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攻韓
字數:5541 加入書籤
秦王四十三年一整年都很平靜。
似乎是被秦國閃電般奪取韓國汾水兩岸大片土地,並且遷民萬戶於秦的舉動給嚇住了,諸國紛紛停下眼前的攻伐算計,將目光投向了西邊。
秦國國內正在搞大生產大學術交流呢,忙的很,壓根沒工夫搭理其他國家。十一萬韓人無論願意不願意,都被迫投入到秦國的大生產大建設當中去了。
大生產就不用說了,秦王鍾愛北地郡(上郡郡守大酸),分了三萬韓人於此地,青壯去采鹽礦、堿礦,婦人去洗羊毛,老弱孺去做些放牧、看管牧草等簡單的活計。空出手來的秦人則是在櫟陽令派來的大匠的指導下,開建皂坊,準備生產百姓能用得起的肥皂、甘油等貨物。
除了開建工坊,走馬走車的路要修起來了,渭水與涇水交匯處的淤泥河沙要溢出來了(此處參考涇渭分明這個詞語的來曆),需要重新疏通一下渭水和涇水的河道,隨著堆肥技術的推廣與成熟,秦國每年能耕種的土地變多了,更加需要人手將種子都種下去……
以及,秦國要建造一座舉世聞名的學宮,正好山東學子們奔著荀子的名頭來秦了,來來來,咱先別抨擊秦國的國政如何,眾位學子們,咱們先給秦國的學宮做個設計圖吧~~
學宮設計圖很快做好了,然後火速開工——這些都需要人啊!
山東諸國見秦國打了韓國這麽一下就忙活的不可開交,以為這就是終點了,便也緩緩放下心來,又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然後,在第二年,秦王四十四年的時候,秦國又火速出兵,攻打韓國的南陽之地,欲取韓國的太行道,攔腰折斷韓國上黨與韓國王都新鄭的聯係。
帶兵的也還是同一個人:白起!殺神白起,怎麽又是這個白起?!你秦國沒有將領了嗎?
相較於更靠近秦國河東郡的汾水兩岸土地,南陽土地並不好攻打。
山南水北為陽。
韓國的南陽之地,並不是指某個城,也不是指某個邑,它是一片土地的總稱。韓國的南陽之地,正是太行山東南黃河北岸的一片沃土。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南陽土地有多麽重要呢?
南陽不僅是韓國的咽喉要地,也是秦國東出必經之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秦國東出,有不止一條通道。
走水路,沿著渭水進入大河,沿
著大河一路向東,然後找個水勢平緩的地方登岸就行了,比如說之前已經打下來的懷地和邢丘。
走陸路?
不大好走。
大河南岸不是一個好選擇,函穀關就在大河南岸,出了函穀關,就是韓國和魏國的國都所在地,是各事力量最強的地方,再向南,就是楚國,楚國的都城在淮水之岸,離韓魏兩國並不遠。秦國若是從此東出,非常容易陷入三國夾擊的境地。
北岸同樣不是一個好選擇。
北岸倒是沒有哪個國家的都城,也沒有囤積多少軍事力量,但這裏群山環繞啊,路及其的不好走,是天然的險隘屏障。
有一個詞語,就是專為形容此地地勢險要設的,叫做“山河表裏”。說的是渡過大河,迎麵就是呂梁山脈,一條汾水貫穿而下,東麵就是中條山、王屋山、太嶽山脈、太行山脈連在一起延綿不絕的崇山峻嶺。
此崇山峻嶺,以太行山為主,被叫做天下脊梁,為東麵平原(華北平原)和西麵高地(山西)的分界線,太行以東的國家,被叫做山東之國,被叫做中國之地,可見這座延綿的崇山峻嶺,有多麽的難以跨越,無論是從地理上,還是從精神高度上。
北麵是大山,南麵是大河,隻有大山和大河之間一條不算窄但也不算遼闊的通道,供給百姓耕種,以及,從西及東通行。
六國隻要守住中條山和汾水入河的源頭,有大山和大河做阻擋,秦國就別想從北岸登陸,進而東出了。
如今,汾水入河源頭和中條山這一帶,早就被秦國打下來了,並設河東郡治。但也止於此了。
秦國當然是不想僅止於此的。
秦國以河東郡為據點,攻打山穀中的汾水兩岸土地,挺容易的,白起一個閃電戰輕鬆拿下。但若是跨過中條山,來到王屋山,攻打南陽這塊地方,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通行太行山,隻有通過太行八陘。至於避開八陘翻越高山騎兵突襲?那是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壓根就沒有可供大軍通行的路,當然,你要說帶著繩子鰻頭不計生死的攀岩尋寶,就當沒說,咱不抬這杠。
太行八陘,靠近大河北岸的,有三陘。
從西向東,分別為中條山和王屋山之間的軹(zhi)關陘,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太行陘,太行山南麓的一處大峽穀白陘。
王
屋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太行陘,是從大河北岸進入上黨郡的重要通道之一,此處設有野王邑,為其咽喉,其間有沁水穿流,上接上黨郡的丹水,下入大河。
隻要拿下這三條通道,秦國北麵可以進入上黨高地,俯視趙國的邯鄲,南麵可以渡過河水,進攻
韓國的新鄭和魏國的大梁。
就是六國合縱來攻,秦國也可以屯兵據守上黨高地,拒山東聯軍於河內以外。當然,前提是秦國得有足夠的兵和糧據守,事實證明,若是沒有兵和糧,即便占領了上黨,秦國也守不住。後來秦國就被魏無忌主導的六國合縱盟軍打到函穀關外,上黨自然也丟了。
攻下少曲和高平之後,軹(zhi)道(軹(zhi)關陘)被秦國拿下了,白陘附近的邢丘和懷地早就被拿下,經過這幾年的經營,足夠阻擋韓軍和魏軍從東麵渡河,通過白陘這條通道進入上黨。
現在,南陽之地西麵是少曲、高平,東麵是邢丘、懷地,南麵是大河,北麵是隻有太行陘一條通道的王屋山和太行山,白起來攻打這片四圍起來的南陽之地,就是為了進一步拿下中間的太行陘,徹底截斷上黨與韓都新鄭的聯係。
等上黨成了韓國的飛地,秦國再攻戰上黨,可就容易了。
白起和範雎將相合謀,這幾年這裏攻一點,那裏打一點,都是為了今天。南陽之地雖然被圍起來了,但仍舊不好打。韓國難道不知道南陽這塊地的重要性嗎?
