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我一介田兵出身
字數:2840 加入書籤
月中,朝廷派度支尚書由洛陽抵達了壽春,休整兩日後,便在揚州都督和揚州刺史兩位封疆大吏的雙雙陪同下,一同來到了壩
在這些大員到來前的那些日子裏,度支衙往來巡視百裏河道已有多回,查出了部分隱壞之處,但好在問題不大,及時調就近屯營進行了修河道整體完好,此次通渠開河,已然大功告
以鄧艾為首,一眾水官、技匠、度支部官員們列在壩營內,迎接了度支尚周坦這樣的小吏,自然排列不到前麵,站在人群裏,隔著老遠眺望幾位大人物在大營門口的寒隻見度支尚書頭戴進賢冠、身著赤色深袍,方臉穆顏,年逾花甲,但氣色硬朗、聲音洪亮,待人接物有條不
“序之兄,這位度支尚書是何人啊?”周坦小聲問向一旁的徐
“司馬孚,司馬叔達公,當朝司馬太尉的親弟”徐罕回答道,聲音裏都是情不自禁帶著敬
司馬孚,字叔達,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晉宣帝司馬懿之
自曹操時代起,司馬孚就任文學掾,而後曆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製京師,誅殺曹爽一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更未直接參與司馬氏廢立魏帝的謀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太宰,封安平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
周坦同樣暗暗感歎,諸如自己這樣的小人物,一輩子應該很難見到這般朝臣大員
“那咱們本部刺史呢?”周坦又問
“周兄,咱們之前好歹也在淮北屯了多年,你竟一點都不認得咱們的上官嗎?”徐罕眯著眼睛反問周
“這……在下一介田兵出身,孤陋寡聞實屬正常”周坦推笑著說
“揚州刺史樂綝公chen),其父乃威侯文謙公,是武帝朝時戰功赫赫的名”徐罕再次介紹
威侯樂文謙,正是大名鼎鼎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官拜右將軍,去世後被追諡為威但曆史上對樂進之子樂綝的記載不多,隻知這位揚州刺史,在諸葛誕發動的第三次淮南叛亂時,被謀殺於任
揚州刺史樂綝所站位置還算靠後,真正陪在司馬孚身邊的,還是揚州都揚州都督的年紀,看上去比司馬孚歲數還大,但體格圓潤、壯碩,氣質不凡,頗有文武兼備的風實際上,揚州都督的全稱,應是都督揚州諸軍事,這也是三國時期都督們的正式稱
周坦剛要再詢問一下揚州都督的身份,一旁徐罕早已洞悉,不等發問便主動介紹了起來:
“咱們的刺史你都不認識,那咱們得都督隻怕就更不認識吧?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征東將軍、南鄉侯王淩彥雲”
王淩,字彥雲,太原郡祁縣東漢司徒王允之中國三國時期曹魏大
魏明帝即位,曆任揚州、豫州刺魏帝曹芳即位,遷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壽春,進爵南鄉侯,後進位司空,仍負責江淮軍政而擁有重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曹爽,控製朝政,為安撫王淩,晉其位為太王淩不滿司馬懿政變,表麵服從,暗中籌劃起兵推翻司馬懿統
周坦暗驚,沒想到這位就是淮南第一次叛亂的主謀王淩
此時的王淩,是江淮地區名副其實的最高實權人,他在任上經營了數十年,擁邊軍數萬之重,這也是其日後反抗司馬懿的本錢所
好在這些都是十年後的事情,他還有時間想辦法在這動蕩發生前,為自己預謀一條後
大人物們寒暄過後,在鄧艾的帶引下穿過壩營,來到了壩上,觀看了雖然延期但總算落成的河道工之後,司馬孚聽取了鄧艾的匯報,將此次工程中所遇突發情況與解決之策一一陳述,以及確定了下遊百裏業已成功驗
司馬孚一把歲數了,自是不可能親自去將百裏河道全部巡視一他在鄧艾的陪同下,步行巡視了一段河道,到了鏵嘴堰堤處時,停下來詢問了此處設計的原鄧艾都一一作不過因為隔得太遠,周坦沒聽清楚鄧艾是如何作答,又是否提到了李文錄有參與設
下午時,王淩、司馬孚等人便打道返回了壽大員巡視結束,也意味著河道工程正式結度支部和水官上下都鬆了一口
鄧艾是在第二天宣布撤拆壩營,淮南的開渠作業結束,他還得馬不停蹄趕往豫州,繼續監督主持豫州汴水的疏通、開道及軍屯工這辭別的迅速,比前來巡視的司馬孚還要司馬孚舟馬十多日到達壽春,還得再在這裏多歇幾日,方才返回洛
早上的時候,度支衙、校尉府和刺史府都派人到城門處,為鄧艾送
周坦也跟著都尉胡潶一起前來送鄧艾車行從簡,吏掾和衛士合計不到三十人,幾乎沒有太多寒暄,與本地官員道別後,便從速上路
周坦心裏暗歎,如今的鄧艾已是四十五歲了,得到司馬懿提拔不過五年,大器晚成,且工作起來矜矜業業又能保持高度投入,實乃我輩之楷
送別鄧艾一行人後,周坦稍微留意到校尉府一行人,一眾幕僚中,李文錄從始至終臉色都不好
各自打道返回府衙時,校尉和都尉都是搭乘牛車,多數扈從則是步
周坦在同行的一段順路上,特意接近了校尉胡烈麾下千人督杜前幾日,他在鋪設竹管排水道時,胡烈調了部曲一百人協助,當時便是由這位杜督將從旁協調,二人在泥濘裏共同作業了好幾日,也算是有些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