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醫師們的事,能叫偷嗎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A+A-




    張季舟今年八十有六。
    他六歲學醫,通識百草。
    十七歲就開始給人看病,二十九歲時和三位兄長一起被人稱為“張家四大神醫”。
    四十七歲那年,張季舟受先帝之邀,前往長安城擔任太醫令一職。
    這一去,便是十六年。
    二十四年前,時任太醫令的張季舟致力於攻克瘧疾,為此奔波萬裏,做了無數調研,僅僅是廢棄草紙都能堆到五尺之高。
    最終他將幾個古方進行了改良,也研究出幾個對付瘧疾的新藥方。
    隻是這幾個藥方涉及的藥材過於稀少,且價值昂貴,不便普及。
    在此期間,張季舟前往那些苦於瘧疾的地區走訪,發現這些地區多半挨著水域,空氣潮濕,蚊蟲極多。相比之下,那些幹燥通風的地方,就很少有瘧疾出現。
    當時他就開始思考,瘧疾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空氣潮濕?空氣不流通?草木太多?水域滋養?人流密集?還是……蚊蟲太多?
    張季舟總結出幾個可能致使瘧疾的因素,準備等來年夏秋季節進行求證。
    然而,次年春天,先帝修行出岔以致傷了根本,隻能臥病於床榻之上。
    張季舟身為太醫令,日夜留守先帝左右,實在抽不出半點空閑,隻
    能將求證瘧疾因素的事情暫且擱置。
    後來先帝駕崩,張季舟身受牽連,被一紙詔書打出了太醫署。
    一時間牆倒眾人推,張季舟的人脈、權力和資源瞬間損失了大半。
    加上徒弟的背叛和算計,使得張季舟心灰意冷,近一年不曾行醫。
    也就將醫學諸事拋之身後了。
    等到張季舟再次背起藥箱,開始他的遊醫生涯時,才將尋找瘧疾因素的事情提上日程。
    但瘧疾隻在夏秋時節盛行,誘導因素也多種多樣,還有人為傳染的因素幹擾……
    總之,這件事的工作量極大。
    張季舟和新收的弟子葛桂兩個人,用了十幾個夏天都沒能確定瘧疾的真正原因所在。
    但他們也不是一無所獲,在排除了諸多因素後,最終將答案認定於“生水”、“蚊蟲”、“季節性熱風”這三個因素之間,最多再有五年,他們差不多就能確定出正確答案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太醫署的舊友寫信告訴他,不用再進行瘧疾研究了。
    岱嶽星君大人已經確定瘧疾的誘發因素在於“蚊蟲”,而且有理有據。
    朝廷調動上百位修行者,在泰山郡試行驅蟲處理,預防瘧疾的效果也初見成效。
    在看到這封書信的時候,張季
    舟不覺得欣喜,反而從心底感到了憋屈和遺憾。
    雖然張季舟這人的性格比較高傲,不肯為五鬥米折腰,但他絕非聖人。
    他渴望名聲。
    渴望名垂青史,千古流傳。
    誰都明白,攻克瘧疾難關的人必將青史留名,被後世醫者銘記於心。
    而張季舟錯過了這個機會。
    好在張季舟不太喜歡鑽牛角尖,短暫的沉悶期過去,這事也就揭過了。
    隻是偶爾想起,才會感歎兩聲技不如人,運不如人,奈何奈何。
    直到今天。
    ——這家在黑市販賣消息的小店,對他說了這麽兩句話。
    “岱嶽星君在提出這件事之前,去過太醫署,從太醫令烏朋那裏拿到了一份手稿。”
    “據我們查證,那份手稿是烏朋從太醫署附院的一顆柳樹下挖掘而來,而手稿埋藏的時間,是在二十三年前。”
    太醫令烏朋……
    這位和葛桂一樣,同樣是張季舟的徒弟,也同樣是嫡傳。
    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的那種嫡傳。
    隻是師徒兩人的目標和想法多有分歧,互相看不對眼,關係鬧的很僵。
    所以當張季舟被人彈劾的時候,這位好徒弟不僅沒幫他說話,還給了他最致命的一刀。
    至於那份手稿,便是張季舟當年研究瘧
    疾的部分結論了。
    太醫署是朝廷重地,張季舟這種被迫離開的“罪人”,在離開前要接受層層盤查,他沒機會將這份手稿帶出去,又不忍心燒毀,就埋在了院中的柳樹底下。
    現在看來,烏朋找出了這份手稿,將它送給了岱嶽星君。
    也就是說……岱嶽星君是基於他的研究,才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
    這算盜竊嗎?
    或許算。
    也或許不算。
    事實上,在張季舟留下的那份手稿中,隻有提出的問題和幾個猜想答案,後續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求實印證。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哪個更重要?
    有些人認為是後者。
    從醫師的角度出發,張季舟認為是前者。
    因為解決問題,很多時候隻需要投入相關的人力物力即可,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想象力,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張季舟心思急轉,好半晌才理清這一切,被氣的說不出話來。
    張季舟深呼吸一口氣,眯眼看著黑暗裏的身影,說道:“你怎麽看?”
    黑影笑了笑說道:“張老先生不必問我的看法,我隻是個賣消息的人。”
    頓了頓,黑影繼續說道:
    “不過我想給張老先生兩個忠告。”
    “第一,年紀大了,就
    不要有太多的好奇心,須知好奇心害死人的道理。”
    “第二,謹言慎行,三思不夠便九思。”
    黑影語氣平淡,揮揮手示意張季舟可以走了,交易就此結束。
    張季舟在原地沉默地站了一會兒,輕歎一聲離開了石屋。
    對方最後說的兩句話,不像是忠告,更像是警告。
    前一句警告他不要再打聽謝淮的事情,後一句警告他在瘧疾一事上不要亂說話,更不要去招惹岱嶽星君。
    張季舟心裏也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黑暗的地方,如果不小心走了進去,即便是鬼醫,也會被吞的連渣子都不剩。
    張季舟走後,黑影點燃桌角的油燈,拿出紙筆開始記錄。
    “太和四年,十月廿七,謝淮來黑市尋找鬼醫,詢問治療臉部燒傷的辦法。”
    “鬼醫提出了植皮之術。”
    “謝淮表示拒絕,理由是他不接受外人的皮膚移到自己身上,膈應。”
    “但無麵人素來殺伐果斷,鐵血無情,絕非行事保守的老古板。”
    “由此推測,在這一方麵,謝淮有著超乎尋常的驕傲。”
    “疑似與他的過往、身世有關。”
    “具體原因有待查證。”
    “將此事和謝周的身世並到一起查探,等級歸為天等,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