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文昌宮裏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A+A-




    昨晚沒走這條路,並不知道這路盡頭是文昌宮,現在既然遇到了,二人便一同進了去。
    文昌宮並沒有門子,大門也大開著,進到裏麵,隱隱約約聽到一些聲音,二人便尋聲而去。待走近些,才知道原來是一群士子在集會。
    一人說道:“在下高陽孫承宗,見過諸君,若不嫌棄,我願和秦地朋友組隊。大家以文會友,莫傷了和氣。”
    另一人開口道:“如此甚好,歡迎孫公子,自古就有燕趙男兒之說,我們自當多多交流。”
    又一人開口道:“稚繩兄有此雅興,李某也奉陪。”
    接著便是一陣驚訝聲傳來。
    “高陽李家怎麽也來湊熱鬧了。”
    “久仰李翰林之名,今日一見李公子,仿佛有李翰林風采,了不得,了不得。”
    那人一笑:“知先見過各位俊傑,大家都是保定青年才俊,理應多親近。”
    此時張介賓二人已經來到院外,正看到一人行禮問道:“高陽李氏,不知李儼、李師儒父二位先生是你何人?”
    “正是曾祖父和祖父。”李知先回道。
    “原來是李世兄,禹州董九貢這廂有禮了。”董九貢也行禮問好。
    李知先問道:“不知董兄來此所謂何事?”
    “不瞞李兄,我與仲好他們都從西安來,因為時疫爆發,本是準備去禹州購藥,路上遇到山陝商人,他們建議我們來祁州,說祁州是北方乃至大明最大的藥材場市。來到祁州,他們先去了藥王廟,我們留在城裏,無意叨擾,還請見諒。”
    董九貢簡單介紹了來意,並對今日之事表示歉意。
    “無妨,以文會友本是佳話,何況你們前來,也人生地不熟,現在好了,有我們在,祁州你們做什麽事都方便。”陸伸笑著說道,他是祁州本地士子,繼承了祁州好客之風。
    “長安馮從吾,我便是董兄口中的仲好,見過各位朋友。”馮從吾也拱手見禮問好。
    武之望緊跟著說道:“臨潼武之望見過諸君!”
    “祁州生員萬經,見過董兄、馮兄。”萬經回禮,並對另外幾位尚未自我介紹的外來士子微笑點頭。
    “禹州王述古,見過祁州同好!”
    “禹州程一才,還請多多指教!”
    當王述古、程一才等人相繼站出來時,祁州士子都有些坐不住了,他們本地人都隻是小小生員,而外人士子卻一個個都是舉人,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加上同屬保定府的孫承宗、李知先又事先聲明要跟董九貢他們組隊,祁州和保定府其他士子都沒有一個主心骨了。
    祁州在明以前的漢唐與金元時期都文風昌盛,出過不少名聞一時的大家。域內第一座書院――張子書院,還是一代儒學宗師張載所建,就位於祁州城東北處,文昌宮北端。
    張子書院年久失修廢棄,後人重修改為張子祠。嘉靖十四年,知州孔天胤另建貞文書院,結束了祁州書院缺失局麵。
    貞文書院建立後,不僅祁州及下轄深澤、束鹿二縣生員,附近其他縣生員也都前來聽講。書院中外地生員人數甚至遠超祁州本地人數。
    祁州兩百年,商業特別是藥業發展迅速,可文教卻不盡如人意。國朝建立兩百年,祁州僅出了三名進士,舉人也不過出了三四十,堂堂州城甚至還不如下轄的束鹿縣,束鹿縣好歹都出了十名進士。
    要知道保定府本是北地科舉大府,兩百年來出了兩百進士,保定下轄三州合八縣)十二縣,即便平攤下來,一縣也應該是十名進士。可見祁州是拖後腿了。
    這也造成外來壓本地的局麵,而且是方方麵麵,文教如此,商業同樣如此。祁州州治是因藥王廟會而移治而來,可以說藥王廟會成就了祁州。
    而在藥王廟會其主導作用的,也不是祁州本地人,隻有在生藥材炮製上才以祁州藥工為主。祁州也就占了地利優勢,集天下藥商成就了藥王廟會,同樣成就了祁州城。
    眾人介紹完畢,大體可分為四類,以陸伸、萬經為主的祁州士子,以孫承宗、李知先為主的保定士子,以董九貢、王述古、程一才為主的禹州士子,以及以馮從吾、武之望為主的西安士子。
    因為禹州士子和西安士子人少,又是結伴而來,昨日又一同邀約祁州生員,恰巧孫承宗、李知先等人又來拜訪師長,聽聞今日集會也來湊熱鬧。孫承宗、李知先二人也就和董九貢、馮從吾等人強強聯手。
    眼看眾人都分好隊,孫承宗、李知先對視一眼,孫承宗站出來說道:“昨日我和李兄拜訪了王都禦史,並且答應參會,此時時間尚早,我們不妨稍等片刻。”
    眾人一聽,齊齊望向院外,正見張介賓二人,張介賓聽了好一會,此時自己說道:“山陰張介賓,受太醫院所托,前來祁州購藥應急。因典科大人不在,閑逛至此,不請自來,還望見諒!”
    “錦衣衛李應試,奉命協助張參軍,冒昧打擾,還請見諒!”
    武之望、孫承宗都是眼前一亮,其餘眾人也心生好感,眾人雲集至此,多與醫藥以及此次時疫有關,如今聽聞二人也是因此事而來,自是歡迎至極。
    眾人正互相熟悉,不一會外間又傳來腳步聲,正是王汝梅老先生到來,保定諸人都認識這位傳奇。
    王汝梅也是文治武功皆出眾的能臣,就近六年他做的事就有:
    萬曆九年,任延綏巡撫,修《延綏鎮誌》、修建南山路長城。
    萬曆十年,重修榆林城,八月榆林大旱,饑人相食,王汝梅賑災救荒,災情緩解,十月順勢清丈土地,整治軍隊。
    萬曆十一年,順義王遣使請封賞不成,以大軍威脅,王汝梅不為所動,先禮後兵,逼迫順義王放棄無理要求,一如既往通貢互市。
    萬曆十二年,因上一年請封不成,這次不再強勢,而是賣慘,王汝梅再一次處理好,展現出大明能臣的風采。
    為官二十餘年,不管是政務還是軍事,他都得心應手,也是張居正改革時地方的重要幹臣。唯一不幸的是,十年來兩度丁憂,蹉跎五六年歲月。
    萬曆六年丁父憂去職,萬曆十二年又丁母憂去職,上個月才守完孝,這段時間受祁州相邀,前來貞元書院講學。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