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戲曲大師的肯定
字數:5114 加入書籤
舞台上的蘇白,看著台下觀眾如癡如醉的模樣,內心也是有些微微的感動。
他自身也沉浸在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之中。
《赤伶》這首歌,不光曲調朗朗上口,而且背後的意蘊很深刻。
歌聲中的那位伶人,在那個時代,雖然隻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戲子,但實際上卻是一位抗爭侵略者的藝術家。
蘇白在通過歌聲傳遞情感的同時,也是在用歌聲向那位藝術家致敬。
隨後,他稍微收斂了一下心緒。
接下來的一段歌詞,是用戲腔唱的,也是這首歌的高潮之一。
他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帶給聽眾最極致的視聽盛宴。
蘇白雙手緩緩撥動著古箏的琴弦,緩緩開口道。
“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
此時,蘇白的聲音再次切換為戲腔。
而聽著這戲腔,所有人的臉上出現恍惚的神情。
如同時光穿梭,所有人的眼前倏忽間出現了一座熱鬧的戲台。
台上有一位伶人,正唱著令人心碎的離別歌。
她為何唱著心碎的歌?
她身為一位伶人,心中的憂國之情很難用文字書寫出來,隻能通過戲曲唱出來。
而台下的人,全是生麵孔。
他們是戲園子的客人,吃著肉喝著酒,放聲大笑,肆意妄為。
這強烈的對比,讓所有人眼眶微微濕潤。
古言,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而歌聲中描繪的故事,卻與這句古言,截然相反。
一位伶人,竟然比台下的觀眾,有著更加強烈的愛國情懷,可悲可歎!
此時後台之中的總導演洪滔,聽到歌聲中的最後一句“誰是客”時,眼神一亮。
他對這句歌詞有著自己的見解。
這句歌詞的表麵意思是,坐在台下的觀眾,仿佛是戲園子的客人。
實際上呢?
伶人唱完這一場,又唱下一場,每一場都是傾盡了心血去和,人笑癡,人笑狂。
說她是個戲瘋子,然而唱悲歡、唱離合俱與她無關。
她才是這場戲的客。
是看戲的人,入戲太深!
……
舞台上。
在一段戲腔哼唱的聲音結束後,下一段歌詞緩緩響起。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終是客。”
“……”
雖然是同樣的一段歌詞,但是帶給所有人的感覺卻是更加深刻起來。
所有人,都在認真享受蘇白帶來的天籟之音。
此時的評委席上,有一位老者正睜大眼睛看著蘇白,目光中滿是震撼。
這位老者是戲曲界的大師,德高望重。
就連節目總導演洪滔,麵對這位老者,也不得不尊稱一聲“鍾老”。
此時鍾老的心中,對台上的演唱者蘇白有著濃濃的欣賞。
剛才的他,聽著蘇白用戲腔唱出來的歌聲,腦海中不由想起了《霸王別姬》。
程蝶衣是戲裏的主,卻是戲外的客,無法分曉戲裏戲外的是是非非,卻能清楚自己內心的對對錯錯。
而蘇白唱出的那句歌詞“戲幕起,戲幕落,終是客”。
戲幕起,戲幕落,究竟誰是客!
若不是對華夏戲劇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是寫不出這樣詞句的。..
戲劇在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一門很是深奧的學問,和散文、小說、詩歌並駕齊驅。
當然單從歌詞來說,隻是滄海一粟。
但在當下極其浮躁的風氣中,不過於追求表麵的華而不實,而注重內容和意境以及所呈現出的文化內涵,這是值得推崇的。
而蘇白,年紀輕輕就能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是難能可貴!
歌詞中,還有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這句是點睛之句。
這句出自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的《病起書懷》。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蘇白將這句詩句的前句用在歌詞裏,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一點都不覺得生硬。
沒有這一句,家國情懷就顯得淺薄而做作了。
此時的鍾老,是真的感到由衷的高興,甚至是欣慰。
蘇白能將戲曲和流行音樂相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
以至於,讓所有人在聆聽之際,還能感受到華夏文化的傳承以及正能量的傳播。
這才是音樂藝術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想到這裏,鍾老對這位蘇白歌手更加欣賞起來。
……
舞台上。
伴奏聲音忽然消失了。
所有人從陶醉狀態下清醒過來,下意識地看向蘇白。
他們預感到,蘇白接下來的演唱,可能是歌曲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你方唱罷我登場。”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無情,道有情,費思量。”
“……”
這段歌聲是沒有伴奏的,蘇白是完全用自己的戲腔清唱出來的。
而這清唱的戲腔,卻有著深入靈魂的力量。
無數人,在這一刻,頭皮發麻,感到身體在顫抖。
他們強迫自己去忽視身體的反應,去真正感受蘇白歌聲中的情感。
在蘇白的歌聲下,所有人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那位伶人。
那位伶人,熱愛戲曲,也精通技藝。
所謂不瘋魔不成活。
正因為她愛戲,才會如此癡狂,才能把戲唱得這麽好,令台下客如癡如醉難以自拔。
然而她也明白和理解戲文所呈現的,是一個高度理想化的世界。
故勸人,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她理解觀眾的陶醉,故也不會去笑他們。
她身份低賤,卻也關注民生,也在台上歌頌興亡英雄、批判前朝苛政。
她隻談風月嗎?
怕不盡然。
她希望百姓不要再過著青黃不接的苦日子。
她反思朝代更迭的原因,並用戲文記錄著那些百世流芳的壯舉、唾棄賣國求榮的奸人,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這寥寥幾句歌詞,將伶人的形象,從一位戲癡,拔高到了一個有自我意識、信仰追求的藝術家。
而觀眾之所以有這些感知,全是來自蘇白歌聲的影響。
他通過歌聲,將一個虛無的形象,塑造成一位有血有肉,有熱愛,有包容,有情懷的真實形象。
如此真實的形象,讓無數人的眼中淚光閃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