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藩王動亂?

字數:516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輝煌萬曆:我在大明搞改革 !
    “陛下,如此不給情麵的話,這些宗親難免心中會有不忿,這對我們十分不利啊。”
    即便是張居正,看著那群藩王的表情都有些害怕了。
    “朕已經離京三個月了,朝中大小事務難免會有所改變,倘若能將這群圖謀不軌的家夥調出來,那對於朕來說,完全是好事啊。”
    “而且,就憑他們手裏的那點兵能夠幹個什麽?”
    朱翊鈞輕蔑地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深知這些宗親雖然心懷不滿,但手中兵力有限,難以形成威脅。而這次將秦王繩之以法,正是借此機會展示朝廷的決心和實力,以儆效尤。
    此刻正是大明王朝皇權最弱的時候,倘若能將大魚調出來,那是最好不過了。
    “張師,朕要你密切注意這些宗親的動態,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即向朕稟報。”朱翊鈞命令道。
    張居正點頭稱是。
    ...
    宗親府,
    “蜀王殿下,秦王咱們就這樣不管了?我可是聽說了,他現在可是真的被給關進大牢裏麵去了!倘若這樣咱們都不救的話,以後朝堂上還有誰看得起我們?”
    宗親府內,氣氛凝重。蜀王端坐在主位上,眉頭緊鎖,麵色陰鬱。周圍的宗親們議論紛紛,不滿和擔憂之情溢於言表。
    一位宗親站起身來,憤憤不平地說道:“蜀王殿下,秦王可是我們的同胞兄弟,如今他被關進大牢,我們豈能坐視不理?倘若我們不救他,豈不是讓朝中的那些大臣們看笑話?”
    蜀王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諸位稍安勿躁,本王知道大家的心情。秦王之事,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如今局勢不明,我們貿然行動,隻怕會適得其反。”
    “殿下所言極是,但我們也不能就這樣放任不管啊。”另一位宗親擔憂地說道,“倘若秦王在大牢中受了委屈,或是被人暗害,那我們這些宗親豈不是都成了笑話?”
    蜀王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本王知道該怎麽做。我會派人暗中調查秦王的情況,確保他的安全的。但現在最為重要的還是陛下的意思,倘若陛下站在那群大頭兵身邊,咱們該如何自處?。”
    眾宗親聞言,紛紛陷入沉思。蜀王所言極是,他們現在最需要考慮的,是皇帝朱翊鈞的態度。畢竟,皇帝才是這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足以影響整個朝廷的局勢。
    宗親的權利根源本就是血脈,倘若陛下不認,那這身份還有何用?
    “殿下,那我們是否應該上書陛下,為秦王求情?”一位宗親試探性地問道。
    蜀王搖了搖頭,沉聲道:“現在上書求情,隻怕會適得其反。陛下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處置秦王,我們再去求情,隻會讓陛下更加反感。”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另一位宗親焦急地問道。
    蜀王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靜觀其變,加強與各地其他宗親的聯係,共同商議對策。現在局勢不明,我們不能輕舉妄動。”
    眾宗親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宗親府內,氣氛凝重而壓抑。蜀王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上。他們深知,此刻的沉默與等待,或許是對抗朝廷高壓的唯一選擇。
    隨著夜幕的降臨,宗親府內的燈火逐漸熄滅,隻留下一片漆黑與寂靜。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夜晚,一股暗流卻在悄然湧動。
    ...
    千裏之外,
    “女王,遠東之敵不可不重視啊,咱們已經丟掉了路上的方向,倘若連海上都丟掉了,咱們和遙遠彼岸的連接可真的就要斷掉了!
    更可況,臣可是聽說了,遙遠的海岸邊遍地都是真金白銀,倘若能將他們搶過來,奧斯曼還算得了什麽?”
    遙遠的大不列顛,女王高舉在上。
    女王微微頷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遠東之敵,的確是個麻煩。他們自詡為天朝上國,卻屢次侵犯我等的利益。不過,你所說的真金白銀,倒是讓我有些心動。”
    臣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他繼續說道:“女王英明。遠東之地,財富無窮。隻要我們能搶占先機,控製海上貿易,那麽奧斯曼帝國又算得了什麽?我們將成為真正的海上霸主!”
    女王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眺望著遠方的大海。
    “很好,”她緩緩說道,“我會派遣使者前往遠東,與他們進行交涉。如果他們不識時務,那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
    臣子聞言,心中一陣激動;他早都看過馬可波羅的書了,蒸汽機的使用更是給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
    相信這將會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他們大不列顛將引領世界。
    ...