上黨就要沒了,失去了南陽,就等於失去了上黨。南陽加上黨,幾乎是韓國一半的國土,秦國,這是要將韓國腰斬啊!
韓軍一邊在南陽與秦軍展開殊死搏鬥,韓王一邊派說客去秦地遊說秦王,希望能打動秦王,用韓國其他的土地來換取秦國不攻打韓國的南陽之地。
韓國要易地,用其他領土換南陽,比如將整條汾水之地都給秦國,求秦國放過南陽吧!
秦王一邊收取韓國的土地,一邊讓白起繼續攻打南陽,主打的就是這個寡人要那個寡人也要,隻要是寡人吞的下的,就都是寡人的。
在這次鈍刀子割肉的過程中,範雎給秦王出主意。大體意思是大王你不要光攻戰土地,更要攻取人心。比如,您隻與韓國的相邦張平(張良的父親)談判,張平要是個聰明的,他就會割讓韓國的土地,以求得大王不要吞並韓國,若是張平不給地,那麽他就是個沒腦子的,大王您就驅逐張平,
找不如張平的人繼續談判,總能從韓國要來地的。
這樣,韓國的土地到手了,又離間了張平和韓王的關係,韓王無能,不再信任張平,韓國的土地還不是盡大王予取予求?
在出謀劃策這方麵,範睢已經做到極致了,秦王和很聽他的,於是,白起一邊帶兵在南陽之地與韓軍打打停停,一邊為秦王向韓國“要”地創造機會,一直打到九月份,秋收要結束了,南陽還沒打下來,韓國的其他土地倒是到手不少。
在白起攻打韓國的這段時間裏,鹹陽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楚國來使,說是楚王生病了,要接楚太子回楚,看望楚王。
秦王是不信的。
寡人正全力攻打韓國呢,你楚國這個時候來接人,是什麽意思?是想撕毀質子盟約嗎?你楚國,是不是要增援韓國,一起攻打我秦國啊?
不行,不能放楚太子歸國。
寡人不允許!
楚太子熊完,自來秦的第一年,就跟秦王的獨女秦公主成親,至如今已經十個年頭了,兒子都快九歲了,楚太子這質子做的,真不好說是好是歹,其中滋味,恐怕也隻有他自己才能體會了。
秦王不放熊完回家探親,熊完還未覺著有什麽呢,被楚王派來一起到秦國伺候熊完的黃歇可是覺著不妙了。
無他,現今楚王熊橫隻有熊完一個兒子,他若是真病死了,太子熊完沒有及時回國即位,恐怕將會出現懷王前車之鑒。
當年秦王以會盟為名,將楚懷王騙到武關扣押,聲稱如果不將巫郡和黔中郡送給秦國,就不放他回楚國。
楚懷王硬氣的很,堅決不給。
楚懷王不給,秦王果真就不放他回去,還把他帶回鹹陽拘留了起來,楚國那邊,遲遲迎不來他們的王,為了不受秦國的威脅,楚人就立了當時還是太子的現楚王熊橫為新的楚王。
這樣,楚國已經有了新的王,老王楚懷王價值大打折扣,就不用受秦國的威脅了。
但其實,當時還是太子的熊橫還在秦國做質子呢,他能從秦國逃回楚國即位,那是秦王故意放走的,就是為了激怒楚懷王,讓他甘願將巫郡和黔中郡送出來。
如果懷王答應將巫郡和黔中郡給秦國,那麽秦王就會把懷王送回楚國,繼續做楚王,那麽,楚太子就還是楚太子,一切回歸正軌。
gt;但是楚懷王非常硬氣,就是死在鹹陽,都沒有答應秦王。
秦王無法,最終還是武力攻取了巫郡和黔中郡。
幾十年前的形勢重現了,如果熊橫真的死了,為了不讓楚國、楚太子受到秦國的威脅,楚國的臣子,是真的能做出立新君的事情的。畢竟,現在的楚王熊橫,當年就是這樣即位的。
楚王熊橫,隻有楚太子一個兒子,黃歇擔心,楚臣會不顧一切的立楚王的近親陽文君的兒子為新君,畢竟,陽文君可是有兩個兒子呢,分一個出來做楚王正好。
為了能不讓當年之事重演,黃歇是一定要想法子說服秦王讓楚太子熊完回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