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2章 投其所好!

字數:5964   加入書籤

A+A-


    羅喜良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他感覺自己的腦袋裏像是有無數電流在激蕩,各種信息碎片開始在他腦海中拚接組合。
    娛樂城隻是幌子,是陳陽布下的一個障眼法!
    以娛樂城的名義在雲山林場附近紮根,既可以名正言順地在當地建立據點,又不會引起外界對石墨礦的警覺。羅喜良越想越覺得這個推論合理,他在商場摸爬滾打這麽多年,深知有些時候最好的掩護就是光明正大地做一件看似不相關的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個大膽的、甚至有些驚人的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羅喜良的腦海,讓他手中的香煙差點掉落。他的瞳孔瞬間收縮,心跳驟然加速:“除非……除非他開娛樂城是假,醉翁之意不在酒!”
    羅喜良感覺自己的思維仿佛被一道刺目的光芒照亮,那些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碎片,此刻正以驚人的速度在他腦海中重新排列組合。
    陳陽的真正目標,根本就是——蘿北石墨礦!
    這個結論在他心中成型的瞬間,羅喜良隻覺得後背一陣發涼,手心瞬間沁出了冷汗。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連羅喜良自己都感到一陣心驚。他在商海沉浮這麽多年,自認見識過無數商業謀略,但這一手障眼法若真如自己所想,那陳陽的布局之精妙、手段之高明,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用一座娛樂城做幌子,暗度陳倉覬覦石墨礦,這份心機和魄力,絕非尋常人能有。
    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興奮和豁然開朗的感覺!羅喜良感到自己的血液都在沸騰,多年商場廝殺培養出的直覺告訴他——這次,他賭對了!
    他猛吸一口煙,煙霧在眼前繚繞,恰如此刻他心中翻湧的思緒。如果陳陽真的在謀劃石墨礦,那就意味著這座礦的開采權並非鐵板一塊,華夏方麵與櫻花國的合作或許存在變數!
    隻有這樣,才能完美解釋陳陽這看似不合理的行為!
    羅喜良在心中一遍遍推演著這個邏輯鏈條,越想越覺得天衣無縫。一個市委書記的女婿,一個在京城古玩界都有人脈的年輕人,怎麽可能無緣無故去偏遠林場投資娛樂城?
    這分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現代版!他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長期駐紮在蘿北,需要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身份深入當地,而娛樂城正是最完美的掩護!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羅喜良立刻動用了自己深耕多年的人脈網絡。他拿起電話,開始從側麵打聽和石墨礦、和陳陽相關的蛛絲馬跡。
    他沒有直截了當地詢問,而是以閑聊的方式,從各個角度旁敲側擊,收集信息。反饋回來的信息,雖然零碎,看似毫不相關,卻像拚圖般在他腦中逐漸拚湊出一幅清晰的畫麵,更加印證了他的判斷。
    隨後羅喜良發現,江城市的礦產管理部門,近段時間確實在悄無聲息地籌備著一些與石墨相關的工作。
    羅喜良在礦產局有個老相識,對方無意中透露,局裏最近頻繁召開內部會議,議題都與“新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關。雖然名義上可能隻是“研究”、“調研”,聽起來像是常規工作,但內部的動作卻不少——技術科室在加班加點整理材料,甚至還請了外地的石墨加工專家來做過內部培訓。
    更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市礦產局不久前,以“儲備物資”的名義,在江邊碼頭附近,悄然但長期地租用了幾個麵積巨大的倉庫!
    羅喜良得知這個消息時,幾乎要笑出聲來。儲備什麽物資需要在碼頭租倉庫?而且還是長期租賃?這分明是在為大規模的礦石運輸做準備!碼頭意味著水運,水運意味著大噸位、長距離、低成本——這正是礦產貿易的標配組合!
    這一切的跡象,在羅喜良這位老礦業看來,簡直就是明晃晃的信號彈!
    他幾乎可以肯定,陳陽,或者說以陳陽為代表的某種勢力,正在暗中布局,目標直指蘿北石墨礦的未來權益!
    羅喜良的大腦飛速運轉著,將所有的線索像拚圖一樣組合起來。那個娛樂城的選址、開業時機、投資規模……每一個看似不合理的細節,此刻都變得無比合理。
    那個娛樂城,很可能隻是一個幌子,一個精心設計的棋子!表麵上的紙醉金迷,實則是用於前期人員聚集的根據地,一個收集礦區情報信息的情報站,甚至可能是為了接近和影響礦區管理層而設置的社交平台!
    羅喜良越想越覺得這個推測天衣無縫。那些在娛樂城出入的人員,恐怕都不是普通的服務人員和消費者吧?他們中間,會不會有專門的情報分析師?會不會有礦產專家?會不會有負責公關的說客?
    “沒錯!一定是這樣!”羅喜良激動得手都在微微顫抖,他用力將雪茄按滅在煙灰缸裏,火星四濺,眼中閃爍著既興奮又貪婪的野心光芒。
    “石墨是未來的重要資源!”他在心中反複念叨著這句話,仿佛在咀嚼一塊美味的肥肉。
    陳陽背景深厚,消息靈通,眼光超前得令人發指,他肯定是提前看到了這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業機遇和戰略價值!
    羅喜良的思緒繼續延伸:陳陽這種層次的人物,絕不會做沒有準備的事。他肯定已經掌握了石墨市場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趨勢,也許還獲得了某些內部政策的風聲。
    “他這是要想辦法繞開科美集團的壟斷,或者幹脆直接參與到與科美集團的合作談判中,要從這座金礦中分得最大、最肥的一塊蛋糕!”羅喜良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想通了這一層,想明白了陳陽布局的真正意圖,羅喜良的心情從震驚轉為無比激動,甚至有些難以自抑的狂喜。
    他感覺自己就像突然發現了一座寶藏的入口!
    之前那個覺得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石墨礦開發機會,此刻仿佛在堅固的城牆上出現了一道細微但清晰的裂縫!
    而陳陽,就是那個能撬動裂縫、打開寶藏大門的關鍵支點!是那把能夠開啟財富之門的金鑰匙!
