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過年氣氛
字數:3235 加入書籤
從力學所回來之後,朱由棷也將客車的情況,告訴了劉靜軒,而他則是繼續看起了年戲的彩排,終於,在北方小年的前一天,這支由朝廷組織的戲台班子,來到了北京外城居民區以及大沽口,與百姓們見麵。
在士兵的幫助下,他們搭建起戲台來,當然戲台的選址也很有講究,京城外城這裏,是原本規劃好的幾塊空地,而大沽口,則是由史可法提前準備的一塊地方。
當天夜裏,隨著零點的到達,新年前的預備節日,在小年這一天也來到了百姓的身邊,雖然是深夜,但這裏依然聚集了不少的百姓,戲台班子也將從今日起一直不間斷地演出,直到除夕之前,也就是整整的七天時間。
每座戲台都由至少四班人馬組成,他們將交替演出,以保證年戲可以持續下去。
“好一個輝煌的院西宮……”
一聲悠長的戲曲唱腔,也揭開了年戲的序幕,這處戲台演出的正是山東梆子的傳統劇目《天賜祿》,事件的主線是西涼公主平反,宋王年邁,讓西涼的大千歲,帶著西涼公主和太子返回朝廷,兩人被杜文喚所害,後來包拯揭穿了真相,為公主平了反。
朱由棷之前觀看的時候,也對劇情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將兩位主人公的命運修改了,讓他們與宋王團聚,改成了大團圓的結局,這也是為了迎合過年的氣氛,畢竟此時正應該是闔家團聚的時候。
......
雖然是夜晚,但這裏還是聚集了不少的百姓,戲台前自然也搭起了棚子,設置了座位,而第二天白天,這裏則是聚集了更多的人,一些百姓即使坐不上位子,也會在戲台前逗留觀看。
當然這裏聚集的,也不僅僅前來看戲的百姓,一些進行過登記的小商販,也拿出自己手工製作的小商品,在通道的兩側擺起攤子來。
“這年戲的計劃還真不錯啊。”
新科進士,也是如今在大沽口,任職在史可法手下的顧炎武,也觀摩了戲台的熱鬧場景後,也是興奮地出言道:“這樣一來,即使是那些收入不高的百姓,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賺筆過年費了。”
這些通過登記的小攤販,基本都是生活比較困難的那批人,一些人則是有著自己的產品,另一些則是直接販賣,由大沽口工廠提供的商品。
“這隻是其中的一點好處。”
史可法也解釋道:“陛下親自準備這場年戲的目的,是讓百姓們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這一場年戲,也是為了之後旅遊業的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這隻是一個開始,後續內閣的劉閣老,還安排了新任官吏將各地的旅遊情況,記錄在冊,這些都將變成為百姓創造收益的一種手段。”
“沒想到年戲這件事,竟然有這種的深意。”
顧炎武也讚歎道:“我原本以為的皇帝,隻是高高在上,嘴上說著造福百姓,但陛下卻是從實際出發,將這些小事情都考慮到了。”
“史大人,不知道我有沒有這種的機會,參與這次的行動,我也想記錄下這些農業發展欠缺的地方,用我的紙筆為他們帶來收益。”
史可法清楚,劉靜軒的計劃隻是記錄這點地點,所以對官吏的要求並不高,當然越是文字優美,也越能讓人感受到這些美麗的風光。
“這倒不難。”
史可法回應道:“隻是你一個新科進士,做這些事會不會大材小用了,你也知道,自從陳子龍離開後,我是將你當作繼承人培養的,管理大沽口,才是你的本職。”
“即便將來入朝擔任要職,也可以從這裏開始做起,你隻要能勝任大沽口的工作,將來成為一省布政使也不是不可能。”
“大人說得沒錯,我知道陳子龍大人的事情。”
顧炎武也想了一會,斟酌了語句後,回答道:“正如大人所說,無論在何地為官都可以為百姓做事,但下臣的文采也是不錯的,這段時間在大沽口,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總感覺有些脫離了百姓。”
史可法也理解顧炎武的想法,畢竟天津大沽口是一座現代化、工業化的城市,這裏幾乎見不到耕種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的官員也有所不同。
他當初也是有同感,不過,在見到工廠為大明創造收益,見到其他地方也學著大沽口,建立起工廠後,他才切真地感受到,自己所做之事的價值。
“這樣吧。”
史可法出言道:“新年之後,若是你還有這樣的打算,我便將你安排進這樣的隊伍裏,不過在此事完成之後,你還得回到大沽口來,這裏需要你。”
“是大人。”
顧炎武聽到史可法的肯定回答也非常高興,趕緊說道:“下臣一定不會忘記史大人的知遇之恩,在此次行動之後,我也會安心做好大沽口的工作,為大人分擔起重任來。”
實際上,在沒有報紙等媒體出來之前,這些文人墨客,所寫的文章,所做的詩詞,就是對各地景色最好的宣傳,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以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去往文章描寫的地方遊覽。
這些新科才子們,帶著科舉入圍的名頭,同樣也會給這些地點帶來一些正麵的影響,同時去往這些“窮鄉僻壤”之地,也是對他們的一種鍛煉,除了禮部官員以外,這些分配到其他部門的士子們,都會被安排這樣的任務。
“你瞧著看吧。”
史可法看向顧炎武,憧憬道:“要不了幾年,大明的所有地方,都會像如今的大沽口一樣富裕起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百姓也會有更多富餘的時間來旅遊,這是一種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這樣一來,我大明的美好未來也就近在眼前了,以後的未來,就你們這些人來創造了。”
“是大人。”
顧炎武也感歎道:“做這樣的官吏,才是我所希望的,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大明的建設添磚加瓦,為更多的百姓謀福祉。”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