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譚綸病重,劉汲論交
字數:3359 加入書籤
聽到外麵的嘈雜聲,張介賓趕緊跑了出去,卻見幾位太醫進了兵部衙門。
大門外還等著十幾位醫士醫生,張介賓趕緊跑了過去,問道:“裏間是誰患病了?”
閻平之神色肅穆的說道:“譚司馬。”
“啊!”湯顯祖驚呼出聲,他剛跑出地牢便聽到,張介賓和閻平之的對話。
閻平之說道:“沒事兒的徐院使,徐禦醫、楊吏目他們都去了。有諸位師長在,一定能化險為夷。”
馬蒔這時也說道:“留幾人在這候著,其他人回去準備,燒火的燒火,備藥的備藥,隨時準備煎藥,送藥。”
眾人二話不說,便紛紛返回。
閻平之說道:“馬師弟,我在這等著,你回太醫院去吧!”
湯顯祖也說道:“我也在這等著。”
張介賓沒說話,但也不願意離開這。
“這裏就交給師兄和各位師弟了!”馬蒔說完,便快步回去。
不知等了多久,陳實功跑了出來,遞過一張方子,湯顯祖接過就跑回太醫院。很快太醫院也行動了起來,抓藥,煎藥。
湯顯祖一直等著藥煎熬,才又提著藥盒又跑進了兵部。
張介賓整個人很是煎熬,可又什麽也做不了,在這幹著急。
不知又過了多久,湯顯祖手持藥方又匆匆跑了出來,眨眼又跑進太醫院,半個時辰後再一次提著藥盒跑了進去。
“怎麽辦?怎麽辦?沒見好啊!”張介賓越發著急起來。
閻平之也知道,短短時間用下兩副藥,再看湯顯祖麵上沒有一點喜色,心情都很沉重。
“譚師伯怎麽會生病呢?譚師伯怎麽會生病呢?他可是大將軍啊,不是習武可以強身健體嗎?怎麽還不如手無弱雞之力的人啊!”
緊張的氣氛,讓張介賓忍不住發起牢騷來。
閻平之寬慰道:“介賓莫擔心,吉人自有天相,譚司馬不會有事的。”
張介賓卻再一次質問道:“譚師叔可是堂堂大將軍,不是都說習武可以強身健體嗎?怎麽會病魔纏身呢?”
“譚司馬征戰多年,身上多少都有暗傷。”說到這,閻平之也忍不住搖頭。
他也是從小聽著這些英雄故事長大的。如今英雄本人卻被病魔纏身,生死難料。
此後倒沒有人再出來,沒有繼續煎藥,大概是起效了。
直到天黑,裏麵才再次傳來聲音,張介賓等人一看,是徐春甫他們出來了。
張介賓急忙問道在:“徐伯,譚師伯沒事吧?”
徐春甫仍麵有憂色,但見張介賓等人緊張的神情,擠出一抹笑來,說道:“沒事了,幸好搶救及時。”
眾人一聽,頓時喜笑顏開。先前隻有張介賓幾人,這會兒等待在這已經有幾十人。
他們要麽是和兵部關係好,要麽就是受過譚綸恩惠。譚綸為人和藹,又愛幫助人。大家都是中央衙署的鄰居,加上醫士醫生經常外派,這就需要麻煩兵部的郵驛。
“好了,都回去吧。”
徐偉一發話,大家都往太醫院走去。隻有張介賓沒動,他又等了會兒,還是不見湯顯祖出來,便知他大概不會出來了。
張介賓這才返回地牢,把後麵事情都說與何良臣知曉。先前見張介賓他們久去不回,沈有容就出來了一次,所以師徒二人都知道是譚綸病危。
這會兒知道譚綸已經轉危為安,便放下了心來。
一夜過去,這天去一體堂的醫學生隻有幾十人,而張介賓恰好是其中一個。
徐春甫一行再次去給譚綸複診,一體堂的講師隻有十三人。
來找張介賓複診的隻有一人,很快就看完,他接著便看起其他的人來。
這時王廷輔正在給人複診,就是住南城的那個病者,喉中腫爛,昏迷不識人,被兄長抬來那人。
昨日服用地龍後,喉腫漸消,人也醒來,喝水也不再嗆。昨晚再服藥,身熱漸退,疹子漸消,喉中白腐也已經隨涎而出。
王廷輔診斷完,笑著對兄弟二人說道:“小兄弟恢複的很好,效不更方,我再給你開三劑藥。原方減去葛根、菊花、薄荷,三劑藥後應該就能痊愈。”
“多謝大夫,多謝大夫,救了我弟一命。”兄長很是高興,連連道謝。
“謝謝恩公!”病者也趕緊說道。
萬邦寧點了點頭,對王廷輔很是滿意。這麽嚴重的病,兩日便好,足以證明能力。
兄弟二人拿藥離去,張介賓也來恭喜道:“恭喜恭喜,王兄好醫術!”
王廷輔也回禮道:“張兄弟也不賴,每次讓我大開眼界。”
他說的倒是真心實意,先前張介賓急智就幼童,短短四味藥,便排出鐵釘,讓人很是欽佩。昨日雖然有一次失手,可為醫者誰又沒有過幾次失誤呢?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裏,用了大量篇幅來拯救醫誤,由此可見一斑。
名醫既不是能包治百病,更不是百分百驗效,隻是相比一般醫家,失誤更少,效果更好,醫德更高尚,醫學造詣更高罷了。
但張介賓對此卻仍有芥蒂,如果不是他大意,也不會誤診。
這時,沈鯉父子走了進來,引起重人關注,畢竟是當朝帝師,在哪都有人關注。何況還遵守規矩,親自來就診,而不是邀去府上診治。這讓人頓生好感。
大方脈科處,劉汲本來正在旁觀,見這父子果真來了,頓時苦笑。他今日本沒有複診之人。但沈鯉兒子既然說了今日要來複診,他也隻能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