題扯的有點遠了,不過既然說道這,咱們就繼續把唐代宗的事情講完。
    要說曆史上對唐代宗的評價亦是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是中興之主,也有人說他是庸君,咱們具體來看看他的功績與罪過。
    首先,平定了安史之亂是他最大功績,且他還特別仁慈,對李懷仙、薛嵩、田承嗣等叛軍頭目既往不咎,還給他們封賞,安撫人心。
    所謂斬草不除根,終釀成大禍。
    “這個小畜生也不行,竟然還放任叛軍,朕就不會如此。”李隆基又開始貶低自己的孫子。
    但不管他說什麽,眾臣都沒反應,他們此時滿心都是小太宗李倓,太宗皇帝轉世的明君。
    聽到這,李豫鬆開握緊的拳頭,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他看向自己的三弟李倓。
    論果決,他不如自己的三弟,亂世之下需要一位果斷的君主,而不是一位仁慈退讓的君主。
    唐代宗對叛軍仁慈,但對自己人卻仁慈不起來。
    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對於立下功勞的大將們,唐代宗開始忌憚,他怕手握兵權的大將會引發第二次安史之亂。
    因此他不敢重用他們,反而重用宦官程元振。
    手握大權的程元振開始陷害安史之亂中有功勞的大將。
    例如在安史之亂中戰功卓著的節度使來鎮,被程元振誣陷從而被貶為縣尉,且最終被賜死。
    同樣,節度使李懷讓也被程元振誣陷,最後自殺身亡。
    大將李光弼則被程元振誣陷,心涼後再不入朝。
    一個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唐代宗利用太監的確打壓了功臣,但導致吐蕃大軍大舉入侵大唐時,節度使和朝堂離心。
    對朝堂忠心的大將皆被鏟除,而那些被加官進爵的叛軍自然不會出征救駕,他們巴不得唐代宗死。
    幸好還有大將郭子儀,不然大唐當真又要再覆滅一次。
    李豫不敢置信自己登基後竟會如此昏庸,明明他最厭惡的就是宦官,萬萬沒想到自己最終走上了他爹的不歸路。
    但是唐代宗之後做了補救錯事,他下令賜死了宦官程元振。
    隨後又用計謀殺死了手握兵權的宦官魚朝恩,並重用大將郭子儀 ,重視中央軍。
    但前期的種子已經埋下,終不是唐代宗一朝能解決的。
    “兒臣懇請讓太子之位於三弟李倓。”李豫下定決心。
    還未等李倓拒絕,唐肅宗李亨點點頭,“正好,朕今日也將皇位傳給太子李倓。”
    李倓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