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233 懶政?
字數:5503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和之前的卡通形象不同, 此次天幕中出現的是真人形象。
樂瑤找來電視劇的影視資料,隻見一個穿著黃袍的皇帝正在一個小屋子裏專心的做木匠,他身邊站著一個太監。
天幕上的皇帝特別專心,仿佛天地間就隻剩下他手中的木頭。
鋸木頭的聲音代替了音樂, 一下一下充斥著眾人的耳朵。
這個電視劇的片段中朱由校的形象在樂瑤心裏根深蒂固。
要不是樂瑤當起了曆史區的直播, 估計到現在她對朱由校的印象還停留在電視劇塑造的這個形象。
沉默於木匠無法自拔的昏君。
直播間前的眾帝王不由感歎,果真是奇葩的大明。
別的王朝昏君都昏庸的千篇一律, 唯獨大明朝特例獨行, 不帶重樣的。
永樂年
相比其他朝代殿上的寂靜, 明朝可就熱鬧多了。
畢竟這個奇葩皇帝是明朝老朱家的人, 誰家的事情誰家著急。
朱高煦眼見天幕上的朱由校做木匠做的沒完,他這爆脾氣上來了。
“小畜生”朱高煦直接脫下鞋來扔像大殿中央的天幕,若不是他崩不了那麽高,他高低要跳起來打這個小畜生
隻見朱高煦的鞋子直接從天幕下穿了過去, 完美的拋物線降落,華麗麗的落在朱棣跟前。
朱高煦
“爹, 兒子這是氣不過,哪有如此當皇帝的”朱高煦趕緊解釋。
“二叔, 天幕上應該不是朱由校。”朱瞻基觀察的仔細,雖然場景很像神跡所述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朱由校的黃袍根本不是大明的黃袍,還有他身邊宦官的打扮也不對。
“那是誰, 咱大明還有第二個喜歡做木匠的”朱高煦就覺的天幕上的人是朱由校。
朱瞻基眼看他家二叔的一根筋又上來了, 懶得再和他解釋, 他覺的是就是吧。
剛剛放出的這個片段不知是不是大家對木匠皇帝朱由校最早期的印象, 一心隻有木工的皇帝,不上朝的昏君。
這段影視作品是有依據的,並不是編劇瞎編亂造, 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木匠皇帝懶政的依據。
在清朝文人王士禛若著的池北偶談中記載,明熹宗朱由校喜歡在宮中做木匠,斧頭從來不離手,而奸臣魏忠賢就趁著明熹宗朱由校做木匠的時候來稟報朝政。
專心於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則特別不耐煩,他讓魏忠賢自己看著辦,別騙自己就行。
於是閹權更加的嚴重,但是明熹宗朱由校卻沒半點察覺。
影視劇的片段撤了下去,卡通朱由校再次上線,隻見他頭上幾個大字,“勿擾。”
“果真是個昏君。”朱佑樘火氣又上來了,恨不得扇朱由校兩巴掌,可惜打不到。
他們大明怎麽盡出如此奇葩的皇帝,又來一個專心當木匠的。
朱厚照仍舊不評論,他僅憑一本書一段話就否認一個王朝的帝王,著實輕率。
且還是清朝人所著的書,朱厚照覺得可信度更低。
而王士禛若著的池北偶談的依據則是太監劉若愚在崇禎年間寫成的酌中誌。
作為皇帝身邊的朝夕相處的他太監,所見所聞是外人接觸不到的第一首資料,按理說是有可信度的。
但是酌中誌是太監劉若愚崇禎年間在大牢裏寫下來的,當時當政的是東林黨。
所以這種情況下太監劉若愚寫下的書不免會有一些偏頗。
“所以正史上並沒有朱由校因為做木工而不上朝”朱厚照求問。
明史雖然對明熹宗朱由校的評價相當的帝,但的確沒說朱由校因木匠而徹底荒廢朝政,隻是肯定了明熹宗朱由校是真的很喜歡做木工。
明史還有明熹宗實錄咱們稍後再說,先說說太監劉若愚寫的酌中誌,咱們看看同樣一件事酌中誌是如何記載的。
酌中誌中寫到,明熹宗朱由校做木匠的時候非親近的大臣他不見,且有重要的事情時,明熹宗朱由校會讓大臣們直接說,而他邊做木匠邊聽。
等著大臣們匯報完了,明熹宗朱由校會說他都知道了,讓大臣們用心的去做,老太監劉若愚認為此等行徑是權利下放。
大家注意酌中誌中最後一句話“太阿之柄下移”是作者劉若愚自己的揣測。
“這”朱佑樘臉色一變。
