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154章 河西走廊

字數:6101   加入書籤

A+A-




    第154章 河西走廊
    四月的甘肅已經是冰雪消融,野外草長鶯飛的初春時節。在這個朝廷新設未久的行省西陲要塞肅州今甘肅酒泉市)衛城外,兩騎報信的使者快速從西邊奔來,進抵城門後,將懷中的腰牌朝守門的士兵晃了晃,隨即,馬速不停,飛也似的衝入門洞。
    “大捷!”
    “北庭大捷!”
    “靖西大將軍率部雪夜奇襲伊犁,大破準噶爾!”
    “我大秦天兵威武,斬首韃虜六千餘,俘準噶爾部眾兩萬餘帳!”
    “虜酋西遁,我大秦盡得伊犁河穀千裏之地!”
    “……”
    兩名信使一邊策馬奔行於街道上,一邊揮舞著手中報捷露布,口中不停地大聲呼喊。
    “萬勝!”
    “萬勝!”
    “我大秦威武!”
    “……”
    街道兩邊的商販和居民聽到報捷聲,頓時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歡呼,一些好事的民眾,興奮地跟著信使馬後奔跑著,吼叫著,互相傳遞著捷報的內容,每個人被這條捷報信息所鼓動,所激勵,所感染。
    多年的西北戰爭,讓身處西北前線的邊民,已然能從這次捷報中敏銳地捕捉到許多令人激動和振奮的信息。
    伊犁,那可是準噶爾人的王廷,如今,已然被我大秦攻占!
    那麽韃虜覆滅之日,亦為時不遠了!
    西北邊患或將去矣!
    前幾日,才有一支從陝西輪換來的客軍三千餘官兵進抵肅州城,準備在此休整一段時間後,便啟程前往庭州,以加強北庭地區的防衛力量。
    卻不想,靖西大將軍嶽鍾琪竟然以輕騎四千,雪夜奇襲伊犁,一舉攻占了準噶爾王廷,使得整個西域局勢瞬間反轉。
    那沒說的,待後方援兵陸續齊聚庭州,正好是春夏之交的用兵季節,大將軍必然會鼓足餘勇,再接再厲,帶著大軍循著奴酋逃遁的方向,攻入大玉茲,剿殺準噶爾部的殘餘力量,不予韃虜喘息之機。
    隻要將準噶爾本部擊破,那麽無論是阿爾泰、科布多,還是阿克蘇,喀什噶爾,定能傳檄而定,將整個西域納入我大秦治下。
    想想不過二十年,我大秦與準噶爾就實現了攻守轉換,全麵壓製住這個西部草原政權,及至此時,覆滅之日,也是指日可待呀!
    當年,為了南防青海和碩特部,北防漠西蒙古,西據準噶爾,控扼整個河西走廊,我大秦朝廷不惜花費巨大代價,從蘭州到肅州,沿著這條關鍵的交通線,陸續修建肅州、甘州、涼州、西寧等諸多衛城堡寨,打算用築城戰術堵死這些蒙古韃子東進的路子。
    那個時候,我們大秦還專門請來了一些齊國工程軍事參謀,將這些城寨的型製全部都建成那種易守難攻的棱堡。隻需於其中屯駐少量的兵馬,就能擋住韃虜數千乃至上萬騎兵的圍攻,從而讓那些準噶爾蒙古馬隊寸步難行。
    為了修建這些棱堡,地方官府下令在隴南一帶砍伐大木,同時在陝甘各地覓址大修磚窯,為這些堡寨提供足量的建築材料。還在齊國人技術和資金支持下,在蘭州建了幾座水泥窯合營),將那些堡壘城寨修成了銅牆鐵壁。
    而為了將這些材料都能更有效率地運輸上去,十幾年前,朝廷一咬牙,在陝甘一帶大舉征發民力數十萬人,修建了一條從鳳翔府今陝西寶雞市)經鞏昌府今甘肅定西市),通往蘭州的簡易馬拉鐵軌道鐵皮包木),就是為了加速了西北物資的轉運效率。
    當然,這條馬拉鐵軌道也不全然為軍事用途服務,來往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商人們為了節省馬力,更為了提升貨物周轉速度,也會向西北轉運使衙門交一些使用費,租用官家特製的馬車,輕快地在這條便捷鐵軌上奔馳。
    西北貧瘠,民間更是窮鄙,那些沒啥見識的地方居民和部落蠻子哪裏見過鐵軌這種稀罕玩意。但他們知道鋪設在地上的鐵軌一定非常值錢,拆下一截下來,拿到鐵匠鋪子將鐵皮熔煉了,可以打上許多堅硬並且好使的家把什或者農具。
    或者,打造幾把上好的鐵製兵刃,做一個快樂而逍遙的馬匪。
    於是,為了維護這條金貴的馬拉鐵軌,西北轉運使衙門不得不從各邊鎮抽調精悍騎兵,組成了若幹段護路隊,以嚴厲打擊那些破壞鐵軌的盜匪。
