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陳摶老祖、麻衣神相
字數:8864 加入書籤
果然
幾乎是聽到赤明老道此言的刹那。
陳望眸光一動。
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了然。
當日在雁蕩山靈峰崖頂石窟中,見到道碑照壁投影的那一刻,他就有所猜測。
如今也算是得到了驗證。
蕩魔十三劍!
這名字聽著就霸道無雙。
讓人心生激動。
“小友,以貧道推測,蕩魔十三劍並未武道功法,需以靈氣禦使。”
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
赤明老道潑了盆冷水道。
武道與修真最大的不同。
便是氣之區別。
前者修行的是真氣,以氣血化為內勁、真元,而後者感應的卻是天地靈氣。
兩者之間,可謂天地之差。
赤明老道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再好的功法,無法施展修行,終究也是廢紙一張。
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
拿著把絕世神兵。
根本無法發揮出它的作用。
還不如一根棍子好用。
“道長好意,在下……”
陳望撓了撓下巴,有些語塞。
不是不知道怎麽回答。
而是實在不好拒絕。
按理說,赤明老道耗盡心血為他答疑解惑,又多次流露出收徒的意思。
自己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
實在讓他有些無地自容。
“小友不必自責,也是貧道著相了,世上哪有強奪所好的事。”
見此情形。
赤明老道暗暗歎了口氣。
他是真不想錯過眼前這塊璞玉。
縱然是當年不告而別的二徒弟玄真,根骨資質和陳望也根本無法比擬。
若是能拜入門下。
已經沉寂了千年的麻衣派,重現當年輝煌,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無論他怎麽明推暗就,這小子就是不上當。
“多謝道長理解。”
“今日之恩,無以為報,他日隻要有用得上陳某的地方,在下一定竭盡所能。”
陳望抱拳,認真說道。
即便無法拜師。
但他這個人向來都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赤明老道幫了這麽一個大忙。
真有用得到他的地方,他自然不會有半點猶豫。
“小友言重了。”
見他目光澄澈,深邃如星空萬丈,赤明老道越看越是遺憾。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強求。
隻是搖頭一笑。
“玄鬆,愣著做什麽,再不泡茶,水都要涼了。”
“哦……是,師傅!”
一旁的玄鬆心神早都被那篇金纂密籙吸引,全然忘了正事。
這會還是師傅提醒,這才火回過神來,趕忙起身去提水壺。
但手指剛碰到銅壺外壁。
一陣強烈的灼熱感頓時傳來,疼得他差點驚呼出聲。
見徒弟如此手忙腳亂。
赤明老道心裏更是無奈。
他還沒有出家修行前,原本也是相師世家,祖祖輩輩都是風水先生。
開了坐館。
做測字、算命、陰墳陽宅的營生。
不過到了他這一輩,家道中落,家裏百十年積攢的地契、田產、宅院,被變賣了個一幹二淨。
他隻能在街頭巷尾擺個攤子,勉強過活。
直到二十三歲那年。
被雲遊天下,正好路過的麻衣派上代掌教看中,帶他入門,修行得道。
在師傅門下足足十五年時間。
赤明盡得麻衣派傳承。
三易三命,融會貫通。
師傅也羽化而去。
之後赤明老道開始雲遊江湖,在紅塵中修行,直到六十歲那年,他來到了太極湖,覺得此地依山傍水,山明水秀,是個隱居修行的好去處。
加上龍王廟又無人打理,破敗不堪。
他便決定留下。
一邊傳道,一邊募捐。
將龍王廟重新修葺。
因為閑雲野鶴的性格,他並未將其改名麻衣觀,而是繼續沿用龍王廟的名字。
數年後。
山外有農戶,將家中幼子送入龍王廟。
說他一心想要跟他學道。
赤明老道一開始便沒有收徒的心思,但那小家夥卻是極為倔強,讓父親下山回家後,硬生生在廟外跪了三天時間。
烈日、黑夜。
甚至大雨滂沱。
都沒能讓他退縮。
赤明老道也被他的誠心感動,將他收入門下。
以玄字為輩分。
至於鬆字,也是希冀他能做人行事如鬆,堅韌不拔、為人正值。
此刻。
感受著師傅的神色變化。
玄鬆眼底不禁一黯。
從許多年前開始,他就知道自己天資不夠,但他想著勤能補拙,所以從無怨言,隻是默默修行。
可惜,縱然勤修苦練,但這麽多年過去,一直不上不下。
他不怕別的。
隻是擔心負了師傅的期望。
提壺泡茶。
小心翼翼的將兩杯滾燙的茶水,分別放到師傅和陳望身前後,玄鬆便退到一旁。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筷子尚且有長短。”
“玄鬆,修行者修的是真之一字,你要謹記。”
察覺到大徒弟的異樣。
赤明老道搖搖頭,一字一句,平靜說道。
聞言。
原本還存有幾分失落的玄鬆,心中頓時一定。
“是,師傅!”
