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130(一更) 渡河之戰
字數:8735 加入書籤
星月不明。
就連這孟津渡口關隘的巡營火光也不太分明。
接連一個多月的守關, 對這些慣用騎兵來去如風的西涼人來說,足夠將他們的耐心給徹底耗盡。
留守在城頭上的守軍也已困頓非常了,隻是近乎機械地將目光投向了那片船隻的方向, 見沒什麽動靜, 便靠著自己手邊的槍杆開始打盹。
然而也正是在此時,隨著浩蕩的河水奔流, 於孟津這一段上速度減緩下來,並州士卒背著羊皮囊,與河水一道被衝到了岸上, 又飛快地整裝列隊。
這些士卒裏有些還並不太適應水中的劃行, 卻早在前陣子訓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結幫結對的組合。
有些鳧水更快的, 早混成了小隊的領頭, 在此時也先一步登岸, 完成收攏部從的任務。
有些被衝到更遠位置的, 隻能借著前方的弧口彎登陸, 快步跑了回來。
在這些限製與聯結中, 這一出平日裏並未完成全盤演練的行動, 卻並未出現超出喬琰預估的意外。
取代了那“流波將月去”場麵的正是這流波帶人來!
這一條在喬琰身處於羊皮筏子之上所見的黑線,成功在與對岸接洽後, 變成了一片齊整的陣型。
對於這種身著皮甲的士卒來說, 在這已經適應了的鳧水後站定在岸上,並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有多疲累難熬, 這夏日的夜風吹來也沒有多寒涼受凍。
他們隻是聽著夜色中的動靜,捕捉到了一聲羊皮筏子劃開江水的聲響。
下一刻, 由張遼所帶領的兩千餘士卒便不管後麵還未上岸的兵卒,直撲前方的孟津關而去。
後方的援軍再近,便要先被城上的人察覺出動靜了, 他們必須搶先發起速攻!
這確實是一場令人猝不及防的速攻!
一支原本間隔著一條大河的敵軍忽然空降到了這一頭的軍營中,和天降神兵也幾乎沒有分別了。
這孟津關上的守軍才被這動靜給驚醒,就被一支飛箭給射穿了喉嚨。
而後,城頭上便搭上了數支攀援的鐵爪。
這孟津關最大的作用在於扼守黃河渡口,與尋常的城池並不相同。事實上這座守關原本應當將敵方給阻攔在渡河成功之前,也就注定了在這座關城的修建中,並沒有形成太高的壁障。
靠著攀援的器具,已經足夠讓並州軍朝著城頭進發。
總算還有個站在了邊角些位置的守軍在城頭扯開了嗓子,回過神來後高喊了一句“敵襲”,可——
在白日裏牛輔才為了平複手下不能在此時進行劫掠的怒氣,從洛陽城中沽取了不少好酒,在晚膳時候與身邊的親衛共醉了一場,這會兒正睡得深沉,如何能被喚醒起來。
他本覺城外的黃河是一道天險,這關隘本身更是一尊庇護之物,又有在城下軍營中的守兵,他無論如何也是處在安全的位置。
卻又哪裏會想到,被他以為無膽進攻的並州牧,居然會在今夜發動了渡河之戰。
但凡喬琰在河上的行舟再多上幾艘,或許還會明顯些,可當先登岸的這些士卒,於來時幾乎與江水融為一體,這便是一支無人可阻的登岸進攻隊伍。
登岸的士卒如同洪流一般分作了兩列,如若有人能從高處朝著這守關與兵營的上方看去便能看到,攀援城關的隻是他們之中的一百人。
對這些時常行動於並州山地環境中的士卒來說,這等低矮的城牆上便是摸黑中也有著無數的落腳點。
他們飛快地攀援而上,占據了孟津關的城頭,將驚起的城頭守軍徹底砍殺後,便打開了孟津的城門。
早已侯在城外的另外八百人立刻與這一百人一道攻入了孟津關內。另外兩千人則直入城外大營。
能容納在城中的守軍不過千多人,即便是在全副武裝戒備的情況下直接交手,他們也未必是並州軍的對手,更何況是在此時。
並州軍直接殺入關塞,令這夯土牆的壁壘直接化為烏有,而偏生在刀斧聲四起的時候,涼州軍還不是在酒酣之中,就是在睡夢之中。
牛輔終於被自己的下屬拉拽下了床榻,將腦袋磕在了地上,才總算是恢複了幾分神誌。
聽到外麵的交戰之聲,他的臉色一白,總算還對得起他這涼州軍的出身,立刻意識到了在此地發生了何事。
且先不管外頭戰況如何,他立時出聲喝道:“立刻吹響警報……還有,點火報信!”
這兩處軍營距離洛陽城本身有將近三十裏,但孟津關與小平津關之間隻有八裏左右的距離,加上在邙山之上設置的哨卡,足以做到在一處遇襲後,快速將消息傳遞到另一處。
若是一方所麵對的敵軍數量並沒有太多,也還沒有在這一端的河岸上穩定立足,此時有另一方的人手作為助力,足以做到將對方給清除出去。
牛輔想的很好,卻不知道喬琰對此也算是有備而來。
她朝著城上城下交戰的場麵看去,正見了城上與遠處山中的火光,又朝著西邊隱沒在黑夜中不可能看清的小平津關看去,臉上閃過了一抹危險的笑容。
“麴校尉!”
