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同歸 同歸鹹陽。
字數:6111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嬴政展開信紙, 上麵寫的是雕版印刷之術。
這正是尚謹所想出來的辦法。
他無法製止焚書,但是可以保證這一段曆史如原本一樣發展,祖龍雖然燒了書但是都有留下備份。
其實雕版印刷術未必用來備份這些書, 而且要給祖龍釋放一個信號。
他身在齊郡要是能預知鹹陽發生了什麽就很奇異。
信中提到自己已經派了會雕版印刷的工匠帶著器具和印刷的典籍趕往鹹陽,就是要提醒祖龍就算焚書也別忘了備份。
其實備份是很自然的事情, 隻有蠢人才會把所有書都燒了。
壓抑民智是一回事, 統治者自己肯定是要讀的, 不然如何統治這麽大一個國家呢
[又可以見證曆史了。]
[真是想給淳於越一拳, 能不能動點腦子啊是郡縣還是分封, 不是好多年前就討論過了嗎]
[能不能別在生日這種大好日子說啊他不會覺得趁著政哥高興說這個,成功的幾率大吧]
[幾率難道不是一眼就能預見的嗎居然是零耶]
韓非同李斯對視一眼,本想好好放鬆一下,能不能別整這出, 他不是師兄,能連軸轉都不累。
李斯隻是扯了個笑, 這淳於越倒是給他們機會了。
秦的刑名之學於統治教育上向來強調“燔詩書而明法令”, 隻是陛下一直沒做的那麽絕。
刑名之學雖然被大力提倡, 成為正統, 但始終沒有斷絕其他學派的生長。
大秦一直以來都是做到了“明法令”的, 如今這“燔詩書”,也能做到了。
略微組織語言, 李斯便起身上前,經過淳於越時,隻是淡淡地看了淳於越一眼。
淳於越心裏開始打鼓,李斯這人實在可怕。
“陛下,今人與前人的國策總有所不同,這不是因為後者一定要違背前者, 而是因為時代不同了。”
“如今陛下創大秦基業,建萬世之功,本就不是愚蠢的儒生所能夠理解的。”
這一句話算是把在場的博士得罪了個遍,不過李斯無所謂,這些博士本就是擺設,他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淳於越漲紅了臉要辯解,李斯卻不給他說話的機會。
“淳於越所言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為何我大秦要效仿這話當年臣也說過,周的教訓已經足夠。”
而韓非就差把五蠹扔到淳於越臉上了。
“陛下,臣以為,黔首力務農工,士人學法辟禁,本是好事,這些儒生不學習當今的法令也就罷了,偏偏要複辟古製,還指責陛下與時下的製度,迷惑黔首,當真是大秦的蛀蟲。”
李斯接著說“臣冒死直言,如今天下不像以往那樣散亂,可總有人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為了讚美他們的學說指責陛下。”
“既如此,陛下不可姑息。”李斯意有所指,“若是人聞令下,便用各自所學加以議論,在朝堂上時內心偷偷指責,出門又街巷議論,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領眾人造謠生事”
韓非將李斯的未盡之語說了出來“久而久之,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兩人字字句句,直戳嬴政命門。
博士們見大事不妙,隻覺得再讓這對師兄弟這麽說下去就完了,立刻跳腳起來“你們兩個身為丞相理當安撫社稷,怎可”
李斯冷漠地掃了博士們一眼,給了他們當頭一棒“臣請求將記錄秦史以外的史書都燒掉。”
當然,李斯也沒有完全做絕,給他們留了些餘地。
“除博士外,天下有人敢私藏詩、書、百家著作,都要上交到郡守、縣尉那裏燒毀。”
“談論詩、書者斬首示眾,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知情不舉報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者黥為城旦。”
這嚴苛的律法把博士們都驚著了。
“你這是要把天下的書都燒了嗎”
廷尉這時候終於發話了,隻不過他不是要阻止焚書,而是關心法令的問題“敢問丞相,其餘的也就罷了,秦律”
“醫藥、卜筮、種植之書不在之內。欲學法令者,以吏為師。”