赤明擺擺手,之後便將注意力再次放在那篇劍道真解上。
“小友稍候。”
“容貧道慢慢來。”
陳望自然不會拒絕,甚至為了不打攪到赤明老道,特地起身走到一旁。
將茶幾留下。
目光在草廬四周掃過。
不知覺間,他人更是走到了桌子後的書架前。
整整一麵牆上。
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全部被古書堆滿。
“陳居士,這些都是師傅多年來收羅的風水、相術、陰陽之類的經卷。”
玄鬆也跟了上來。
壓低聲音解釋了一句。
不愧是能夠貫通三易的超級大佬,換做尋常人,一輩子能讀懂周易就已經算是極為了不起。
更何況成書於夏的連山經,出世於商的歸藏。
“玄鬆道長,不知在下是否可以借閱?”
在藥王穀山中時,除去武道修行外,陳望最多的便是讀書。
大師娘白如霜還好。
但二師娘林鴻雁和三師娘李清茶,都是出身書香門第,自小開始在他功課上就極為嚴苛。
加上千年藥王穀,藏書無數。
他閑暇時就會隨意拿上一本書,在後山找個地方,慢悠悠的啃著。
眼下見到一牆的古書。
許多甚至是他都沒見過的孤本。
陳望如何不心動?
不過借閱這個事本應該是問草廬主人赤明道長。
但眼下的他,整個人心神全都沉浸在那篇金纂密籙當中,陳望也擔心會打斷他的思路。
“……當然!”
玄鬆一怔,不過下一秒就反應過來。
點點頭做了個隨意的手勢。
“多謝!”
陳望抱拳拱了拱手,隨即目光在書架上掃過。
“葬經、撼龍經、宅經、催官篇、博山篇、水龍經、雪心賦、八宅明鏡。”
“天元賦、神峰通考、窮通寶鑒、三命通會、滴天髓、黃帝內經、玉照定真經……”
足足將近千本古書,囊括天文地理、五行八卦、陰陽風水、觀星尋龍、測字生辰等等。
“嗯?”
來不及感慨太多。
陳望眼神忽然一亮,視線落在了一卷手抄本上。
“麻衣神相!”
整卷書隻有寥寥數頁,在成百上千的古書中毫不起眼,但書邊上的四個字,卻是勝過千言萬語,讓他心跳在刹那間仿佛都漏了一拍。
能以麻衣兩字為名。
可想而知,這本書來頭何等之大。
暗暗呼吸了幾口氣,陳望壓下心頭激蕩,伸手小心翼翼的將那本古書抽出。
“麻衣一派,傳自陳摶老祖……”
翻開書頁後的第一句話,便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隻知道麻衣派源遠流長。
縱然是與茅山、正一、全真等流派比起來也絲毫不遑多讓。
但他也真的沒想到。
麻衣派竟是陳摶老祖所創。
據說此人經曆唐、五代十國以及北宋初年。
唐末時便名動天下,被皇帝詔令入宮,賜清虛處士。五代年間,返回蜀中,著書立作,傳道天下,號稱‘峨眉真人’‘麻衣道人’。
之後隱居華山白雲觀,再次受到後周皇帝柴榮召見,賜白雲先生。
北宋年間,更是兩度受到太宗趙光義召見,賜名‘希夷先生’。
一直到端拱年間,才羽化登仙。
陳摶老祖在道門聲望極高。
最是擅長易術和象數,一生裏著作無數,其中影響深遠的,就有指玄篇、易龍圖、先天圖、無極圖等。
明明隻有幾頁書。
不到三千字。
向來博聞強記,一目十行的陳望,看的卻是極為緩慢。
甚至每隔數息片刻,整個人就會陷入沉思當中,眉心緊皺,反複思索。
不愧是陳摶老祖所著經書。
每一字一句,其中仿佛都蘊藏真意。
不凝神仔細思索,都很難理解。
這還是陳望自小修行命相卜三術,要是換做一般人,怕是真的要兩眼一抹黑。
眼看一老一少,兩人全都陷入了魔怔似的,定格在原地。
玄鬆不禁有種說不出的無奈。
仿佛自己才成了唯一的外人。
好在。
不知道多久後。
一直俯身於茶幾上,提筆書寫的赤明老道,啪嗒一下將筆重新放回筆架上。
雙眼灼灼如火般盯著身前的紙卷。
原本略顯佝僂的身影,眼下也是挺拔如鬆。
此刻,足足百十個字躍然紙上。
“師傅……”
玄鬆內心一喜,下意識看了過去。
但奇怪的是。
明明就是些再尋常不過的字跡,等他望去時,視線中,卻仿佛有一道凜冽的劍氣衝天而起。
狠狠刺向他的瞳孔、心神。
甚至腦海深處的神魂都隨之傳來一陣強烈的刺痛。
“小心!”
原本還在滿意看著那份紙卷的赤明老道,差距到徒弟身上的異樣。
立刻蘊氣沉聲一喝。
刹那間。
草廬內如同有一道滾滾雷鳴響徹。
雙眼空洞無神,滿是迷茫和痛苦之色的玄鬆,在那聲低喝下,才猛然掙脫出來。
“這……呼,多謝師傅。”
好不容易脫身的玄鬆,滿臉駭然,下意識低頭垂眸,再不敢輕易去看那些字跡。
反而是陳望。
聽到動靜,將手中書頁輕輕一合。
然後身形如同一道青煙,瞬間掠過玄鬆身側,出現在了茶幾外。
“道長,這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