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除蝗議與祝壽 焚書。

字數:6445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章台宮。
    累成小山的奏章之中, 尚謹的總是最顯眼的那個,原因無他,用的紙格外不同。
    即使到了齊郡, 他也沒把造紙這項大事給丟了, 基本每過一段時間上書用的紙都有所不同。
    這幾乎快成了嬴政與他之間的默契,這些紙不管好不好, 都代表了齊地造紙的進度。
    “齊郡如何”
    “他已經控製住蝗災了。”
    “除蝗議。”
    紙上字字句句,仿佛尚謹就在眼前,正襟危坐,敘述如何除蝗。
    「澇旱風寒,蟲病草,此七災, 農之大害也。」
    「蝗蟲過境,千裏間草木皆失。今齊郡蟲害,臣與諸官吏已有除蝗之思」
    在尚謹眼中,蝗蟲甚至比旱澇災害更可怕。
    不過不同的是,旱澇這種天災要防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諸如修渠排水等等, 何況如果嚴重到一定地步, 很難幹涉。
    相比之下, 蝗災可以事先做的事是很多的。
    但是澇災旱災有時候還可以自救,好比遇到不嚴重的旱災,可以憑人力運水鑿井。
    但是蝗蟲一旦泛濫, 僅憑個人的力量很難抵禦, 非得眾人同心協力不可。
    官府的力量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是像前些年東海郡那樣,怕是整個齊郡的莊稼都要被吃光了。
    除蝗最緊要的是破除迷信, 尤其是齊地,明明蝗災嚴重,可百姓都把蝗蟲當神蟲了,別說滅蝗,那是恨不得供起來。很多人就眼睜睜看著蝗蟲吃莊稼。
    所以他才建議嬴政讓官吏們在勸課農桑之時要去除百姓對蝗蟲那些奇奇怪怪的印象。
    最好的是直接發除蝗詔,不過這個他沒在議中說,祖龍要是明白,自己就會發的。
    想要提前防範,從卵的階段就開始無疑是最好的。
    除去老辦法和生物防治,他提出每年都尋找易生蝗蟲的地方,將蝗蟲的卵或是幼蟲殺死。
    尚謹翻閱了曆來的記錄,蝗災這種災害都是記錄在冊的,果然還是夏秋最多。
    這時候大都是在收成,最怕災害。
    他還在紙上畫了蝗蟲的卵,幼蟲和成蟲的模樣,寫下了關於蝗蟲生長環境的觀測。
    齊地有黃河流經,每年汛期必然有土地被淹沒,但是隨著氣溫升高又會很快幹涸,類似於涸澤,這樣的地方似乎蝗蟲總是更多一些。
    而比起南方北方,中部則更多見蝗災一些,黃河下遊尤甚。
    可以尋找蝗蟲產卵的地方,直接把土給掘開,把卵燒死,但是有誤傷其他益蟲蟲卵的風險。
    這一方法並不一定好用,畢竟並不算好找,不過一旦摧毀非常有效。
    如果可以的話,設立專門的官吏領導此事倒是不錯。
    也可以仿照此次捉蝗蟲,鼓勵百姓去捉幼蟲。
    要想更好找蝗蟲卵,他還需要繼續觀察,一年的時間不足以印證所有事情。
    再就是各類老方法,以及他在這回蝗災裏用過的法子。
    而他提出的最適合大秦特色的建議,自然是關於立法。
    不論是捕殺成蟲還是鑽倔蟲卵幼蟲,都可能造成黔首的田地被破壞,這種情況可以適當加以補償。
    要是受損的是大地主或者官吏,那麽這個補償自然該有個上限。
    謊報騙官府的更要嚴懲。
    而蝗蟲初生之時,若有人隱瞞不報,不及時捕殺,這便是違法。若是黔首上報而官吏不管、不及時采取措施或是沒除盡卻說除盡了,按秦律為失職。
    諸如此類,嬴政看了覺得這罪還能定的更重些,如果有相應的官吏還是發生了蝗災,就該把官吏也處置了,家產什麽的也可以沒收。
    總之,完善律法這一點,大秦非常擅長,如果嬴政想的話,韓非他們很快就能製定好。
    至於吃蝗蟲,這個還真不好弄,蝗災時肯定不能吃的,而且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吃蟲子,總不能強迫別人吃,頂多號召一下。
    飼養鴨子來吃蝗蟲是很不錯的選擇,但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養鴨子。
    捕捉的蝗蟲可以用來飼養豬,豬吃了長得飛快,但是肯定不能指望豬自己去捉。
    尚謹順便把如何讓豬肉更好吃寫了進來,嬴政看了這個方法,將信將疑。
    除了滅蝗,讓農作物的生長成熟期避開蝗蟲也是一種方法,不過這個方法不是哪都能用的,尚謹以齊郡為例說明此法,而具體各地的實施就要看各地的實際情況了。
    而且大秦的作物種類並不算多,也不好像後世那樣讓農民種那些蝗蟲不喜歡的農作物。
    韓非也看完了,頻頻點頭,條理邏輯都很清晰,說的也都是實事。
