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歌曲背後的故事

字數:4894   加入書籤

A+A-




    蘇白的歌聲已經來到尾聲。
    舞台上昏黃色的燈光,透露出一種年代感。
    這讓蘇白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也隨著歌聲一同來到了民國。
    他是台上的伶人,現場的觀眾是戲台下的觀眾。
    蘇白看了一下台下如癡如醉的觀眾。
    心中忽然泛起一個想法。
    不如……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
    蘇白緩緩站起身,從麵前的話筒架上摘下了話筒,開始了靜靜的講述。
    “每首歌的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赤伶》背後的故事。”
    話音落下。
    舞台上再次響起了輕柔的伴奏聲。
    而台下的觀眾,聽見蘇白那番話,都有些微微愣住。
    在演唱的過程中講故事,這似乎是一種新穎的模式。
    雖然他們都知道蘇白的這首《赤伶》是根據節目方給出的第五個故事來的。
    但是,那段故事的描述很簡陋,大家看上去也隻是一知半解。
    難道其中隱藏著更深的故事嗎?
    所有人聚精會神地盯著台上的蘇白,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此時,蘇白的故事已經開始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
    “在祖國北方,有一座小縣城,叫做安遠縣。”
    “那年,是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
    “隨著鬼子的一聲槍響,全國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不久,戰火綿延至此,鬼子們包圍了安遠縣。”
    “安遠縣裏有一座戲園子,戲園子裏有一位名角兒,叫做裴晏之。”
    “鬼子們對這位裴晏之早有耳聞。”
    “他們要求戲院的裴晏之給他們單獨演一場,以慰問所有鬼子士兵。”
    “若是膽敢反抗,便要整個戲院乃至全縣遭殃,所有人難逃一死。”
    “……”
    在蘇白的娓娓道來下,那一幅幅畫麵撲麵而來。
    穿過歲月的陰霾,卸下時間的鐐銬。
    所有人仿佛穿越到了百多年前的那座縣城的戲園子裏。
    此時戲園子的後台裏,正發生著一場對話。
    “……師傅!你當真要給那些鬼子唱戲嗎?!”
    小生死死地咬著後槽牙,眼睛睜得很大,一眨不眨地盯著梳妝桌前的人,眼中的淚早已盈滿,隻一下,就簌簌地落下來。
    裴晏之臉上是帶著淺淺的笑,執筆描眉的手端得很穩,細細描繪出一道彎彎的弧線,柔美中還帶著一絲男子的瀟灑的韻味。
    “師傅!”
    見他不答話,小生抱著戲服的手倏地攥緊,語氣焦急了些許。
    “噓~”
    “戲一旦開場,就是沒有人看也要唱完。”
    裴晏之微微側過臉,在暈黃的燈光下開始描另一道眉,一切如常,無端地,動作卻透出寂寥與悲傷。
    “你呀!”
    小生見裴晏之水米不進,憤憤地把戲服往梳妝台上一丟,跑走了。
    裴晏之近乎虔誠地把眉筆端正放回原位,手指一寸一寸,動作輕柔地把戲服上小生掐起的褶子細細抹平。
    …
    戲院的戲台上唱著悲歡離合的《桃花扇》。
    方寸戲台上,隻見裴晏之水袖柔婉,昆腔曼妙。
    在一眾叫好聲中,生生演活了那敢愛敢恨,不怕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
    你方唱罷我登場,隻是,不知這戲裏戲外唱的是誰的悲歡,誰的離合?
    然,家國破碎,山河飄零,孰能幸免。
    戲一折,水袖起落。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惡鬼當道。
    戲院裏燈火通明,鬼子都坐在台下,喝著酒吃著肉,放肆談笑。
    情字難落墨,他唱須以血來和。
    他終是又唱起了這一折戲,——可是,台下看戲的人卻已不在了。
    鼓聲急切,唱腔越發悲憤,台下人竟也聽得入迷,呆呆地望著戲台上的那一幕離別歌。
    台上,“李香君”猛地一揮袖,大喝一聲:“點火!”
    這一聲,不是清麗柔妙的昆腔,而是鏗鏘的男子的聲音!
    與此同時。
    門窗燃起火焰,順著窗台地板上的油一點點蔓延開來,門窗被堵得嚴嚴實實。
    縣民們早已在整座戲院內潑了油!
    樓裏隻剩鬼子和裴晏之。
    台下之人慌慌張張地站起,驚恐得如無頭蒼蠅一般,四下找尋著出口,碰灑了茶杯,撞翻了桌子。
    一時間台下亂作一團,吵吵嚷嚷。
    火光把戲台映得通亮,煙霧不覺間悠悠騰起。
    在一片模糊的霧色中,水袖戲服若隱若現,嘈雜聲中隱隱能聽見那一曲《桃花扇》,道: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
    這一幕畫麵,如同夢境一般,似夢似幻。
    但又真切地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他們都生於和平年代,隻從課本上了解過先輩們曾經經曆過的事情。
    此刻,他們在蘇白的講述下,仿佛真的在經曆那種種事情。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蘇白的聲音出現了一絲絲顫抖。
    那顫抖的聲音,似乎是在訴說著命運的不公。
    這是一個美好的愛國故事。
    但能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結局多半是悲壯的。
    裴晏之早已準備和那群鬼子同歸於盡。
    “戲一開腔,八方來聽,一方為人,三方為鬼,四方為神,人不聽,不代表鬼不聽。”
    “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戲隻要開始了,就不能停,哪怕沒有人聽,也要唱完,因為人不聽,不代表鬼神不聽。”
    “故,樓塌了,戲卻未終。”
    “都道戲子無情,可怎知,戲子也有心。”
    “戲幕起,戲幕落,終是客。”
    “裴晏之最終和那群鬼子葬身火海,成為曆史的過客。”
    蘇白講述到這裏的時候,眼睛裏已經泛著淚花。
    而所有人聽到那句“葬身火海”時,心中猛然一顫。
    裴晏之為了國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為了國家能付出的代價都不一樣,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達成的效果也不同。
    有人付出了生命,可能僅僅激起了一點點水花。
    有人付出極小代價,就對局勢造成驚天逆轉。
    但是最終取得了勝利,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是血肉長城捍衛了華夏民族的延續。
    也正是因為有無數位裴晏之這樣的存在,華夏民族才能延續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