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裏江山 第191節

字數:7087   加入書籤

A+A-




    秦王為了讓五國聯軍退兵,許諾讓信陵君魏無忌成為魏王,並且簽訂合約,與魏國永世交好,不會進攻魏國。哪怕秦國將來統一了天下,也會讓魏國成為秦國的附屬國,不廢除魏王之位。
    魏國上下大驚失色。
    蔡澤又發動在魏國的釘子,拿出重金傳播謠言,說魏國士人都認為這件事對魏國很好,他們很支持。
    秦國勢大不可避免,這次五國合縱攻打秦國也不一定能贏。如果接受秦國的條件,那麽魏國就等於永遠高枕無憂,就算改朝換代,魏國還是魏國,魏國的貴族還是魏國的貴族。
    當周王室的魏國,和當秦王室的魏國其實沒什麽區別不是嗎?
    而且魏無忌確實比如今的魏王強大許多,即便是秦國人毀約,讓信陵君當魏王的好處也很大。
    誰不希望信陵君當魏王?魏國人就很想。
    魏王也知道信陵君在魏國的聲望,知道很多人都想讓信陵君當魏王。
    甚至他自己內心都認為,如果信陵君當了魏王,恐怕比他當魏王對魏國更好。
    但正是因為如此,魏王絕不可能讓信陵君當魏王。否則他成了什麽?
    這顆離間計的種子終於萌發,蔡澤準備了幾年的謠言在這一刻露出了毒牙,朝著魏王和信陵君的關係咬下。
    魏王命令退兵,讓信陵君回國解釋這件事。
    當然,魏王隻是說現在到處傳言,信陵君想要借由率領五國聯軍攻打秦國的機會逼宮篡位。他信任信陵君,希望信陵君能回魏國把這件事好好說清楚。
    他不懷疑信陵君,但信陵君如果不回去,那就是信陵君心裏有鬼。
    魏無忌當然問心無愧,他原本打算立刻回魏國解釋,並且繼續勸說魏王出兵。
    現在五國合縱聯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怎麽能中途而廢?
    聽聞秦王病危,新王準備繼位。如果不趁著秦國新舊秦王相交的機會出兵,那麽五國恐怕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但信陵君的門客不願意。
    他們一身榮辱都係於信陵君一人,一旦信陵君身死,他們肯定也隻能跟著一同死或者四處逃竄。
    就算不說他們自己的未來。他們不相信魏王。信陵君一旦回到魏國,恐怕就會人頭落地。他們怎麽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敬仰的人身赴死地?
    信陵君有許多門客,品德高尚品德低劣的都有,但他們都為信陵君著想。
    蔡澤利用了信陵君門客太多人心不齊,專門收買了其中膽小的、或者對魏國沒什麽好感的人,讓他們在信陵君門客中傳播“信陵君回到魏國一定會被魏王殺掉”的慌亂情緒。
    “不要讓信陵君回魏國。一旦信陵君回到魏國,他就再也無法離開魏國了!”
    這件事也是事實,所以才能這麽快地讓信陵君的門客達成共識。
    最終信陵君最信任的門客勸說信陵君:“你如果回魏國,正嫉妒你的魏王一定會殺了你,魏國就會危亡;但若你躲在其他國家,等魏王冷靜下來就會請你回去,你和魏王重歸於好,魏國才會無恙。”
    信陵君很聰明,他被說服了。
    他也猜到,自己回魏國,最好的是被囚禁,最差就是被殺掉。
    他為了魏國不懼怕被殺,但這時候魏王如果兄弟相殘,以他的聲望,說不定會像趙王殺朱襄一樣,引發魏國的動蕩。
    為了魏國,他不能讓魏王殺掉,他隻能逃走。
    而當魏王意識到了錯誤,確實也會與他和好,迎他回魏國。雖然那時候,他們已經錯過了攻打秦國的最佳時機。
    信陵君苦笑不已:“最終秦國勢大不可避免嗎?”
    信陵君看著自己的帥印,看著自己的帥旗,看著印著“魏”的旗幟,淚流滿麵。
    他從未想過與兄長爭奪王位。這麽多年過去了,他為兄長做得還不夠多嗎?為什麽兄長還是不信他?
