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戰友

字數:6422   加入書籤

A+A-


    朝陽初升。

    七層天雷宮腳下鞭炮齊鳴,號角喧天。

    一駕八匹駿馬同拉的馬車,在前前後後的人群簇擁下,浩浩蕩蕩向南而去。

    隨行的有數百人,有人是單純的隨從,負責照顧李治平的飲食起居。有些是兵士,手執儀仗和長槍。還有些是天雷宮門下修道者,明麵上保護李治平安全的。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有竇淵一人隨行足以。

    但李令山和李治平還是安排了這麽大的陣仗,一出於禮製,二更為迷惑別有用心的人和最高處的秦世厲。

    越大的陣仗,就越能讓他們體會到李治平對此行的重視,既讓秦世厲滿意,又讓別有用心的人知道李治平真的無從分身了,非但是李治平,就連授意李治平出訪的秦世厲和李令山也會被李治平的進展牽製分心。

    號角聲遠去,乾坤殿外俯視的二裁和楚中恒臉上浮現出了笑意,眼神突然變得淩厲。

    儀仗隊大多數人都是步行,去任意一城都是千裏之遙,就算走得快,日行百裏,來回單在路上都得耗費二十日,再加上幾日逗留,稍稍一拖,去每一城都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外八城,除去衛韓兩城,還有六城,接下來將近半年的時間,李治平都要在來回的路上奔波了。

    到李治平行程結束,已是來年初夏,那時,一切的準備都將完成了,而入秋,就是百英決。

    各懷鬼胎的人,一時,都沒有人在意言行和白鱗的性命了。

    好像前幾夜的事完全沒發生過,這也讓還沒有身陷局中的人感到格外的困惑,難道僅僅是因為世子的介入嗎?還是將有更大的事要發生?

    鬼麵沒有出現,他們也許在暗中隨行,也許已先行前往言城。

    馬車中,坐著李治平和竇淵,竇淵雙目微閉,李治平看著眼前的木匣。

    這個木匣看起來既普通又不普通,普通的是,它僅僅是幾塊木板拚合二城,不普通的是,這幾塊木板都是上好的難得一見的烏木。

    兩尺見方。

    上了一把鎖。

    李治平手中正拿著竇淵剛交給他的鑰匙。

    馬車行駛平穩,車中更鋪了軟墊,坐在其中很是舒適,座位旁還放置了美酒佳肴。

    李治平伸了個懶腰,目光從木匣上移開,看著雙眼微閉的竇淵,笑道:“竇罰,這一路費時,辛苦了。來,我陪竇罰喝上幾杯,聊表謝意。”

    竇淵緩緩睜開眼睛,道:“首輔大人客氣了,屬下職責所在,何來辛苦一說。”

    李治平為竇淵斟上酒,道:“那就不說辛苦,這一路有的是乏悶,閑來喝上幾杯,隨便聊聊,權當解悶。”

    舉起自己的酒杯,道:“還從未與竇罰飲過酒,來,我先幹為敬。”

    說罷,一口飲完杯中酒,竇淵也不推遲,同樣爽快的一口喝完。

    又斟上一杯。

    李治平道:“竇罰平日少言寡語,但心如明鏡。乾坤殿中,要說有我敬重的人,唯有竇罰一人。”

    竇淵道:“屬下何德何能,論資曆,屬下比不了二裁和雷尊,論修為,屬下更不敢稱第一。”

    李治平笑了笑,道:“論修為,我不懂,論資曆,確如竇罰所言。但這都不值得我敬重,我敬重的,是竇罰的心境,和胸懷。”

    竇淵道:“首輔大人或許誤解了。”

    李治平道:“是,你我算來,並無私交,來往也極少。但竇罰心中卻有蒼生大義,過去我從來沒想過蒼生大義四字,會生在天雷宮之人心裏。”

    竇淵沒有說話。

    李治平又道:“過去竇罰受命於我父親所做的事,並不能看出什麽,但幾日前,竇罰僅憑程司北一席話就能放了言行,足可見竇罰心懷蒼生。”

    竇淵道:“程司北不是也早就放過他一次了嗎?黃龍山一行,程司北還受命於首輔大人保護過他,如此說來,程司北應更得首輔大人敬重。”

    李治平搖頭笑道:“不然,程司北放過他,是因想留著他為我與我父親所用,用於製衡天雷宮內亂,逼迫天雷宮變革,二者有別。程司北當然有過人之處,也深得我父親信任與器重,但要轉化為敬重,還需時日。我想,若是竇罰與程司北身份互換,幾日前,他未必會放了言行,不殺,也會擒下。”

    竇淵又不開口了。

    李治平舉起酒杯,道:“話已說到了這個份上,竇罰就不用再隱藏了。不如今日,我們之間就把話說開,竇罰有什麽想問的,盡管問,我定毫無保留,如何?”

    竇淵看向李治平,看著那一臉的真誠,也舉起酒杯,道:“好。”

    又幹了一杯。

    竇淵道:“我的那點心思,已經被首輔大人看穿了。但首輔大人與首相大人,我卻看不透,不知二位大人究竟想要做些什麽?”

    李治平道:“竇罰是想問,我與父親有意放了言行,是與程司北所想一樣,留著他製衡天雷宮?還是與你所想一樣,為世間蒼生?”

    竇淵點頭,直視著李治平的雙眼,道:“正是。”

    李治平對視著竇淵,道:“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聽聽竇罰為何有此問?”