嬴政思量良久,沉聲道“法令亦不去,以便學法,同時對這幾年新增的秦律進行整理,並行整頓獄吏,此事交由廷尉。所焚之書皆留存一版於鹹陽宮中,此事交於公子高。其餘的,依丞相所言,由丞相負責。”
公子高一愣,隨即行禮,明章當年所言成真了,他竟真成了管書的。
淳於越臉色蒼白地倒在地上,他如今這是成了千古罪人了啊
原本該在公元前215年的第四次巡遊終於在推遲了兩年後發生了。
這一回巡遊因北擊匈奴的原因,路途定在了北方。
渡過黃河,一路經過河東郡,上黨郡,一直到遼西郡,皆是趙燕故地。
如今嬴政正在後世的秦皇島望海。
這時候的秦皇島還不叫秦皇島,而是叫碣石。
若是尚謹在,定要對著眼前的場景來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了。
這一回沒有盧生他們,但嬴政還是因為長城的原因來到了這裏。
蒙恬和王離已收複河南,長城的修建也步入正軌,燕地的長城自然也是要與趙長城連接的。
這一次巡遊也堅定了他修直道的想法。
嬴政眺望南方,不足千裏的遠方,正是齊郡。
要是尚謹在此,大約又要勸他了,畢竟尚謹是最看不過同時動這些大動作的。
他本來想著要不要繞道去齊郡,按照原本的計劃他是要從碣石去代郡再到上郡,最終回到鹹陽的。
既然要經過上郡,幹脆把扶蘇接回鹹陽,等下次巡遊再一起去齊郡。
代郡。
這還是嬴政第一次來代郡,代郡一向與鹹陽的關係不近不遠。
隻要北邊還有胡人,不必擔憂李牧反叛,如今換成了李左車,他不能保證李左車同李牧一般。
不過他看中了李左車的弟子,韓信。
韓信雖說是生在楚地,但是危難之時是尚謹代表官府救了他家。
後來又被尚謹帶到鹹陽養大,和王離關係也不錯。
韓信的可信度比李左車高多了,這也是他破例讓韓信帶兵的原因。
“陛下。”韓信行完禮,向嬴政介紹這段長城。
他們此時立於長城城牆邊,往外看去是無盡的草原,隱約可見遠處的山地。
“這段長城是趙武靈王所修,東起於代,經雲中、九原,西北折入陰山,至高闕,綿亙千裏。”
韓信鋪開輿圖,指著圖中明顯不同的鋸齒形長線。
“先前蒙恬將軍攻下高闕,若想連接與兩段長城,由高闕修起再好不過。代郡往東修,便可連接寧城的長城。”
“到那時候,看胡人如何犯我大秦”
嬴政看著他意氣風發的模樣,暗歎到底是年輕,大秦正需要這樣的新人。
“此輿圖,是尚卿畫的”這輿圖的筆觸,嬴政再熟悉不過,“這長城是你畫上去的”
“正是,明章說,這畫的正像長城的城牆,故而如此畫。”韓信很寶貝這張輿圖。
不同於大多數輿圖的粗糙,尚謹的輿圖是以他所學的地理地圖為藍本,加上這些年經過各郡的考察所畫。
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勝在詳細。
由於依靠的是他高中徒手畫地圖的技能,與古時候的地圖風格自然不同。
尚謹把輿圖獻給嬴政後,嬴政命朝中繪製輿圖的官吏仿照修改了新的輿圖,甚是好用。
其實尚謹還記得世界地圖的樣子,不過要是這個時候畫出來,他就隻能學斯裏尼瓦瑟拉馬努金了。
怎麽在沒有基礎支持的情況下做出超前的成果隻能謊稱是神托夢教的,不然他怕是要被當成瘋子。
上郡。
嬴政與扶蘇已有兩年未見了,二人對坐屋中,扶蘇的變化很是明顯。
扶蘇確實沒直接上陣殺敵,但親臨前線目睹秦軍與匈奴大戰和在後方聽聞終究不同。
雖說表麵看上去仍是往日那個看起來溫潤如玉的大公子,內裏卻更有鋒芒。
比起在鹹陽宮中更重文,來到上郡後,扶蘇習武更多些,自然也比原先更加強壯。
扶蘇對於兵法的掌握也更加好了,不過他沒什麽想要領兵打仗的想法。
他們一直都是通書信的,扶蘇每隔一個月都會匯報自己這個月的情況。
尚謹信中戲稱為學子周記,扶蘇看得雲裏霧裏,隻以為又是他想出來的什麽新鮮詞。
“朕本意是要你多曆練,如今也有兩年了。這些日子便跟著我巡遊,一月後返回鹹陽。”
“喏。”
扶蘇再度回到鹹陽,也就意味著扶蘇與尚謹的力量更能夠影響鹹陽。
有扶蘇在鹹陽,尚謹在哪都是無所謂的。
畢竟尚謹原本也是一年到底四處跑,從來沒閑下來過。
同樣來到上郡兩年,隻是結局終於不同了。
嬴政並未於輦車之上,撐著最後一口氣傳詔於扶蘇,卻不知趙高胡亥背叛了他,害的宗室凋零、大秦終亡。
扶蘇等來的不再是一紙假詔書,而是阿父來到上郡,親口和他說
同歸鹹陽。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