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太醫院分科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A+A-




    一晃三天過去,一百八十一人的成績今日就要公布。張介賓一大早趕來太醫院,這次到沒有再跑錯地方。
    眾人都來到右學房外,按照十一科房整齊列隊,張介賓所在大方脈有八十幾人,占了近半人數。
    “首先公布大方脈科入選名額。”閻平之手持卷軸,大聲念道:
    “第一名杞縣劉汲;
    第二名信陽方應時;
    第三名南皮湯性魯;
    第四名濱州周宗嶽;
    ……
    第七名山陰張介賓;
    ……
    第十名濱州劉夢鬆;
    ……
    第十九名祥符鄭誼;
    ……
    第四十四名濮州李先芳;
    第四十五名大梁張昶。
    以上45人入大方脈科學習。”
    聽到名字的45人悲喜交加,悲的是成績不理想,喜的是好歹入了大方脈科。
    表情最誇張的就是張介賓和張昶,他二人本來都是誌在第一,結果一個第七,一個倒數第一。
    而未念到名字的三十多人,各個如喪考妣,他們都是一時人傑,沒想到竟铩羽而歸,一個個都大受打擊。
    閻平之安慰道:“未念到名字的人也不用沮喪,你們還可以補進其他科,平時也能來大方脈科聽講,我們隨時歡迎。明年大考,還是有機會考上的。”
    趙鳳翔聞言點了點頭,他也是落榜中的一員,就看待會哪個科房缺人了。
    馬蒔站了出來,說道:“下麵由我念針灸科入選名額。”
    “第一名濰縣孫出聲;
    第二名平陽府寧縣鄭暉;
    ……
    第六名平陽府寧縣鄭郊;
    第七名撫州府臨川縣湯顯祖;
    針灸科入選七人,尚缺員二人。”
    接著是婦人科、眼科、正骨、喉鼻等科,都有缺員。
    全麵都是醫士念的名單,到小方脈時,萬邦寧親自上場。他一上來,眾人便都安靜了下來。
    “小方脈科第一名保定府安州王廷輔;
    ……
    第四名開封府禹州劉宇;
    ……
    第三十名澤州程應寵。
    小方脈尚缺額六人,歡迎大家前來小方脈學習。”
    說完,萬邦寧便下去,而尹林庵卻走了上來,開口說道:“下麵我宣布傷寒科情況。”
    “第一名平陽府芮城張吾仁;
    第二名汝寧府光州黃樸;
    ……
    第三名青州府益都楊惟正;
    ……
    第十四名潞安府長治縣申相。
    傷寒科缺額四人,還請有誌傷寒的前來找我。”
    很快,包括外科在內的名單陸續念了出來,毫不意外,陳實功獲得了外科第一。
    等十一科念完,姚宏站了出來:“兗州府巨野姚宏願轉針灸科學習。”
    此言一出,眾皆愕然,大家都知道姚宏一向癡迷本草,這會怎麽會突然想到去學針灸呢?
    “楊師前幾日說得好,醫者治病當簡便廉效,我研究本草也是了這個目的,可現在有當世第一的針灸大家,可以學更簡便廉效的方法,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本草我有基礎,去旁聽也不會跟不上,但針灸不行,必須從頭開始學,如果馬師兄覺得我還可以,請帶我去見楊師,我要轉入針灸科學習。”
    眾人聞言若有所思,楊惟正也站了出來說道:“青州府益都楊惟正,願轉入痘疹學習,世間疾病除傷寒外,唯有兒科最致命,六年前,太醫院改組,特設痘科,隻因痘疹奪走了太多幼兒性命。楊某不才,願入痘科,習得良法,拯救更多幼兒性命於頃刻間。”
    此言一出,更多人受到了震撼,他二人舍棄自身優勢,轉而從頭開始學習針灸、痘疹,隻是因為時代需要,病者需要他們。
    這是真正的大醫精誠。
    有了他二人帶頭,先前因為落選而沮喪之人,紛紛振奮起精神,開始熱火朝天的選起科來。
    很快十一科皆滿員,萬邦寧最後說道:“現在跟著各房師兄走,要調號舍的,先各自協調,協調不了的,找各自師兄。換好號舍,認清學房,今日可以休息一日,明日開始,正式開講。每月隻有初一十五兩日休沐,其餘時間不得外出。”
    張介賓一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再也不能隨意出去,變得跟王鳴鶴一樣倒黴。
    大方脈在醫林東邊的北廊房教習廳,張介賓等人也需要搬號舍。而陳實功、湯顯祖卻不用動,外科、針灸等六科,外加本草都在科房左學房)上課。
    右學房,隻有傷寒、小方脈、婦人科、痘疹四科。
    當然十一科學習的不僅隻有他們一百八十一人,還有三年內未通過考核的近百醫生。
    另外百餘醫士都在景惠殿前的大堂學習,隻是大半醫士和部分醫生都外派,院內人數並不多。
    張介賓搬完號舍,就邀請舍友去家裏吃飯,有幾人心動,但見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安排,那幾人也婉拒了。最後。還是隻有張介賓獨自一人走了出去。
    剛出大門,就見湯顯祖正和二人在太醫院與欽天監相鄰處說著話,張介賓一時好奇,也湊了過去。
    隻聽一人說:“義仍兄、郭兄,今日湊巧,不妨與我去會友如何?”
    另一人說道:“好,前幾日未能好好與義仍暢聊,此時正好。”
    湯顯祖說道:“正好今日也無事,同去。”
    先前說話那人正是朱國祚,而另一人正是廣信府郭澹。他二人早已認識,一人是欽天監天文生,一人是太醫院吏目之子。
    今日又知曉三人間互相認識,更是激動不已。
    “加上我一個吧!”張介賓一開口,便將三人目光吸引了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