    “如果秦國勢大,魏國一定會被滅。魏國都被滅了,爭奪王位還有意義嗎?”魏無忌捂著臉,淚水從指縫中溢出。
    他知道,自己一旦從這裏離開,恐怕他的雄心壯誌也再也無用。
    就算魏王醒悟,他也沒有再幫助魏國的機會。因為秦國不會再給六國這個機會。
    “信陵君,不用這麽悲觀。秦太子也已經年老,秦國國君可能盡快就會再次更替,我們還有機會。”有門客不能理解信陵君的悲觀。
    信陵君苦笑:“如今的秦王和即將繼任的秦王不一樣,如今的秦太子和下一代秦太子也不一樣。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
    待秦太子登基之後,他絕對不會像如今的老秦王一樣大權獨握,而是會在自己剛一繼位,就將權力分給如今的公子子楚、以後的太子子楚。
    當他去世,太子子楚繼位的時候,秦國不會有任何動蕩。
    甚至如果朱襄公的外甥公子政沒有夭折,能夠順利長大。將來子楚將秦王之位傳給公子政,秦國也不會出現任何可乘之機。
    信陵君看得很清楚。老秦王快要病死前為何秦國有那麽大的改變?因為老秦王自己也知道,他的死去,就是昭示著秦國舊統治集團的落幕。
    當太子柱繼位,秦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統治集團。
    新舊交替,秦國一定會有很多錯漏,朝政一定會變得混亂,士氣甚至也可能低落。
    而且廉頗畢竟是趙將。即便李牧已經展現出他能帶領好秦人,但廉頗不一定。
    這麽好的機會,這麽好的機會……這甚至可能是六國削弱秦國、讓秦國回到函穀關的唯一的機會!
    “為什麽,為什麽……”信陵君的哽咽變成嚎啕大哭,他不能理解這件事,不能理解啊。
    就算魏王猜忌他,為何不能等這件事結束之後再猜忌?為什麽非要在這個最重要的時機猜忌?難道魏王看不出這一定是秦國的離間計嗎?這時候五國聯軍分崩離析,隻有秦國人能得利!
    魏無忌感到深深的絕望。
    他模糊的視線中突然出現了朱襄的身影,那個他沒機會見太多麵、說太多話,但已經被他視作友人的身影。
    當初朱襄離開趙國的時候,是不是就和他現在掛印離開時一樣絕望?
    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
    公元前255年,本來應該是秦國奪取九鼎,在法理上實現了可以名正言順討伐天下的一年。
    但這個時空,邯鄲之戰沒有發生,老秦王對內對外政策上都沒有失誤,還擁有了朱襄、藺贄、蔡澤、李牧、廉頗等名臣良將,對六國的威脅大大增加。
    明明秦國更強大了,今年伐周取得的戰果還不如原本時空。
    六國再次短暫聯合,要將秦國趕回函穀關。
    被李牧阻了一手,原本楚國會參與的五國聯軍,現在齊國加入,仍舊是五國聯軍。名譽天下的信陵君魏無忌帶領著門客們身先士卒,冒著石塊和箭雨衝殺在最前方,極大鼓舞了五國聯軍的士氣,將圍攻洛邑的秦軍打退。
    秦軍很多年沒有遭遇如此大的失敗。這場戰役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五國聯軍的士氣。
    魏無忌已經和其他四國帶兵主將商量好,向西乘勝追擊,將被秦國占領的原三晉之地搶回來。
    但當魏王收走魏無忌的兵權,並命令魏國退兵時,這一切都成了泡影。
    魏國退兵後,韓王立刻就宣布退兵。
    魏國、韓國、趙國都和秦國接壤。當秦國已經占領了上黨高地之後,魏國、韓國和秦國之間已經基本沒有大的山川河流阻攔,秦國隨時可以出兵滅掉這兩個國家。
    現在秦國不出兵,不是打不過,隻是擔心吞下去會消化不良。
    但如果魏國和韓國做得過分了,秦國一定會給這兩個國家一個教訓。之前魏國是聯軍的主推手,如果秦人發怒,還有魏國頂著,韓王才敢跟著一起去敲邊鼓。
    現在魏國退縮了,韓王當然立刻退縮,還派人向秦王送信,說自己錯了,等新王繼位,一定親自去向秦王朝賀。
    這謙卑的姿態,就差沒直說,我韓國想當秦國的附屬國了。
    韓非得知此事後,病得在床榻上躺了很久。他唯一會與他辯論的好友李斯趁機照顧他,與他關係拉近不少。
    韓非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且他本來也比較認可李斯的才華。雖然李斯的才華遠遠不如他,但比起鹹陽學宮大部分庸才還是好多了。
