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孤拔進逼基隆
字數:2640 加入書籤
第二百二十三章 孤拔二攻基隆(1)
孤拔泊定艦隊,速即稟報法國總理茹費理:福州距北京,四千裏之遙,雖大勝亦不足以震懾清人;艦隊北進,攻城略地,直進天津,清皇必遂我願。
茹費理以有限之戰無須放大否之,飭命海軍中將孤拔東攻台北,陸軍中將米樂西取諒山,據地為質,再索賠款。
孤拔接電,速即回曰:馬尾之戰,損耗甚大,需補充二千兵員及必要之物資,方可再戰。
馬尾慘敗,艦船皆覆,慈禧太後怒諭:法人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先啟兵端,毀我艦隊,炸我船廠,殊屬可恨!惟當一意備戰,應以進兵越南,歸複北圻,俾彼族不敢悉眾內犯,為製敵要策。粵桂滇各督撫將軍,接令務必即行。劉將永福抗法功卓,著賞銀五萬兩,加恩錄用,該將務必再接再厲,迅奏膚功。
沿海各口各督撫將軍,如遇法國兵輪駛入,著即督率防軍,合力攻擊,毋任蔓延。其陸路各軍,有應行進兵之處,亦即迅速前進。
宗棠聞訊,叩心泣血,謂醇親王奕譞道:啟稟王爺,福州我軍受創甚重,各處炮台均被轟毀,船政局廠亦同遭毀壞。其一有兩誤,一誤於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誤於馬江兵船之不備,遂致輪艇皆沉,傷兵如許。其二為失援,海防分隸南北洋,自江南以至閩粵,皆屬南洋所轄。閩中有事,而吳淞、舟山並無法船蹤影,則可調江浙各口之船以往援,即粵東亦然。奈何皆存坐視之心,而使閩事一敗塗地。老臣即至福建,收攏潰部,與法夷決一死戰。
奕譞道:京師重地,尤須左大人坐鎮!左大人年事已高,無須陣前督戰;於此運籌帷幄,亦能決勝千裏。
宗棠道:啟稟王爺,戰事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須飛馳千裏,方能臨機製勝。此一戰乃為國而戰,亦乃老臣烈暮之絕戰!懇請王爺成全。
奕譞速即入宮,上言道:啟稟皇太後,馬尾船覆,左宗棠曰,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死於邊野,馬革裹屍。左宗棠實乃伏波將軍馬援也!惟其能收拾東南殘局。
慈禧太後道:著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馳赴閩浙,督辦福建、台灣之海陸軍務。
奕譞道:啟稟皇太後,劉永福者,確能抗衡法夷,僅加恩錄用,虛浮不實,恐不足服劉之心而出死力,當此用人之際不妨破格,縱不予劉以實缺,似宜立予實銜,請以提督記名簡放並加花翎,以慰劉之心。
慈禧太後道:速傳懿旨,劉永福抗法功卓,加恩賞銀五萬以外,著以提督記名簡放,並賞戴花翎,該提督務必統率所部,出奇製勝,將法人侵占越南各地,迅圖恢複。北寧敗戰,戶科給事中鄧承修奏請起用原廣西提督馮子材,馮子材拒不出關,可有道理?
奕譞道:啟稟皇太後,據奴才所知,馮子材與徐延旭、黃桂蘭、趙沃不和,徐、黃、趙乃劉長佑、劉坤一、張樹聲、張佩綸等舉薦。張佩綸彈劾馮子材,老病驕滿,不戢其軍,雖有前功,宜令退位。劉長佑彈劾馮,果於任事,暗於察言,左右有亂聽聞。張樹聲彈劾馮無事嘵嘵淩辯。
慈禧太後道:北寧戰敗,馬尾戰敗,張樹聲、張佩綸等已然退矣!馮子材出關抗法一事,著兩廣總督張之洞悉心辦理。
張之洞接旨,謂彭玉麟、張樹聲道:馮子材公9月2日來函,言各州縣練勇隻可用作聲援,不能使之越境禦敵;茲欲襲廣安牽製法夷,此等團勇實不可恃。況以數營練勇前往襲取,設該法夷一聞警信,既不得誌於桂,必然遷怒於粵,立起大隊反戈而回,此數營不獨非其所敵,且慮乘勢侵入,則廉郡海口反受其累。為今之計,與其暗襲牽製,僥幸於目前,何如撻伐大張,以杜欲壑於日後。其雖年邁,然老當益壯,舊疾皆痊,時機得當,即可出關一搏。
彭玉麟歎曰:馮子材公從戎之日,吾湘尚在磨礪。
張樹聲亦歎:雪琴公從戎之日,吾淮尚未磨礪。
張之洞道:萬象更新,往事已矣!馮雖老,聞未衰;舊部多,成軍易;由欽往,到越速;在越久,水土習;用土人,補遣便。將才難得,節取用之。吾欲由馮子材公急募十營,由欽州經上思州入越境,出那陽,規廣安。此舉是否有益?
彭玉麟道:此舉益善!速即電告廣西巡撫悉知。
張樹聲道:吾淮後起之悍將,一曰王孝祺,一曰章高元,一曰聶士成。王孝祺正主欽、廉防務,彭、張二公可奏請用之。
1884年9月4日,法遠東海軍司令孤拔乘艦觀察基隆海港畢,立即電告法國總理茹費理:我查觀二時,清國人已於基隆構築堅固之工事,他們兵員甚多。我援軍到來之前,絕不能有登陸作戰之念。
基隆港狹,且多風暴,不利爭戰。即便占領,亦無實際意義;首攻澎湖乃最佳之選。我以為,若攻占整個台島,清皇必定震怒。然如占台島,必需增加三倍之兵力。我思量再三,二千援兵至日,啟碇北進,較之增三倍之兵攻占台島,更有效果。
法國總理茹費理接電,速即回曰:上議院已通過追加三點八億法郎用於越南北圻及中國台海之戰事。政府已任命波裏也少將為駐越遠征軍總司令。波裏也少將來電,中國軍隊已向率先向諒山進發,北圻戰事一觸即發。你部不應急於北進,以你們現有兵力,基隆是唯一可以持久攻占之據點;我二千援軍至日,務必攻占基隆,以此作質,可為後續談判增加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