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民歌大會 打不過就加入,不就是謎語人……

字數:5643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魏完似乎對賦詩言誌很感興趣, 也不知是真的喜歡詩還是覺得尚謹這個秦人竟然喜歡用詩很神奇,所以覺得尚謹喜歡賦詩言誌。
    而且這麽想的似乎不止魏完一個人。
    「啊啊啊啊啊我就不該突然引經據典來個賦詩言誌, 他們怎麽都開始當謎語人了」
    [獨白哈哈哈哈, 小謹第一次當使者不太熟練吧do]
    [衛長辭是的,要知道春秋時期使臣出去甚至可以自稱寡人,以王自居。小謹你現在就是祖龍的分身他們肯定揣摩你的心意啊]
    [互聯網泥頭車超人既然打不過就加入全員謎語人好了,我就愛看樂子要是有人答不上來詩就尷尬了嘿嘿]
    [言無已經開始考驗文化水平了嗎]
    [彼岸花開真的好像在看春秋時期的外交, 小謹就該學張儀那樣, 那才是戰國的典範外交坑人外交。]
    [ㄤㄆ笑死, 小謹做不到那麽缺德吧]
    [十晌我代表楚王單方麵抗議這種坑人外交行為do]
    彈幕刷的格外歡樂。
    尚謹決定打破這番其樂融融的場景, 不就是當謎語人嗎
    詩他熟的很,反正又不是唐朝那種當眾寫詩, 引用他還是很拿手的。
    “糾糾葛屨, 可以履霜。摻摻女手, 可以縫裳。要之襋之, 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 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維是褊心, 是以為刺。”
    所有人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魏完猜想尚謹說的是此次冬季雪災一事, 大約是一路過來發現了大梁與其他城池的不同。
    葛屨寫底層縫衣女與貴族女子的對比之悲慘,諷刺的是社會上下層的懸殊和對立,隻能說尚謹還留麵子了, 沒直接唱伐檀。
    畢竟同為魏風, 前者隻是敘述暗諷, 後者直接嘲諷責罵了。
    其實尚謹還挺喜歡伐檀的,堪稱底層人民的覺醒。
    魏完即刻誦了魏風的園有桃,他的聲音中帶著憂愁之緒“園有棘, 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他又緊接著唱了唐風的杕杜“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尚謹聽著這兩首詩麵色複雜,這還扯上晉國了
    他明白了魏完心中所想,魏完心中戚戚,對魏國的未來感到擔憂,他更傾向認清局勢,明白當年魏國家分晉,如今也將滅亡了。可魏王卻非要搭上所有魏國人的性命去以卵擊石。
    如今的魏國就像杕杜中的流民,當初同是周朝諸侯,如今卻境遇窘迫,舉目望去,如今除去秦國,也便隻有魏國了,即使他想反秦,沒有任何盟友,僅憑如今的彈丸之地也無濟於事了。
    要知道如今秦國人口超過千萬,魏國不過百萬,如何能夠打得過呢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遊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尚謹心中暗自歎氣,唱了一首氣勢磅礴的小戎,瞬間讓氣氛變得焦灼起來,魏國諸臣麵色緊張,直到他又輕柔地唱起了揚之水,讓眾人麵色惋惜。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小戎作為秦風,非常的氣勢高昂,一展秦國尚武風俗,也難怪一唱出來就讓魏國以為秦國準備攻打魏國了。
    隻不過後麵連著王風的揚之水卻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揚之水寫的是戍邊戰士怨恨統治者長期讓他們久戍不歸,而思念家人,希望早日回家。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魏相吟唱了唐風的鴇羽,說盡了徭役繁重帶給人們的苦難。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魏完更加大膽,竟然唱了鄭風的清人,這首詩講的是國君不愛惜民眾,長久繁重的徭役讓人們不滿,紛紛逃役,就差明擺著說魏王臨時湊起來的軍隊比不上秦軍了。
    在場除了這幾個人也沒人敢發聲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魏王開口了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連尚謹都怔愣了一瞬,這首詩寫的是孤獨者切盼友人來訪,寫盡了作詩人期待、誠摯和殷勤。
