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武夫修道之別,劍術槍術之爭

字數:4329   加入書籤

A+A-


    陳百裏縱馬上前,隻見前方是個身穿黑衣的少年,少年英姿勃發,劍氣凜然。
    正如士兵所言,對方手持長劍,欲以一己之身抵擋三千鐵騎。
    “韓當興攜湛瀘劍而來,領教大秦鐵騎之神威。”那少年大聲說道。此人便是張善,為掩人耳目,化名韓當興。
    “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當年五大名劍之首,如今劍譜之上排名第十三的湛盧?”陳百裏問道。
    他雖是軍旅出身,卻十分喜歡打聽江湖之上的傳聞,對天下的名劍也知之甚詳。
    “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今日,便用爾等試劍。”少年說道。
    “哼,老子從軍二十餘載,屍山血海的戰場都見過,就憑你一個乳臭未幹的黃口小兒,也敢在老子麵前放肆?”
    陳百裏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秦人,但卻是在秦國長大。少年從軍的他便屢建戰功。
    隻可惜他雖然作戰勇猛,卻殘暴成性,每下一城,每到一地,都會縱兵屠戮百姓。
    天下人聞風喪膽,無不望而卻步,久而久之,便得了一個“奪命判官”的名號。
    他也因此毀譽參半,功過相當。在軍中摸爬滾打了十餘年,也隻能做個百夫長。
    滅六國時,秦王告誡眾軍入城之後,以之後以安撫為主。
    陳百裏這樣殘暴之人,漸漸沒有了用武之地。秦國的軍中上上下下,都對其嗤之以鼻。
    走投無路的他隻能去投靠趙高,混了個奮威校尉。雖然是個不入流的小官,也算是有了正式的官職。
    其實陳百裏能得到趙高的青睞,並不是他會阿諛奉承,而是他的武藝極為出眾。
    在秦國一統之後,趙高的野心也漸漸開始膨脹。利用職務之便,搜羅天下高手以為己用。
    也有人質疑趙高的用人之道,趙高說道:“本官用人,論才不論德。他們都是殺人的劍,隻需要聽令行事便可。”
    趙高的來者不拒,也讓他麾下的暗影變得異常的強大。那些被名門正派稱為異類,那些官場中的失意之人,全都投入他的麾下。
    陳百裏這樣一個被世人唾棄的屠夫,卻能在趙高這裏得到很高的職位,足見其過人之處。
    “試劍?也好,既然你承認殺死新鄭縣令,老子這一趟也不算白來。既然你想戰,老子就陪你玩兒玩兒。”說著他便從己方陣營之中,選出十人上前迎敵。
    秦軍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人,兩伍為一什,設什長一人。伍是秦軍編製中最下等的,但也是最重要的。他們以五人為一組,相互合作,共同殺敵。
    十名騎兵在什長的指揮之下,排列出三角陣型,這是秦軍常用的陣法之一,也是最具威力的陣法。
    這是張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鬥,也是湛盧劍在他手中初試鋒芒。
    秦軍百年來鮮有敗績,所以每個秦軍士兵在麵對敵人時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在他們看來,帝國是戰無不勝的,秦軍是所向無敵的。
    不管是陳百裏,陳岩,或是任何一個普通的士兵,都未將張善放在眼裏。
    是啊,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獨身來到千軍萬馬之前。
    這無異於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進攻。”
    隨著陳百裏的一聲令下,秦軍的號角開始響起,十名騎兵如同黑雲一般,朝著張善壓迫而來。
    “湛瀘,起。”
    隨著張善的一聲呼喚,湛瀘劍掙脫劍鞘,朝著十名秦軍士兵飛馳而去。
    隻是一個瞬間,十名秦軍士兵紛紛從馬上墜落,血濺當場。湛瀘劍速度極快,根本不給他們的反應的機會。
    “三品?這新鄭城中,居然還有這樣的高手。”陳百裏看著張善,難以置信的說道。
    “傳聞天下武夫共分九品,九品最弱,一品最強。一品又分為四境,分別是搬山境、萬象境、長生境、逍遙境。他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實力?”陳岩說道。
    “老子縱橫疆場多年,這點眼裏還是有的。”陳百裏不耐煩的說道。
    陳岩連忙附和道:“那是自然......”
    陳百裏縱馬上前說道:“禦劍之術?天下隻有一品高手,能夠施展,湛盧之中雖有劍靈,但你小小年紀,能達到現在的境界,已是不易。”
    “依你之見,我一人一劍,能否活著從這裏走出去?”張善問道。
    “你,以及你背後的人,都得死。”陳百裏的眼神漸漸變得冷峻,眼中充滿寒意。
    他十二歲便開始上戰場,殺人,能夠給予他無窮的快感,讓他在灰暗的人生中找到一絲慰藉。
    即便這樣的快感和慰藉,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和死亡之上,他也毫不在乎。
    “我背後之人?”
    “孤身斷後,勇氣可嘉。隻是你做的這一切毫無用處,三百人,在我的一千鐵騎麵前,能支撐多久?一個時辰?”
    “你.......一早就知道?”張善驚訝之餘,咬牙切齒的說道。
    “哼,真當老子是莽夫?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若是不了解梅山之上的情況,老子又怎會貿然出兵?”
    陳百裏在出兵之前,就派人前往梅山打探情報。以他多年來與六國餘孽對戰的經曆,知道除了這樣的事情,對方一定是有組織的。
    果不其然,張善的所有謀劃都被陳百裏一一識破,幾乎要全軍覆沒。
    張善雖然對麾下的戰力十分自信,但也不認為他們能從全副武裝的,橫掃六國的秦軍手中,活著逃出來。
    眼見多年的辛苦化為泡影,張善心中五味雜陳。不止是深陷絕境的悲傷,還是壯誌未酬的蒼涼。
    “列陣。”
    陳百裏的一聲令下,兩千秦軍列陣以待。他們都是百戰歸來的勇士,也是秦國吞滅六國最大的底氣所在。
    “能見識到秦軍鐵騎,韓當興此生無憾。”張良橫劍在手,冷冷的說道。
    “取烈焰槍,老子要與他過過招。這麽年輕的三品高手,天下罕見。”陳百裏說道。
    他的言語之中,滿是對張善的讚許。他雖然是戰場悍將,但也對武學有著狂熱的愛好。
    修仙之人有兩途,身前成仙和死後成神,但真正能成仙成神的畢竟是少數。
    凡人千千萬,能有仙緣有根骨的人也是少數,所以武夫也是修煉的一種途徑。
    相比修仙,武夫的修煉更加的難以提升,能達到一品之人屈指可數。二品就已經絕世高手。三品以下,才是人生常態。
    純正武夫與修仙之人不同,他們沒有秘術和法寶依靠,隻能靠自身努力以及日複一日的修行方能達到,這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修仙之人,必出玄門之內。學武之人,起於實戰之中。
    一直以來,玄門大宗壟斷著修仙的秘籍法寶,讓普通人望而不及。玄門收徒,收的都是根骨奇佳之輩。
    對於普通人而言,卻不是出路。因此,江湖之中便出現了一些純武學的門派,他們雖算不上有教無類,但收徒的標準卻不似玄門那般嚴格。
    而陳百裏和他的師父,便是出自這一派,武夫雖然修煉速度較慢,但達到一品境界,依舊可以長生逍遙。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