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剪辮
字數:4383 加入書籤
大戶們被強行勒捐,一個個雖然都不大情願,可卻也隻能忍痛割肉,花錢買平
誰叫他們沒個功名呢?
麵對這樣的事情,除去忍著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
普通百姓更是淒慘,被滿清官府強行攤派,勒
不少人甚至是被上門的衙役搜刮走了最後的口
其實,光被搶走糧食,還算是好
更有甚者,是連人帶糧都被衙役們給一起打包帶走
人要被拉去做民夫,到平賊的戰場上去墊刀口,而糧則是要被充作軍
百姓們隻要稍有反抗,便會被一陣拳打腳
尤其是那些沒有編製的白役們,一個個尤其的心黑手
……
天色剛亮,在黔江岸邊修整一夜的明軍吃完早飯,便立刻開拔啟程,繼續東
明軍的隊伍扶老攜幼,前後逶迤,哪怕是有船隻運輸物資糧草,速度也是快不起
隻是和昨日那五六百人的大隊伍比起來,現在明軍的人數明顯減少了一
即使有朱靖安給明軍上下打了雞血,可昨天夜裏,還是有不少人趁著夜色逃掉
以至於第二天早上起來,朱靖安一清點人數,發現隊伍少了百來號
在得知此事之後,朱靖安心中凝重,可卻也不敢聲
就怕消息傳開之後,會讓明軍上下本就不高的士氣更加低
隻能是悄悄找到朱國昌商議此事如何應
朱靖安攙扶著自己的老父親,兩人一起向前,朱國昌胖大的身形平日裏顯得富
可在行軍過程中卻是一個極大的拖
隻是稍稍動了動,額頭上便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
他身上的衣服更是早就被汗水給沾濕了,後背,腋下等地方濕了一大
平日裏缺乏鍛煉的他,在忽然的高強度運動之後,需要人攙扶著才能走
“父親,今天早上造成埋鍋造飯的時候,我命人順帶清點了一下人數,發現隊伍裏少了一百來”
“其中,不少人都是昨天夜裏跑掉”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如果我們沒辦法阻止逃兵潮的蔓延,或許等不到大軍抵達金田鎮,人就要跑光”
在說這話的時候,朱靖安臉上的表情相當的凝
英挺的眉眼間是濃鬱到化不開的愁
朱國昌聞言,也是蹙起了眉頭,方正的臉上滿是凝重的開口說
“現在我父子身邊可靠的人手,隻有為父這些年豢養的三十來個家”
“光靠這三十來個家丁,控製不住那麽多人也實屬正”
“昨夜許是疏忽了吧!”
朱國昌謀劃了這麽多年的反清複明,身邊自然也是有一些合用的人手
這三十來個家丁,就是他這些年來所豢養的死
酒肉厚養之下,這些人對朱國昌都十分的忠
剛起義的時候,朱國昌就是靠著這些人手,將朱家莊的莊戶百姓都裹挾上他的賊船
隻是,等大軍開拔,開始向金田鎮轉進之後,朱國昌手上的人手明顯開始變得不
這三十幾個家丁既要保護朱國昌及其家眷,又要盯著黔江江麵上的那些船隻,還要看著被裹挾的莊
人手明顯變得緊張了起來!
人手一但緊張了,免不得會鬧出一些亂子
朱靖安沉吟一陣,開口說
“父親,我有一法,或許可以一”
朱國昌拿出帕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開口訊問
“說說看!”
朱靖安用右手比劃了一個剪刀,開口說出兩個
“剪辮!”
“既然要反清複明,那就不能光我們父子剪辮子,全軍上下也必須都把那根象征著滿清統治的辮子剪”
“唯有如此,才能將我們和他們做出區”
朱靖安的意思很明確,想要通過剪辮子,來使得朱家莊的莊戶們和大清的順民有一個明顯的區
這樣的話,這些莊戶就算是想要當逃兵,也沒的地方可
辮子如果被剪了,頭發想要再長到能編成辮子的程度,所需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
沒辮子的他們要是被滿清官府逮到,脖子上挨一刀大概率是無法避免的事
我大清為了徹底閹割中華文化,摧毀華夏文明,對剃發易服的政策看的非常的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被嚴格執
朱靖安要是真把這些莊戶的辮子都給剪了,那沒了辮子的他們,也就隻能跟著老朱家,一條道走到黑
要麽成功反清複明,剪掉天下所有人的辮
要麽就是戰敗之後,被我大清天兵給借走腦袋記
我大清的軍紀懂得都懂,論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王朝初期和中期的軍紀敗壞之程度,無有能出清軍之右
屠城劫掠之事對清軍來說已然成了習
每戰必行屠城可不是說說而
甚至有的軍隊,領兵的將軍不許諾他們戰後劫掠屠城,他們都敢拒絕上
眾所周知,我大清天兵行軍開過的地方,狗路過都得挨兩巴掌,螞蟻洞都得被澆開水,雞蛋都得被搖散黃,蚯蚓都得被豎著劈開……
你一個一錢漢,有辮子都不一定能保證自己的腦袋不會被大清天兵借去邀
要是連辮子都沒有,腦袋肯定是保不住
朱靖安這招雖然有點損,但絕對有
朱國昌聞言,沉吟一陣之後開口說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吾兒的想法去做”
“哼,這辮子剪了,他們也就隻能死心塌地的跟著我朱家,一起反清複明”
朱靖安笑嗬嗬的說
“父親英明!”
朱國昌點點頭,開口吩咐一個家丁
“去將王首輔,張指揮使,韓總兵叫來吧!”
王首輔是管家王順,張指揮使是朱家莊的屠戶張虎,而韓總兵名叫韓思古,是朱家的家丁頭
這幾個人都能算是朱國昌的心腹,也都是已經剪了辮子
朱國昌想要全軍剪辮,自然得和這些人都通一下
不多時,王順,張虎,韓思古等人便都來到了朱國昌麵
朱國昌將剪辮子的事情對幾人吩咐了下去,韓思古等人抱拳領命,然後各自準備去
朱靖安開口補充
“王首輔,你去賬上提三百兩銀”
“等待會兒剪辮子的時候,剪一條辮子,就發一兩銀子的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