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橡膠事宜(一)
字數:3418 加入書籤
朱舜水之所以有這些想法,也是因為儒家觀點中,原本就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他自然知道,過度捕殺這些鱷魚,也會影響生態的平衡。
當然他並不是知道了生物鏈的關係,他的思想源自於儒家經典,例如《中庸》,便有“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觀點,而儒家本身“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內蘊著生物多樣性的智慧。
“先生,我們知道了,此次隻是為了慶祝而已。”
朱億隆也很尊敬朱舜水,對他的觀念雖然不理解,但還是聽從了,他接著說道:“我們一定會盡量控製這樣的行為,盡量用飼養的方式來獲取肉食。”
實際上,這種“灣鱷”在澳洲處於食物鏈的頂端,若是大量捕殺也會造成,下層生物的泛濫,產生瘟病的情況,朱舜水的這番勸說,也是一定程度,阻止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此時一位士兵,也過來匯報道:“朱司令,各位長官,宴會已經準備完畢了,我們是否可以開席了。”
鄭森也趕緊勸說道:“諸位大人,還是不要聊這些了,明日我們便要出發,今日便放鬆一些。”
......
宴會的第二天,羅金昌、吳昌時便與鄭森,一同乘坐“定海號”返回大明,而朱億隆則留在了東部平原,繼續統籌管理澳洲建設的事宜。
十天後,他們也到達了大沽口,在史可法的安排下,這些橡膠樹和裝有樹脂木桶的大部分
,也存放在了工業區的倉庫之中,他們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乘著火車返回了京城。
當天夜裏,收到消息的朱由棷連夜接見了三人,在內閣進行議事。
其他人對橡膠的作用不清楚,但朱由棷知道,有了橡膠之後,大明便有了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條件,以前沒法研製的內燃機和發電機,都因為橡膠,這種密封性和彈性都極好的材料,從而實現。
“你是在哪裏獲得的橡膠?”
朱由棷接過了鄭森手中的橡膠球把玩後,接著問道:“橡膠樹是南美的特產,你們此行是去往南美了?”
在朱由棷的記憶中,那些海島並沒有橡膠的存在,而去往南美,勢必和西班牙、葡萄牙發生矛盾,如今聖安東尼奧所答應的,“荷蘭大人物”還沒有來到大明,兩邊的合作也還沒有商談,他還沒有立場,參與到這些歐洲人的矛盾裏。
“是在巨像島。”
鄭森回應道:“在距離南美幾百公裏外的一座島嶼,島上有著不少的橡膠樹,還有一些巨像的石像,看上去十分詭異。”
鄭森也將自己繪製的,關於巨像的樣貌圖交給了朱由棷,看完之後,朱由棷才反應了過來,鄭森到達的正是後世的“複活節島”。
關於“複活節島”的記載,後世也非常模糊,因為當荷蘭航海家羅赫芬,在七十多年後發現它的時候,島上的人口僅剩下不到三千人,而鄭森發現的這些
橡膠,也被當地土著用來製作船隻,砍伐殆盡。
“複活甲島”上原本有著,一座在當地土著語中,被稱為“樹山”的山頭,在被發現時,也已經變成了一座荒山。
朱由棷對鄭森的發現也非常驚訝,雖然後世中,有過這些“複活節島”的居民,曾幾度去往南美洲的記載,但他對這件事情的印象並不深,也就沒有在意,鄭森的這次成果,完全可以說,是一個“意外收獲”。
“那些樹脂,便是橡膠的原材料。”
朱由棷接著說道:“隻要將這些樹脂,定時收割,我大明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橡膠來源,鄭森、兩位司令,你們一定要帶人將這座島控製起來。”
聽了朱由棷的話,鄭森也是一陣汗顏,因為這座島距離南美洲太近,他已經將這種橡膠樹全部砍伐了,他也解釋道:“陛下,島上的橡膠樹,已經被我全部砍伐帶回來了,否則當地的居民也會,砍光這些樹木,所以我才會出此下策,不過,那些橡膠樹的果實,我也帶了回來。”
鄭森的這番話一出,朱由棷也不禁有些失望,因為橡膠若是不砍伐,一株橡膠樹,足可以取用數十年,但砍伐之後,便失去了後續的價值。
即使鄭森保留了這種橡膠的果實,種植成熟到可以“割膠”,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與朱由棷計劃的時間相差太遠。
不過看著幾位司令興奮的樣子,朱由棷還是沒有出
言打擊,而是問道:“你這次帶回了多少的橡膠樹,橡膠樹脂又有多少?”
“三千顆橡膠樹。”
鄭森回答道:“樹脂的話,每顆在三斤左右,總共有五噸左右的橡膠樹脂。”
五噸橡膠,聽上去很多,但若想要造成一艘性能極好的軍艦,不僅內燃機要使用,船身部分的密封也要用到橡膠,這樣數量的橡膠也隻能製作出十幾艘艦船,對於大明海軍的整體提升,效果並不明顯。
不過,朱由棷思考之後,也有了另外的打算,可以先將不追求極致的性能,把這些橡膠主要用在內燃機的製作中,至於後續的軍艦製造,隻有等到這些橡膠的果實成熟,或者從其他途徑購買一些後,再做打算。
朱由棷也曾想過,大量從西班牙人手中購買橡膠,但這樣的行為太過奇怪,很難不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可不想讓大明的科技,暴露在這些歐洲人的麵前。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也沒辦法後悔了。”
朱由棷看著鄭森,因為他的話而失落的樣子,也是安慰道:“鄭隊長,你的行動本身就是大明的意外收獲,朕已經很滿足了。”
“陛下,不如我再去探索一番島嶼,找尋橡膠的蹤跡。”
鄭森接著問道:“巨像島距離美洲,還有數百公裏,更靠近的一些島嶼上,一定還能找到的。”
“不了。”
朱由棷知道鄭森的這次行動,已經有冒著很大的風險了,他也安慰
道:“這些橡膠足夠,我大明做些實驗了,既然軍事用途的量不夠,我們就優先發展民生科技,這些橡膠雖然用來造船不夠,但僅僅製造內燃機,卻綽綽有餘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