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大局不可逆

字數:2404   加入書籤

A+A-




    有些中老年人想得更多些。
    因為過了快十年的太平日子,就不想子孫後輩經曆曾經他們經曆的顛沛流離,與親人陰陽兩隔的日子。
    王老頭家裏
    王老頭:“讀書好啊,家裏三喜和四餅都去報名。”
    老大愁眉苦臉:“爹,咱家這情況哪裏供得起兩個讀書人啊。”
    王老頭:“一個報新學院,一個報武學院不就成了?”
    在王老頭看來,武學院的學子將來都是要進蒼狼軍,保家衛國的!
    王老頭媳婦反對:“不能去武學院……”
    話未說完,就被王老頭打斷:“老子要是年輕三四十歲,老子就自己去武學院了!”
    “哼,如今免費讀書的好機會擺在眼前還不懂得珍惜,活該你們種一輩子地!”
    王老頭罵罵咧咧,氣得很。
    當年若不是北蒼王把戎族打出去,他們這些人啊,哪能活到現在。
    “老大,有國才有家啊,如果都像你娘老子這樣想,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長子連忙表態:“爹,我知道,就送三喜和四餅去讀書吧,我以後每天早一個時辰出門去叫賣。”
    “爹,我打算和牛大哥他們進深山待半個月。”老二忽然道:“本來我怕您不同意,想偷偷地去,但現在家裏缺錢,正好有這麽個機會,隻要我多打點獵物回來,他們就都能去讀書了。”
    王老頭猛地愣住。
    這時老二媳婦問道:“爹,我想送咱家小草去學醫,哪怕將來做不了女大夫,回到村裏也能看些頭疼腦熱的毛病,您看可以嗎?”
    王老頭大手一揮:“去,都去報名!”
    老二媳婦感激的說:“多謝爹,小草平日裏幹的活,我都會做好的。”
    王老頭媳婦和老大媳婦一聽這話,就沒開口了,省得當家的爹)又說她們是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
    王老頭家的對話,同樣發生在許多家族中。
    有人保守執拗,有人樂觀開明,但無論接受與不接受,縣衙的決策都不會更改。
    四百個名額完全不夠用。
    太安縣僅兩百名額,更不夠用了,若非盧興昌是老縣令,兢兢業業的幹了一輩子,雖無大功,但也無大過,太安縣的百姓都要衝到縣衙質問,為什麽他們縣的名額比別的縣少兩百個啊?是不是新知府大人針對他們縣啊?
    短短幾日,盧興昌愁得頭發都白了好多根。
    去相鄰的兩個縣打探情況的衙役回來後,盧興昌再也坐不住了,動身前往蒼州城。
    他就是哭,也要把那兩百個名額哭回來。
    兩日後,盧興昌抵達蒼州府衙,求見知府唐大人。
    唐一璿料到他會回來。
    因為形勢所逼,大局不可逆。
    老百姓就那麽沒有遠見嗎?會綁著孩子,關著孩子,不讓讀書嗎?
    不是的。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全家人連飯都吃不飽,怎麽可能不會送孩子去學堂啊,畢竟隻要考中了秀才,就能免除賦稅,不用服徭役,還脫離平民身份,成為最高等的士大夫階層啊!
    但是讀書需要成本呢,他們拿不出來,自然無法送孩子去學堂。
    可是今天不一樣了。
    府城的新學院、武學院和醫學院讀書都不要銀子,隻要符合條件,就能免費讀書。
    雖然筆墨紙硯要花銀錢,但不用交束脩,吃住還免費,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就算是家境貧寒的老百姓家中咬緊牙關勒勒褲腰帶還是能送一個孩子去讀書的。
    隻是在苦孩子,還是在苦自己之間,需要做一個抉擇。
    這時一家之主的魄力就至關重要。
    唐一璿考慮了很多方麵,以及府衙的資金問題,才定了那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