    所以韓非在病床上感動地說,一定會想辦法完成好友李斯的願望,等朱襄公閑下來之後,就求朱襄公給李斯一個拜見的機會。
    李斯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他在韓非那裏做低伏小這麽久,練就了一副韓非說完上半句,他就能知道韓非下半句說什麽,可以立刻出言反駁的厲害本事。現在終於快得償夙願了。
    可惜如今朱襄公在鹹陽宮,他可能要等到新秦王繼位之後,才有機會見到朱襄公了。
    五國聯軍退了兩家,剩下趙、燕、齊三國麵麵相覷。
    齊國的卿大夫們早就被秦國送來的重金腐蝕得差不多了,以前一直遊走在合縱邊緣。現在他們一看,如果還要打下去,恐怕要自己挑大梁,立刻也想退縮了。
    隻剩下趙、燕、齊三國在那裏撐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糧草。
    之前趙國即將發生了大饑荒,廉頗才去搶掠燕國。現在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失去的人口和荒廢的土地都需要時間恢複。再加上兩國的政治都有長時間的動蕩,民眾休養生息的時間並不夠,所以糧草很不充足。
    齊國在管仲當政的時候還比較重視農業生產,但之後齊國人發現海鹽等商業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富裕,再加上齊國土地鹽堿化嚴重,如果需要提高可耕種麵積需要國家出麵修建水利。齊國貴族肯定不願意花這個錢,所以齊國現在社會結構是以經商為主,糧食較為依賴進口。
    魏國和韓國別看如今國土麵積並不大,卻是五國聯軍中主要提供糧草的國家。他們一退出,聯軍立刻缺糧了。
    李牧冒險北渡逼迫楚王按兵不動,觀察到五國聯軍的糧草問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楚國占有淮水以南長江以北大片耕種地區,糧草十分充足。隻要不讓楚國入盟,以魏韓兩國的糧草,五國聯軍支撐不了多久。
    即便蔡澤的離間計沒有奏效,魏無忌真能率領五國聯軍西征,糧草不足這件事也能成為引爆五國聯軍的一個關鍵點。
    秦國與六國對抗,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為生死存亡的契機。對五國聯軍,秦國當然不會隻用蔡澤離間計這一個手段。
    離間計可能會讓五國聯軍群龍無首,廉頗和白起的震懾能降低五國聯軍的士氣,糧草的隱患讓五國聯軍即使取勝也不能持久……這些都是秦國組合計謀的一環。
    這些組合計謀甚至不是秦國這群人才商議後決定,而是做了自己權力範圍內能做到的事,然後依靠賢臣良將之間的默契,和秦王強大而敏銳的觀察、統率能力,瓦解了五國聯軍合縱。
    最終,齊國也退出了合縱。燕趙本就有仇,沒有其他國家作為緩衝,他們也立刻分道揚鑣。
    轟轟烈烈的合縱在打下一次打勝仗之後,在戰場上沒有任何失利的前提下就分崩離析。
    這對秦國而言是最好的結果,就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與趙國為敵的廉頗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來打仗呢,仗在哪?
    別說廉頗,等著立軍功的秦國將士們也很不高興。
    當五國聯軍隻剩下三國的時候,他們十分高興;當齊國也跑了的時候,他們摩拳擦掌;當趙燕聯軍也一哄而散,他們懵了。
    別跑啊!跑了我們軍功怎麽辦?
    周赧王更懵。
    等等,你們都跑了,洛邑怎麽辦?本王怎麽辦?秦國人的軍隊還沒退呢!
    東周時,周王在自己寥寥無幾的直屬土地上進行了最後一次分封。
    最初,周考王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而後周王又將東西周分立,西周公國的國都是舊國都洛邑,東周公國定都於鞏。
    自這次分封後,周王自己就完全沒有土地了,寄居於東周公國。
    這時的“東周”“西周”就是指東周國和西周國,不是朝代劃分的“東周”和“西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