    若是商人或者旅行者乘坐馬拉軌道行經蘭州一線時,就會看到路邊不時會豎立一根根木杆,上麵均插著一顆又一顆麵目猙獰的腦袋。這些腦袋的主人,除了部分是沿途劫掠的馬匪遊騎外,還有不少是猖狂截取鐵軌的膽大盜賊。
    對於這條西北交通大動脈,不消說西北轉運使衙門極為重視,就是陝甘兩省上上下下也無人敢於輕忽,但有差池,整個西北物資運輸不一定會停滯,但對於和準噶爾相持的北庭都護府定然會遭受重大影響。
    雖然,北庭經過十餘年經營,已陸續移民四萬多戶,差不多有十四五萬人口,開墾耕地也有近百萬畝,勉強可以支應當地駐軍大部分糧食需求。但仍有無數的物資需要內陸供給,包括軍械彈藥、被服、藥材、棉麻織品,以及各種五金、工具和農具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在大雪封路之前,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北庭。
    據說,朝廷為了加強對北庭乃至將來整個西域的統治,打算在未來某個時期將正在修建的豫隴鐵路,繼續向西延伸,經蘭州,直抵嘉峪關。若是可能的話,說不定通往西域,也是應有之舉。
    “我大秦若是能徹底掌控西域,那麽通往七河商貿繁盛之地,勢必將成為可能。”來自蘭州的“槐記”商社二東家鄧廷海將腦袋從窗戶外伸了回來,臉上露出振奮的神情,“到時候,咱們將內陸的茶葉、棉布、瓷器、絲綢,還有各種中藥材通過河西走廊,經西域,直接運往西邊那些草原汗國,賺取的貿易利潤絲毫不亞於那幫山西老摳所把持的漠北貿易。嘿嘿,到那個時候,就輪到我們陝甘商幫揚眉吐氣了!”
    “嗯,老鄧這話說得在理。”來自秦州今甘肅天水)的“卓記”商社的少東家卓福廣點頭說道:“過了西域,好像還能通往羅刹人的地盤。聽說他們對我大秦的商品也是極度渴求,這貿易一旦做起來,規模和利潤怕是不小於漠北那邊。”
    “漠北那邊,蒙古人加上那個渤海國,最多也不過四五十萬人口,都能讓那幫山西老摳賺得盆滿缽滿。咱們陝甘商幫若是能將整個西域和七河地區,甚至羅刹的貿易都給包圓了,人口數量可是幾倍於漠北,那還不是金山銀海,任由我等去取!”
    幾名商人所提及的漠北貿易,是近十幾年才興盛起來的。
    當年,遠征漠北的秦軍為了獲得有力的後勤保障,將自己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以極低的價格打包賣給山西商人,以換取對方無償為軍方輸送糧食、軍械等補給物資。
    隨著秦軍控製的漠北地盤和人口不斷增加,這些幫秦軍打理後勤的山西商人也獲得了漠北地區的貿易壟斷權,將內陸的茶葉、棉布、鹽巴、蠟燭、絲綢等商品賣給那些蒙古部落,又從他們手中換取大量的牛馬羊等牲口,轉手倒賣至內地,兩頭賺錢,很快便積累了大量的商業資本。
    後來,位於北海和嶺北地區的渤海國,也偷偷摸摸地進入漠北,跟這些山西商人做起了走私貿易。
    以前,渤海國通過齊國和北明,經黑龍江、精奇裏江,輾轉千裏,才能獲得一些茶葉、絲綢、棉布等日常用品,不僅價格貴,而且數量也不多,隻有渤海國的上層社會才用得起。
    後來,渤海國憑借強大的武力,一路向西推進,將羅刹人都快給趕到了葉尼塞河,占據了一片極為廣袤的領土。這地盤大了,人口也多了,自然各類生活日常用品的需求也隨之擴大了。
    雖然渤海國占的地盤都是一些苦寒之地,一年到頭,有半數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的寒冷日子。但好在地廣人稀,隨便都能開墾出數百萬畝耕地,也不講究什麽精耕細作,靠著廣種薄收和境內豐富的動物資源意味著有足夠的肉食),吃飽飯是絕對沒問題。
    可是,整個渤海國連像樣的工業基礎都沒有,純粹的一個農牧業落後國家,整個國土還身居亞洲腹地,若不是靠著齊國和北明費盡周折地予以大力支持,連一塊鐵片都沒有。
    沒錯,齊國和北明是對渤海國進行了大力援助,但絕大部分日常物資人家可不是白給你的,你得拿真金白銀去買,用海量的皮毛去換。囿於距離上的遙遠,這運來的東西可就有些貴了一點,讓渤海國花錢的時候,難免有些肉疼。
    另外,作為一個偏居亞洲內陸腹地的蠻荒國家,總不能一直靠著齊國和北明過日子吧?總得要跟周邊國家打打交道,建立某種形式上的外交和貿易聯係不是?