棄舟登岸的短短時間內,乘坐兩隻大型羊皮筏子的四百重甲士也已經持盾持矛列隊完畢。
聽到喬琰點名,本還不算屬於並州軍隊伍的麴義應聲出列。
在他被喬琰調到這戰備前線後,這四百重甲士之中的三百人就歸屬在他的統領之下,也跟隨他進行著貼地倒伏後快速起身進攻的訓練。
此前他還不知道這到底是要用在何處,但在敵方軍營混亂中響起的警報號角動靜裏,他心中已經有了個猜測。
果然下一刻他就聽到喬琰吩咐道:“你領著你的人伏擊在路上,一旦小平津關收到消息前來支援,務必將來人中的步卒給我留在路上!”
三百人並不是個太多的數目,可在小平津關中的守軍不可能冒著風險傾巢而出的情況下,又有這一段河岸並不太適合於更多人交戰的展開,這個人數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連日的落雨讓河岸變得泥濘不堪,也正給了這些甲兵以突襲後製造更大規模混亂的機會。
眼見麴義領命而去,喬琰抬了抬手。
與典韋一道的另外一百重甲士也隨之投入了城下軍營的戰鬥。
重甲士在這種平地作戰上的優勢毋庸置疑。
在這種交戰中,身量和體重更大的一方於對衝之間無疑是占據優勢的,何況此時領著這百人重甲士行動的還是典韋。
這營地之中接連點亮的火光讓喬琰得以清晰地看到,在典韋率領人手的推進之中,那些僥幸聚攏起來的人手,又像是遭到了一道利器從中撕開。
典韋手持重戟一人當先。
因為那羊皮筏子的承重尚可,加之典韋的力量又大,他的身上幹脆套上了兩件重甲。若非沒有單獨定製的再大一號重甲,喬琰毫不懷疑在典韋的身上可以套上第三件。
好在以並州邊防要地製造鎖子甲的能力,這兩件重甲的疊加足以讓他變成近戰上幾乎刀槍不入的戰爭機器。
有重甲士開路,原本還在纏鬥中優勢不明顯的隊伍頓時取得了近乎壓倒性的優勢。
但這還不夠!
為了確保牛輔所統領的部從能在對上並州軍的時候取得足夠的壓製力,哪怕有半渡而擊的說法,在此地陳列的兵卒也有四五千之數。
在從第一波的偷襲中緩過神來,這些依然堪稱凶悍的涼州軍已經在嚐試進行一番防守反擊。
若非軍營狹窄積水,又被典韋的虎賁甲士攔在前頭,他們隻怕早已經選擇上馬疾衝了。
可有喬琰親自坐鎮此地,又如何會給他們這等反擊的機會。
這孟津關以引火之法對外傳遞出求援信號的同時,喬琰也同樣令人點起了火。
眼見沿岸的五處火把亮起,分明不是在交戰中出現的意外,而實實在在是喬琰給對岸放出的信號,趙雲與呂布也率眾登上了船。
先行的三千四百人,所為的也不過是給後方的軍隊製造船隻登岸的機會而已。
那些船既然已經被打造了出來,自然還是要用的。
在馬鈞的協助下,這些船在安裝船槳的形製上要更像龍舟而非渡船,以至於當船隻入水後,立刻有如離弦之箭一般朝著對岸而來。
哪怕牛輔此時不是在城關之中與並州軍交戰,而是能在此時登臨城牆,他隻怕也沒有這個機會做出阻攔了。
在此時搶先一步登岸的並州軍與孟津守軍所形成的膠著戰事中,牛輔完全不可能再分出一支裝備齊整的兵卒,來對渡河的船隻形成有效攔截。
而這些船的行船速度又足夠快。
快到西涼軍剛憑借著人數搶占回來了一點微薄優勢,並州軍的後援就已經抵達了對岸。
這一個多月時間裏打造的大小船隻,足夠將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都給運送到這一頭來,包括騎兵!
趙雲和呂布所統領的隊伍已快速抵達了河的這一頭。
無人阻攔的環境下,哪怕是在登船下船的過程中還耽擱了不少時間,也完全不影響到他們此時的順利登岸。
喬琰人就在岸邊,麵前是防備冷箭的盾牌,也當即對這兩人所統領的部從做出了安排。
呂布率領彼時前去送過討賊檄文的數十人,連帶著一百騎兵直撲洛陽,務必在半道上對從小平津處派出的報信使者做出攔截,如若攔截失敗,看到洛陽北城牆的防衛情況加強,立刻折返回來報信。
這一者對喬琰來說都有應對之法。
在不能確定邙山三十裏內是否還有其他火光傳信信號的時候,她也隻能盡可能地將戰事消息攔截在河岸上。
這是對她來說最有利的情況了。
如若攔截成功,他便可守在邙山南部出口,以防有成功逃走的兵卒行往洛陽的方向。
按理來說,這種更需要滴水不漏的行動應當交給趙雲才對,但呂布曾經走過這一片山道,比起趙雲要對此地的地形更加熟悉幾分。
這一點優勢在夜間行動中顯得尤其重要。
而趙雲所率領的騎兵,則在快速整頓隊伍後,直從側麵切入了孟津關下的大營!