    於是尚謹放柔了聲音,念了一首能表達友好的詩“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當魏王念出秦風蒹葭時,尚謹確信他真的是改了主意。
    [一一風荷舉這什麽民歌對唱大會]
    [念白腦袋好癢,我可能要長腦子了,好多詩啊。]
    [鬥智鬥勇的字典真的一個比一個含蓄,]
    這場被彈幕戲稱為“民歌大會”的典禮最終落幕,隨後是尚謹與魏王單獨相處。
    “大王,何唱蒹葭”
    魏王沉默許久,終於回答“有所求。”
    “所求為何”尚謹詢問魏王的想法。
    魏王避而不談,隻是說“寡人聽聞,使者大德。”
    “大王謬讚了。”尚謹垂眸微笑。
    “使者覺得寡人欲抗秦,是否螳臂當車”魏假當魏王的時間並不長,兩年前才即位。
    他即位時,魏國已經不行了。魏國這個“人才輸送基地”的未來稱號不是假的,各代魏王都很擅長識人不清,將好生生的人才趕出去,反倒便宜了秦國。
    對於其他更強的諸侯國來說,魏國就像隨手可取的一塊肉,偶爾想起來了便切下一塊。
    他即位的這兩年,堪堪保住魏國剩餘的領土沒有丟,就已經使出了全部的力氣。
    他也知道自己抵抗不了,心中卻還是存著一個念頭。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尚謹說的是莊子的原話,又提及另外一個故事,“謹聽聞昔年齊莊公出獵,路遇一蟲欲以足相搏。車夫認為螳螂為蟲,知進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齊莊公卻說,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
    魏王苦笑一聲“寡人以為使者會譏諷寡人,勸寡人早日投降。”
    “我知大王之心,欲施一己之抱負,挽大廈之將傾,然而大廈傾頹,獨木難支。”尚謹頗為感歎,“大王可曾想過,大廈傾頹之時,大王率眾人以身軀相抗,終究會被淹沒。”
    真沒想到六國君主中最正常的竟然是魏王。
    “何況如今大梁城中讚成大王之人並不多,人總是想活下去的,何況於大王來說,魏國是大王的魏國,可於魏國黔首來說,魏國並不屬於他們。”
    這也就是春秋戰國了,換作後麵的朝代,上升到民族大義,他可勸不了也不能勸。
    “正如先前所說,如果大王征集數十萬兵馬守衛大梁城,他們真的願意嗎自周以來,黔首選擇強國遷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尚謹終於說出了最讓魏王忌憚的事情“何況我聽聞,有人獻計於秦王,要以河水淹沒大梁,則不戰而勝”
    [花千尋我說我自己do祖龍發出一個問號,到底誰提議的啊hhh]
    [一枕槐安沒事,魏王反正不知道,主打的就是一個信息差。]
    “什麽”魏王的聲音都尖銳了不少,險些破音。
    尚謹麵不改色的厚臉皮“大梁外的水渠已經開始挖了,我勸住了秦王,若我也能讓秦不戰而勝,河水自然不會侵擾大梁之人。”
    “我來此,一是為了大王,二是為了黔首。我敢將此事告知大王,是因為我知道,大王已經逃無可逃了。”
    “即使大王此刻逃出大梁,肯以乞討為生也無用的。一旦大王離開大梁,魏國便是秦國囊中之物,到那時,天下皆歸秦,各地造冊,記載戶籍,大王沒有戶籍,寸步難行。”
    魏王可不像是能在深山老林裏活下去的樣子,要知道齊王就是餓死在深山之中。
    “水火無情,此計有損天和,故而尚謹冒死前來,便是為了給大王和魏國黔首在死局中尋一條生路。”尚謹將選擇權交給了魏王,“如何抉擇,盡在大王了。”
    其實魏王壓根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假使魏王知道什麽叫佛光萬丈,必然要拿這個詞來形容尚謹,此刻他眼中的尚謹是堅守大義、帶著悲憫的。
    他看向尚謹的眼神是複雜的“你不怕嗎若是我不答應,你豈不是可能被淹死”
    倘若他強行將尚謹留下,他自然占不到好,可尚謹也絕對活不了,大概會淹死在大梁城中吧。
    尚謹隻是笑著用詩回答“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使者先安頓下來吧,寡人好好想想”魏王長歎一口氣,他大約明白了,何為君子,知不可為而為之,大抵就是如此了。
    他是否該識時務些,為了魏民選擇放棄
    尚謹花了天的時間,與魏王論辯此事,與魏王登上大梁城牆,眺望遠處奔騰而去的黃河,與魏王分析地勢。
    四月,尚謹返程,不同的是,他這一次帶著魏國的玉璽虎符,王賁自然也將軍隊帶了回去。
    魏國歸附,六國如今隻剩下韓國,真是奇特,原本曆史中最先滅亡的,如今卻成了最後一個。,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