    天雷宮內部生變,竇淵是最初的知情者,按說這個時候留著言行,放任他四處活動,應該就是程洛想的,利用外部的力量才對。不應該去想到會是為世間蒼生著想,任誰想,李氏父子也不該會有此心。

    所以,竇淵會問出李氏父子是否為世間蒼生,就與李治平說竇淵心懷蒼生一樣,都很奇怪。

    竇淵道:“若是為了清除異己,利用外界的力量,也說得通。但那應該保證外界的力量不會威脅到天雷宮的根本,那樣就可以造成兩敗俱傷,首輔大人與首相大人漁翁得利高枕無憂。可是,經那夜之後,已經可以斷定言行此人此前被首輔大人大大低估了,應殺了,至少是擒下才可控。可事後看來,首輔大人與首相大人似乎是希望他越強大越好,此行,首輔大人應也是為保他性命而去,如此,就完全不是為天雷宮而考慮了。”

    李治平笑道:“在竇罰心裏,位次高於天雷宮的,就是世間蒼生了?”

    竇淵道:“因為,言行此人一定會引領行者出世,行者為的就是世間蒼生。”

    李治平道:“可我在乾坤殿中已說了,是世子介入,難道就不能是世子想利用他嗎?”

    竇淵道:“世子斷不可能留下這麽大的威脅,恕屬下說句不敬的話,世子應也是被首輔大人利用了,為的,還是保言行的性命。”

    李治平哈哈一笑,撫掌道:“竇罰慧眼。”

    竇淵道:“首輔大人這是承認了?”

    李治平道:“已經說了,今日把話說開,不存芥蒂。是,的確是竇罰所想的那樣。”

    竇淵道:“可是,首輔大人和首相大人為何要這麽做?”

    李治平嗬嗬一笑,搖頭歎息道:“世人都道李氏一門權重,如今的世間說一句就是我李氏掌中之物也不為過。可又有誰知道我李氏世代掌權之人心中淒苦,看看這世間,看看那百姓的苦難,都是我李氏先祖一手造成的。每日坐在高位,眼中所見的,都是我李氏的罪孽,每一個決斷,每下一道令,都在加重我李氏一門的罪孽。我李氏是錯的,天雷宮是錯的,這世間所有事都是錯的,本不該如此。”

    自我厭惡的,作嘔的表情又出現在臉上。

    竇淵第一次知道,李氏父子竟然一直有一顆贖罪之心。感歎之後,又道:“屬下鬥膽再問一句,若非千年大劫臨近,首輔大人與首相大人還會這麽做嗎?”

    李治平看著竇淵,悲戚一笑,道:“竇罰這話問的好,我也實言相告,不知。”

    竇淵點了點頭,不知,才是真話。

    李治平道:“我李氏執掌過相權的先輩已數十任,其中有過幾位想做出變革的,非但沒有成功,下場還都淒慘無比。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時機的,何況動搖天雷宮根基這樣的大事。不過,竇罰所問的話,也有誤。我父子二人下定決心這麽做,雖有千年大劫的因在其中,但不完全,確切的說,是因大劫臨近,也到了行者出世之時。在見到言行之前,我與父親的計劃都還未定。”

    與李令山所說一致。

    竇淵道:“首相大人前幾日與屬下說過,要讓天雷宮不可再阻礙行者崛起。今日首輔大人可否告訴屬下,你們的計劃裏,等待天雷宮的結局是什麽?”

    李治平眼中閃過一道殺氣,道:“殷氏楚氏隻是開始,在此之後,還要清除所有不可控製的人,能留下的,都必須是大劫來臨時,能擋在蒼生百姓身前的人。”

    要讓天雷宮也成為保護蒼生百姓的力量。

    但這也就意味李氏父子要放棄對世間的掌控,一旦如此,依李氏一門數百年來的所作所為,他們將被萬夫所指,世人恨不得將他們千刀萬剮。

    竇淵眼眶一熱,他能感受到李氏父子的決心和大義。

    李治平看著竇淵,道:“楚罰,能接受嗎?”

    竇淵一個深深的呼吸,雙目一凝,道:“正合我意。”

    知道大劫將近的人,誰能不恨現在的天雷宮。能夠做出改變,付出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李治平含笑著又為二人斟上一杯酒,舉起酒杯道:“好,從今往後,我們就是誌同道合的戰友了。”

    竇淵也難得地笑道:“好,戰友。”

    碰杯,一飲而盡。

    竇淵又略帶遺憾地道:“希望來日,世間道界也能接納天雷宮成為他們的戰友。”

    在他看來,這是難以實現的,血債無法贖清,仇恨無法化解。

    李治平卻不這麽看,道:“我們已經開始與他們聯手了,等到來日出現在同一片戰場上,他們會看到天雷宮的改變,會接納天雷宮成為他們的戰友,就像千年前那樣。”

    竇淵歎息道:“但願吧。”

    李治平笑道:“竇罰不敢奢想,我懂。不過,先救下言行,隻要他活下去,他就會成為行者的領軍人,說不準還會成為下一個引領世間道界追隨的人。天雷宮能不能成為朋友,他最清楚不過了,至少,程司北與他已是朋友,竇罰也放了他一次,就算沒有情義,也是有恩的。”

    言行日後的成就,還真的是其中的關鍵。

    竇淵點了點頭,道:“他的確很重要。”

    又看著李治平道:“不過,我們都是修道者,屬下有身為修道者的私心,一較高下,一睹風采,或者並肩而戰。首輔大人呢?難道沒有一點私心?”

    李治平道:“自然有。”

    伸手摸著木匣,滿含期盼地看著它,道:“我希望,這場大劫後,道門不再掌世俗之權。也希望,它,能永世流傳下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