更有相當一部分隨後趕來的步卒遵照著她的命令殺入了關內,務必盡快擒拿此時還在做困獸之鬥的牛輔。
牛輔簡直叫苦不迭。
他身上的盔甲倒是因為酒醉後和衣而睡,並沒有脫下來,反而在此時恰到好處地阻攔住了幾支朝著他射來的箭矢,姑且保住了他的小命。
可搖晃在孟津關內的火光讓他無端覺得自己好像還並未睡醒,眼前一陣發黑發紅的錯亂光影,耳中所聽到的消息也都是他手下的哪個親兵,又在意圖帶人作戰衝出一條出關之路的過程中,被人給斬殺在了當場。
他到此時可以確定,本應當作為庇護的城牆,在此時反而成了對他而言的囚牢。
偏偏他還聽到了此時敵方投入更多兵將入城所發出的動靜。
他隻能在此時選擇依托於守關之中的壁障掩體,與殘存的親衛兵卒一道,等候從小平津方向前來的援軍。
他也不免在心中打鼓,這對麵的並州軍為何可以如此順利地登上這一麵的河岸,莫不是——
莫不是那徐榮已經投降於漢軍了!
若非如此,他怎麽會忽然陷入了這樣的危局。
要是讓徐榮知道這家夥此時在想些什麽東西,說不定都想要後悔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就開始調配士卒,預備前來支援。
孟津關位置發出的求救信號他絕不能做到視而不見。
這也並不隻是因為牛輔在董卓的安排下變更成了他的頂頭上司。
而是孟津與小平津之間的守望相助極其要緊,否則何必在這不到十裏的範圍內設置出了兩道關隘。
可在他整裝登上小平津關城頭的時候,前方黑暗中的江水讓他無法去推斷下遊方向的情況,從陸上所能見到的也隻是遠處山中忽明忽暗的信號。
對方來了多少人?
孟津處的信號雖然還在閃爍,卻無法以最為直觀的方式告知於他交戰情況。
他能做的也不過是先著人將消息送往洛陽,而後自己整裝列隊出發。
但就算是他派出了信使,他也不敢確保這條消息一定能夠及時地被洛陽城中接收。
這些上馬出關送信的士卒也並不知道,他們會在山道上遇到呂布這等凶悍的攔路虎。
當然,另一方出行作為援軍的也沒多舒坦。
徐榮所率領的這一支足有一三千人的援兵,前頭的五百騎兵先行,後方的步卒以快速跑動的方式跟上。
這本是個分作了兩批的穩妥應援。
但誰又會想到,麴義率領了三百重甲士一部分持著盾牌貼伏在岸邊、一部分靠著山壁而站,在步卒跑動過半的時候忽然喊殺而出,將這支隊伍幾乎居中斬斷!
換成是在白日裏,這種埋伏絕無可能會起到這樣好的效果,可在這個天光晦暗的夜裏,這一支隊伍造成的殺傷力和破壞性可想而知。
一千橫空殺出的重甲士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能對上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如今這三百重甲士要想殺退這批援兵之中的步兵也顯然隻能說是小菜一碟。
徐榮耳聞後方的動靜,心中一緊,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時必須做出一番抉擇。
他到底是要先掉過頭去支援後方的隊伍,還是要繼續往前前去救助孟津,隻能選擇其一。
偏偏在麴義有意控製了殺出的時間後,這是個前後都無法快速摸清狀況的局麵。
麴義在韓馥的麾下,哪怕是來到了並州也沒得到多少作戰的機會,早憋著一股想要證明他本事的氣。
即便這些重甲士到他的手底下時間也不長,但這些能承重甲的自然是兵卒中的佼佼者,對他而言已有若利器傍身,更是讓他攢著一口氣直接衝殺到了這些步卒的前頭,絕不給他們繼續往前給徐榮報信的機會。
這三百人同時發出一個“殺”字所發出的氣勢,更是讓人不得不對這後方到底出現了多少敵人,產生一種錯誤的判斷。
徐榮深吸了一口氣,最終還是決定了往前。
前方還有入邙山的隘口,便是那孟津關下的戰事情況已經超出了他所能協助的範圍,他也可以快速轉道回返洛陽,加入到守城的隊伍之中。
然而當他往前奔行到已能看得見前方軍營的時候,他看到的卻是山頭山口都已經登岸的並州軍占據。
孟津關內的戰事,也已在人數優勢都不複存在的時候,徹底進入了尾聲。
牛輔在何處他不知道。
他能看到的隻是,那位勝券在握的喬侯騎乘於送過岸來的朱檀馬上,提槍策馬立於一排甲兵之後,在周遭的火光中顯出好一派睥睨天下的氣度,也正朝著他看了過來。
眼見這小平津關的守將親自來援,喬琰不由笑道:“徐將軍,你這一出自投羅網,看來是要將小平津也送到我的手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