    嬴政即刻吩咐韓非負責此事,這些事情宜早不宜晚。
    他越來越期待下一次巡遊了。
    齊郡。
    臨淄縣很快恢複了往日的安寧和樂,尚謹被拉去欣賞曲樂,吹竽、鼓瑟、擊築、彈琴,十名樂師錯落席間,奏的是臨淄當地有名的曲目。
    若說前一首合了琴當有的太古之音,這一首則更有市井氣息,據臨淄縣令說下一首令人如至飄渺之海。
    臨淄作為超十萬戶的大縣,生活還是很愜意的,尤其是娛樂,可謂多種多樣。
    鬥雞走犬自不必說,蹴鞠更是有不少好手,他看著一個縣裏踢的比現代某些人好多了。
    縣尉總想和他玩六博棋,他每每拒絕,縣尉的歎氣聲都快把屋頂掀翻了。
    這次有這麽多樂師,是慶祝成功渡過蝗災這個難關。
    其實也算不得樂師,而是黔首自發來慶祝的。
    生活富足的地方,人們自然也會有些額外的興趣愛好。
    自從來了臨淄,尚謹總覺得自己有那麽點不協調,倒不是因為思想,而是因為他不會樂器。
    臨淄的男子,家裏稍微富足一些,基本是人手一件樂器,就是沒錢的,那也得有個自己製作的竹笛木笛。
    估計等他回鹹陽,別的不一定學會了,樂器總要會一兩樣。
    之前他還笑扶蘇辛苦,日日要練琴,如今要入鄉隨俗,自己也非得學了。
    蝗災的事情告一段落,他又瞅上了鹽鐵。
    齊地以冶鐵、製陶、織繡、製鹽聞名。
    姑母一頭紮進了刺繡一行裏,估摸著是要帶著臨淄刺繡徹底走向全大秦了。
    製陶他暫時沒什麽想法,目光自然放在了冶鐵上,一提起鐵就會想起鹽,齊地靠著海,開鹽場有極大的前途。
    鹽鐵都是官營的,像鐵這一類雖然緊供著軍隊,但是也會有少部分放出來給民間的鐵匠鋪,鹽自不必說,本就是要賣到民間的。
    如果能讓鹽鐵的質量更好,數量更多,總會對百姓有利。
    齊郡臨海的地盤不算多,卻也足夠他考察製鹽了。
    不過這事就跟之前冶鐵一樣,又是兩眼一抹黑,隻能慢慢學,慢慢試。
    不同於原本的曆史,嬴政本該在公元前215年進行的第四次巡遊一直沒發生,直到今年。
    這個時間點對於尚謹來說非常敏感,正是焚書的那一年。
    如今他身在齊郡,扶蘇也不在鹹陽,他很難對鹹陽的決策造成影響。
    何況本來也不好阻止,祖龍焚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統一思想,穩固統治。
    他沒有立場去勸。
    不過無論能不能阻止焚書,隻要沒有再出現一個項羽之類的人把鹹陽藏書燒了,等到以後,他就能讓這些留有存檔的書繼續流傳。
    果不其然,焚書一事的導火索還是出現了。
    鹹陽宮。
    嬴政生辰,正月還是冷得很,鹹陽宮的筵席之上熱了酒。
    恰逢去年年末收複河南,確實是該歌功頌德一番的時候,仆射周青臣上前祝壽作頌“他時秦地不過千裏,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嬴政聽了自然是喜悅,周青臣得了讚賞,也笑眯眯地退下了。
    嬴政舉起手中的水晶杯與眾臣同飲,尚謹走前叮囑不要多用青銅器,他是聽了的。
    酒方飲罷,隨著淳於越起身進言,殿中氣氛為之一凝。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麵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周青臣的臉色比嬴政變得還快,或許他說的有誇大的地方,可誰會在皇帝過生日的時候去觸黴頭啊
    難道要他說,陛下,北邊匈奴東胡還沒死絕,海那邊說不定還有地,西邊山裏還有蠻夷,陛下壓根沒統一天下再說剛剛才打完仗勞民傷財不該打所有人都過得苦不堪言
    再說了,什麽叫沒有忠臣說得好像陛下要是出了事,沒一個人來救似的。
    底下幾個公子的臉色就更糟糕了,這話說的,阿父壓根就不會封王,能不能別把他們擺上來說話。
    尤其是公子榮祿,他根本不想當王,要管事多麻煩,沒管好還要受罰,哪有當皇子來的痛快,他還想多享受幾年。
    再說了,他們這些公子怎麽就和黔首一樣了他們的吃穿用度可比黔首好太多了,而且也不是完全沒有實權。
    他真想把淳於越揍一頓。
    公子高總有不好的預感,這時候不禁想要是長兄或者明章在就好了。
    要是長兄在,無疑是最有資格反駁這事的了。
    要是明章在,大約已經把淳於越說的啞口無言了。
    當然,也有蠢蠢欲動,覺得封王也很好的,隻是沒一個人敢露頭。
    嬴政到底做了這麽多年的皇帝,看不出半分怒氣,隻是讓眾人當場論起此事來。
    即便如此,大臣們竊竊私語之下,氣氛還是越來越凝重,直到一隻赤色的小雀帶著一封信飛入殿中。
    竟是讓他嘴角微不可察的勾了勾。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