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橡膠種植
字數:3438 加入書籤
澳洲大陸的開發已經走上正規,海軍擴建的計劃,也勢在必行,當然,目前橡膠的數量有限,朱由棷原本將海軍艦船,全部改裝的想法,也隻能暫時擱置。
“你們兩人也不必擔心。”
朱由棷看向羅金昌和吳昌時,接著說道:“待大明種植的橡膠,正式取用之後,我大明海軍的所有帆船,都將改為內燃機艦船,到那時,即使無風的情況下,我大明的軍艦也可以在任何海域,自由馳騁。”
朱由棷的話,不僅讓三位司令心生向往,現場的所有人也都非常的期待,這樣的一種多麽壯觀的景象啊!
“陛下,臣還有一事要說。”
劉靜軒打斷了朱由棷的豪言壯語,接著說道:“您也和臣說過,橡膠這種植物,適合生長在炎熱的地區,但我大明如今的情況,卻是不太適合。”
劉靜軒的話,也給朱由棷潑了一盆冷水,不過他也跟劉靜軒提過,讓他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朱由棷也並因此沒有生氣。
他知道,小冰期還要持續兩百年左右,如今大明的南方,雖然屬於亞熱帶,但是並沒有常年保持炎熱的氣候,也就是說橡膠沒辦法在大明本土種植。
為今的辦法隻有兩種:
一,是在婆羅、蘇丹等國種植,那裏已經是赤道地帶,並不受到小冰期的影響,一年四季都保持著較高的溫度。
二,是在安南的南部,以及吉蔑這些國家種植,他們距離赤道也不遠
,即使是冬季,對橡膠樹進行一些簡單的防寒處理,也能滿足要求。
但婆羅、蘇丹,接近呂宋島,那裏還有西班牙人,在那裏種植,與朱由棷想采取的隱蔽行動相違背,而且大明隻能通過海軍,對那些地方進行控製,如今的大明海軍軍隊,還需要在澳洲大陸進行建設,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所以這第一種辦法,並不實用。
而反觀,安南、吉蔑等國,雖然種植橡膠,具有一定的風險,一旦遇到寒潮天氣,橡膠便會減產,但大明已經在那些國家,進行了駐軍,隻要在橡膠種植區的附近距離,設置一些軍事隔離區,再對這些國家裏的歐洲人已經嚴格管控,就能把橡膠的消息封鎖起來。
“朕的想法是在安南、吉蔑等國進行橡膠的種植。”
朱由棷思考過後,也終於出言道:“隻是那裏,也會遇見冬季這樣的寒冬天氣,諸位可有什麽好方法?”
“臣有辦法。”
劉靜軒此時也主動出言道:“除卻農家那種普通的保暖辦法以外,臣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通過炭火燃燒,人為的製造一些高溫地區。”
“可以將這些橡膠的種植區控製在一些,低窪的地帶,甚至人為製造這樣的地區,一旦氣溫驟降,可以在窪地四周,燃燒木炭,提高此處的溫度。”
“之所以選擇在窪地,也是因為這樣的環境,這樣產生的熱氣,也能夠多保存一些,即使遇見寒流
,也完全不用擔心,橡膠樹的減產。”
劉靜軒的辦法,和後世的溫室大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如今橡膠才剛剛獲取,大明沒有多餘的時間,研製這些塑料薄膜,也沒有多餘的材料,把橡膠用在這些地方。
“好,劉大人的主意不錯。”
朱由棷也讚同道:“既然如此,就這麽定了,另外,劉閣老,你也召集一些農業方麵的人才,專門負責,保護這些橡膠的種植問題。”
朱由棷此時,也才想到,大明之前一直沒有專門的農部,直到他登基之後,才重視起農業,將農部單獨劃分出來,崇禎年間,寫過著名的《農政全書》的徐光啟,還是禮部的尚書。
“陛下您放心,我會安排農部尚書薛重陽,盯著這件事。”
劉靜軒回應道:“這是我大明接下來,發展的,最重要的事項之一,臣一定會把這件事,放在內閣的下次例會中,重點提出來。”
“陛下,還有一事。”
劉靜軒接著說道:“既然澳洲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我大明的移民工作,也該進行了,另外是否要派一位官員,負責澳洲那邊的行政工作。”
劉靜軒之所以提出這件事,也是因為西域的後續管理,便是任用的陳子龍,內閣包括朱由棷的一些指令,駐紮在當地的軍隊,並不能很好的執行。
他們還要負責,軍隊裏,士兵的訓練工作,很多時候,都呆在軍營之中,包括羅金昌、
吳昌時兩位司令,雖然此時他們還有時間,負責一些雜事,可一旦進入了戰備時期,他們便要將重心放在軍隊上。
“劉大人說得沒錯。”
羅金昌也認同道:“澳洲大陸的基本建設完成之後,我們也準備在澳洲大陸的東部,進行幾次演習,特別是對那些海島,進行特殊的登錄作戰。”
“雖然我們的海軍士兵,經曆了倭省的戰爭,見過澳洲附近的那些海島之後,我又有了新的想法,一旦美洲大陸需要陸上作戰,我們這些海軍士兵的陸上作戰能力,還達不到要求。”
“再去麻煩王曉良,這樣的陸戰司令,也不是長久之事,所以接下來的演習,已經實在必行了。”
羅金昌的話,與朱由棷的想法也不謀而合,倭省距離大明較近,還可以通過運兵船,將陸戰士兵運輸過去。
可一旦,去往美洲,這些海軍士兵也需要充當陸戰士兵,進行登錄作戰,大明如今需要的,也正是這種海陸兩棲作戰的,有著綜合能力的士兵。
“好,既然劉閣老與羅司令,都有這樣的想法,朕也支持。”
朱由棷接著問道:“在坐的各位,可有合適的人選?說來與朕聽一聽。”
現場此時,也突然安靜了下來,陳子龍是經曆了大沽口的經驗,以及有雪域高原談判的功績為基礎,才會被派往西域,擔任西域總督,但如今,大明卻沒有第二個,擁有相同資曆的文官了。
朱
由棷也引用了後世龔自珍的一句話,接著說道:“朕的想法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你們不用考慮資曆問題,隻要是有才之人,朕自會選用。”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