此情此景,讓朱佑樘不由的聯想到他家兒子被黑的場景。
同樣是史書抹黑,殺人誅心的文人筆杆子。
難不成這小子也被黑了
朱佑樘閉緊嘴巴,他決定謹言慎行,聽完再評論。
所以單單從這兩本野史上,咱們根本推斷不出明熹宗朱由校懶政。
既然野史推斷不出來,咱們就翻翻正經的史書,首先咱們看看明熹宗朱由校的上朝次數,這是最直觀的數據體現。
若明熹宗朱由校當真沉迷於木工無法自拔,那他上朝的次數定屈指可數。
咱們還從明熹宗實錄下手分析,之前分析明熹宗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文盲,咱們舉了一個例子,天啟元年十二月,內閣首輔葉向高上疏說誇讚過明熹宗朱由校勤奮好學。
大家可能覺的是明熹宗剛登基,新官上任三把火,萬曆和嘉靖不也是後期才擺爛的麽。
聽神跡提到嘉靖和萬曆,朱佑樘就覺的心口發悶,他就不能聽到這兩個畜生的名字。
那咱們就細數一下明熹宗朱由校自登基以來的上朝次數。
因為天啟四年的實錄資料的丟失,咱們就統計其他年份。
首先是天啟元年到天啟二年,實錄上沒有記載明熹宗朱由校上朝的記錄,但從大臣的反應來看,此時的明熹宗朱由校還是個很勤奮好學的皇帝。
天啟二年五月到天啟三年十二月,這段時間實錄上記載明熹宗朱由校一共上了80次的朝,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四次。
天啟五年正月到天啟六年十二月,這段時間實錄上記載明熹宗朱由校一共上了98次的朝,平均下來也是一個月大概四次。
天啟七年咱就不數了,已經是末年,影響上朝的因素太多。
朱佑樘:才四次。
朱佑樘沒有張嘴,但是他的心聲卻以彈幕的形式發到了天幕上。
趙匡美:那可是,誰上朝也沒您上朝上的多。
趙匡美的話跟的非常快,他說的也是事實,明朝最能上朝的皇帝朱佑樘稱自己是第二,就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雖然他上朝都是做的無用功,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得不說,趙匡美說話真的是紮人心,他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朱佑樘懟的自閉了。
“上朝多了又有什麽用。”朱佑樘歎氣加自責,他又想到之前做的那些荒唐事。
如今朱佑樘沒了之前的勤快,一個月也就上個三四次,倒不是他怠政,而是隨著新政策的頒布,朝堂上反對聲音太大。
朱佑樘既鐵了心要變革,也就沒見大臣的聽他們口水戰的必要。
雖然明朝有文官集體與皇帝奪權,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自萬曆帝後,早朝就改成了一個月九次,雖然萬曆最後連一次都沒了。
所以明熹宗朱由校一個月四次有記錄的,若加上沒記錄的,以萬曆年間的標準而言,明熹宗並不算曠工。
且大家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出,明熹宗朱由校上朝的頻率一直沒怎麽變。
在上朝頻率不變的情況下,之前還被誇勤政的朱由校,後期卻被說成怠政不朝,相互矛盾。
聽到此處,朱棣的眉頭加深。
從神跡開始分析史書後,朱棣就一直沒在說話,朱棣在思考到底怎麽才能改變後朝的奇葩基因。
目前來看,大明似乎出一個奇葩昏君後,就再出一個還湊合的帝王。
比如朱叫門不是個東西,朱見深尚可,朱佑樘是個傀儡,朱厚照尚可,朱厚熜混賬,隆慶尚可,萬曆又一個王八蛋,但是朱由校好似還行。
此處矛盾著實太明顯了,好像天啟二年就是一個分水嶺一般,明明天啟元年明熹宗朱由校還被眾臣誇讚。
又是什麽勤勞好學,又是什麽書法寫的好,此情此景,仿佛回到了弘治年當年的明孝宗朱佑樘就是被如此誇讚的。
朱佑樘又歎了一口氣,被反複鞭屍的痛苦
那天啟二年前,為何眾臣對明熹宗朱由校如此滿意呢
若明熹宗朱由校一直沒變,那變的是誰呢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