    羅喜良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如果能搭上陳陽這艘船,憑借自己對礦產行業的深刻理解和熟悉程度,憑借多年積累的運營經驗和人脈資源,憑借手中還算雄厚的資金實力,未必不能在這場即將到來的資源盛宴中,分得屬於自己的那一杯羹!
    更重要的是,有陳陽這樣背景深厚、能量巨大的人物在前麵“護航”和“托底”,這艘船的抗風險能力將成倍增加,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
    但是,興奮過後,現實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像一盆冷水澆在羅喜良的頭上:知道了陳陽的真實目的又如何?自己怎麽才能擠上這艘船,分到這一杯美味的羹呢?
    羅喜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靠在真皮老板椅上,開始更加仔細、更加理性地盤算起來。
    他首先排除了最直接的路徑。
    陳陽雖然是方振國書記的女婿,但方書記的清廉正直在整個江城是出了名的,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想通過陳陽去走他嶽父的後門,影響政府決策,基本是癡心妄想,搞不好還會弄巧成拙,把自己搭進去。
    而陳陽本人呢?羅喜良摸著下巴思索著。憑借其做得風生水起的古董生意,憑借在收藏圈內的崇高地位和廣泛人脈,陳陽的財力恐怕不比自己弱多少,甚至可能更強。
    尋常的金錢賄賂,俗氣的物質利誘,根本不可能打動這樣段位的人物。
    自己到底有什麽,是陳陽真正需要的,而自己又恰好能夠提供的呢?這個問題在羅喜良的腦海中反複盤旋,像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他閉上眼睛,回憶著關於陳陽的所有信息,搜索著一切可能的突破口。思來想去,絞盡腦汁,羅喜良的目光,最終落在了陳陽那個在江城上流社會眾所周知、幾乎人人皆知的特殊愛好上——古董!
    “投其所好!”羅喜良猛地一拍大腿,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是自古至今打通關係最有效、也最風雅的方式!”
    這個想法一經形成,羅喜良的思緒便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
    他想起古往今來那些成功者的交際之道,無一不是精準把握對方所需,投其所好。從春秋戰國的縱橫家,到明清時期的幕僚謀士,哪一個不是靠著精準的眼光和恰到好處的饋贈,打開了一扇扇緊閉的權力之門?
    送古董,這個念頭在羅喜良腦海中越發清晰明朗。這既能顯示自己的誠意和品味,又能巧妙避開直接送錢的俗套和風險。
    金錢太過直白,容易讓人反感,也容易留下把柄;而古董則不同,它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蘊含著文化的底蘊,是雅趣,是情懷,是品位的象征。
    陳陽是此道高手,這一點羅喜良心知肚明。送上真正的好古董,他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價值所在,也更能深刻體會到送禮者的良苦用心。
    這不是簡單的利益交換,而是文化人之間的心靈默契,是知音相遇的惺惺相惜。
    然而,就在羅喜良為自己的這個絕妙主意沾沾自喜時,新的問題又像烏雲一般籠罩在他心頭。
    送古董也是一門極其高深的學問,其中的門道之多、講究之大,絕非外行人所能想象。送什麽?怎麽送?什麽時機送?以什麽名義送?這裏麵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玄機。
    羅喜良的眉頭緊緊皺起,他開始在腦海中推演各種可能的場景。送錯了東西,非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不如不送;送的方式不對,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徹底斷送這條好不容易找到的門路。
    這個認識讓他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羅喜良自己對古董是一竅不通,這是不爭的事實。他經營礦產生意多年,對石頭礦石的成色、品質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但對於古董這個領域,他的認知幾乎為零。
    萬一花大價錢買了贗品,或者買了不入流的東西送過去,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成了天大的笑話?
    更糟糕的是,陳陽可是這方麵的行家裏手,在古董鑒定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如果送了假貨或者次品,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對方看出自己的無知和輕率,從而徹底失去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這種風險,羅喜良絕對承受不起。
    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紅木桌麵,發出有節奏的“篤篤”聲響。大腦在高速運轉,思考著解決方案。他需要一個真正懂行的人,一個在古董領域有真才實學的專家,一個值得信賴的幫手。
    就在這時,如同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盞明燈,一個人的形象在羅喜良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來——沈先生!對,就是他!
    這位是他幾年前在一次商業酒會上偶然結識的一位古董商,初次見麵時,羅喜良就對這個人印象深刻。沈先生為人穩重謹慎,說話做事都透著一股子靠譜勁兒,眼力不錯,在滬市古董圈有著相當不錯的名氣和口碑。
    更重要的是,幾年前沈先生曾遇到一樁棘手的麻煩事,因為接了一單大生意,資金周轉出現嚴重問題,眼看就要前功盡棄。是羅喜良在詳細了解情況後,看出沈先生確實為人可靠、信譽良好,果斷出手相助,借給他一筆不小的資金,幫他順利渡過了那個難關。
    那次幫助對沈先生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事後沈先生多次表示,這份恩情他銘記在心,苦於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報答。兩人雖然交往不算頻繁,但每次見麵,沈先生都會真誠地表達感激之情。
    “對!就找沈先生!”羅喜良眼中閃過堅定的決斷之光,整個人都振奮起來:“他既懂行,又靠得住,讓他去幫我辦這件事,實在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