    與此同時,
    在遙遠的東方,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翊鈞也在密切關注著海外的動態,早在天竺之戰中,他就注意到了大不列顛,如今看來,那明人還真有可能在那裏。
    “陛下,臣聽聞大不列顛的女王有意派遣使者前來我朝,進行交涉。”一位官員小心翼翼地稟報道。
    朱翊鈞眉頭微皺,沉聲道:“大不列顛?有何意圖?”
    官員猶豫了片刻,低聲說道:“陛下,臣猜測他們可能是為了海上的貿易利益而來。近年來,我朝與海外諸國的貿易日益頻繁,他們或許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朱翊鈞冷笑一聲,道:“商機?他們若是想要分一杯羹,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傳令下去,加強海防,嚴密監視大不列顛的動向。若是他們敢有任何不軌之舉,立即剿滅!”
    官員連忙點頭稱是,退了下去。
    待官員離開,朱翊鈞看著麵前的奏折,難免有些頭疼,三月不見,宗親勳貴都是一副楊奉陰違的模樣。
    “陛下,臣有一計,或許可解當前之困。”張居正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沉默。
    朱翊鈞聞言,立刻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張師有何良策?快快道來。”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陛下,宗親之亂,根源在於他們對皇權的挑戰。而朝廷內部的紛爭,也是因為權力分配不均所致。臣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入手。”
    “哦?張師請說。”朱翊鈞的好奇心被勾起。
    “陛下,臣建議加強皇權,削弱宗親的影響力。同時,整頓朝綱,重新分配權力,讓朝廷內部的紛爭得以平息。”張居正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朱翊鈞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張師細說。”
    張居正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陛下,臣以為,首要之策便是推行考成法,嚴明賞罰,強化中央集權。針對宗親,可以逐步收回其部分封地,並將其納入朝廷統一管理,削減其經濟基礎,使之無法滋生事端。同時,鼓勵宗親參與政務,但需依才授職,不得世襲罔替,以此削弱其特權地位。
    其次,朝廷應選拔賢能,不論出身,唯才是舉,通過科舉製度擴大人才來源,增強中央政府的行政能力。對現有的官僚體係進行改革,明確各級官員職責,實施嚴格的考核製度,使官員各司其職,不敢懈怠。
    再者,加強地方治理,設立巡撫、總督等職務,直接對朝廷負責,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同時,大力整飭軍備,提升軍隊戰鬥力,以強大的武力作為維護國家穩定、震懾各方的後盾。
    至於對外貿易問題,陛下可借與大不列顛交涉之機,進一步開放海禁,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海洋貿易,促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從而增加朝廷財政收入,同時也可借機了解西方先進技術與文化,為我國日後發展積累經驗和資源。
    最後,鑒於目前宗室問題突出,陛下宜適時召開宗親大會,曉以大義,恩威並施,既要明確朝廷絕不姑息任何違法亂紀行為的決心,也要表明朝廷願意照顧宗親生活,保障其合法權益的誠意,力求達到安定宗室、穩固皇權的效果。
    以上種種,旨在強化皇權,平衡各方勢力,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朱翊鈞聽完,連連點頭,讚賞道:“張師所言甚是,朕當細細斟酌,擇善而從。此事非一日之功,還需張師多加輔佐,共同謀劃,以期早日實現我大明中興之誌。”
    “但與大不列顛交往此事,朕認為不妥,這些蠻夷之人,還需要以武力打服,否則之後定會滋生禍端!”
    朱翊鈞語氣堅定,顯然對於外邦來犯之事持強硬態度。“朕欲派馮保再度下西洋,一方麵宣揚國威,另一方麵探查各國虛實,尤其是這大不列顛的企圖。同時,朕也要著手準備,若有必要,必當以戰止戰,捍衛我大明海疆及商業利益。”
    張居正對此略作思索,亦讚同道:“陛下此策可行,但外交手段亦不可忽視。馮保下西洋,既是展現我大明文明之盛,亦可借此機會與各國修好,尋求和平共處之道。
    而對於大不列顛,既要加強戒備,也要積極應對可能的外交接觸,摸清其真實意圖,或可通過互市、通商等方式,緩和雙方關係,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朱翊鈞微微頷首,接受了張居正的建議:“張師所言極是,朕將命禮部做好接待大不列顛使者的準備,同時命鄭和盡快籌備下西洋事宜。
    至於宗親問題,朕會依據張師提出的方案,逐步調整政策,務必穩住內部,攘外必先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