    因為渤海國食物不缺,而且還有豐富的肉食,廣大民眾在吃飽喝足之後,是不是該搞些茶葉來消消食,咱們好歹也是“文明國家”,國中更是有數量不少的漢人,怎麽能缺少茶葉呢?
    時間一久,不怎麽愁溫飽的渤海國,現在連個普通的小民都對茶葉喝上癮了,逐漸已成為廣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那麽,茶葉從哪裏來呢?
    環顧自周,嗯,西邊的羅刹人是敵人,西南方向的準噶爾也不怎麽富裕,南邊的喀爾喀蒙古人除了牛羊什麽都沒有,也是窮得掉渣。瞅了瞅,好像也隻能與大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聯係。
    於是,渤海國和大秦晉商的走私貿易從小打小鬧,逐漸日益做大,雙方還選了一處合適的貿易據點——恰克圖河畔。
    晉商從山西大同,經蒙古,到恰克圖,就是一條極好的貿易路線。他們從秦國境內帶來茶葉、絲綢、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蠟燭、大黃、薑、麝香等,走庫倫,抵達恰克圖,從渤海國手中換取大量的珍貴皮毛和沙金,然後再將這些東西裝在從喀爾喀蒙古收購來的牛馬上,一路趕回山西。不論是牲口,還是毛皮和金沙,轉手倒賣,刨去成本費用後,獲利達三到五倍。
    茶葉等內地商品由張家口北上運往恰克圖,經過廣袤的蒙古高原,雖有800多公裏浩瀚的戈壁攤,風餐露宿,異常艱苦。但因有利可圖,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商人前來貿易,尤其是晉商為主體的商人。
    曾有隨行的文人著《蒙古隨筆》中寫道:“綿綿斯道,幾不蓬人。自米鹽薪水,無不鹹備。百裏逢井,數日不見人為常事。水味則苦堿外,腥且臭,濁且澀,猶寶如玉液”。
    恰克圖貿易的興盛,帶動了大秦內陸許多城市,諸如北京、大同、太原、張家口、綏遠、庫倫等地商業的發展,以及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茶葉生產的發展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每年約有2025萬擔的茶葉由產茶區輾轉運到恰克圖,這筆為數可觀的運費帶動了數以萬計運輸人家的經濟,也養活了不少沿途眾多貧苦農民和蒙古部族。
    隨著貿易的興盛,渤海國對於茶葉的要求和品味也越來越高,已不滿足於普通磚茶的需求,一些貴人和軍官轉而開始喝更高級的白毫和龍井。
    當然,每年從大秦流入渤海國的茶葉、棉布、絲綢和瓷器等商品也並非渤海一國就能完全消化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被渤海國又走私到了羅刹人和準噶爾人的地界。
    瞧瞧,是不是很魔幻?渤海國跟羅刹人打生打死,不斷奪占他們的地盤,但在私底下,竟然還愉快地做起了生意。
    至於跟準噶爾人貿易,這個說法其實並不非常準確,應該是曾經的大清餘孽。他們在二十多年前被大秦趕出漠西蒙古後,逃到了科布多北部地區即唐努烏梁海),繼續苟延殘喘。為了生存,他們的大汗是的,淪落至此,也沒臉稱帝了,已經自降名號,稱滿洲大汗,在噶爾丹敗亡、策妄阿拉布坦興起之時,向準噶爾汗國表示歸附,以期獲得對方的保護。
    如今,伊犁被秦軍攻占,準噶爾汗國遭到重創,那麽位於科布多地區的偽清又將何去何從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