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輔助動力係統
字數:5514 加入書籤
裝備武器設計完畢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能源問題。
晶核作為一種原生態生物能,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像電能那樣複雜的轉換器。
這也是東方辰一直以來鍾愛晶核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現在實現了老鼠的零幹預散養,晶核已經完全變成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不過輕型鎧甲和機甲上使用晶核能量,有諸多問題。
其一是本身鎧甲和機甲可攜帶的能量棒是有限的,並且無法在執行任務時獨立更換。這種情況下待機時間短就很尷尬,萬一能量耗盡就隻能拋錨在半路上。
其二是爆發力不夠。晶核能量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能量,機甲在戰鬥中依靠的是爆發力。幾噸重的機甲想要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迅速移動、迅速出擊,就需要在瞬間消耗大量的能量。晶核生產的能量棒沒有這麽大的峰值,就需要至少幾秒鍾的蓄能。
可這個蓄能的過程就非常危險了,這幾乎會導致整個戰鬥的失利。
而且這種爆發性使用能量的過程,損耗也是非常大的,會進一步縮短能量棒的工作時長。
當然了,更高階的晶核也許可以解決這一點。
但人工製造高階晶核實在是太困難了,而且成本奇高。
1000顆一階晶核可以合成出1顆2階晶核。
1000顆二階晶核可以合成出1顆3階晶核。
以此類推。
而且這對用於合成要用的主晶核要求非常高,體積太小、品質太差容易碎裂。
再加上想要為機甲提供優質的爆發力,晶核的品質最少要到4階,最好是5階。
一個五階晶核需要多少1階晶核才能合成出來呢?
答案是:至少1萬億枚1階晶核。
先不說這枚5階晶核能不能造出來,就先說這台造價超過1萬億的機甲有沒有人買得起呢?答案顯然是沒有。
沒人買得起的東西造出來有什麽用呢?
所以隻能尋找其他的辦法。
目前已知最好的替代方案,就是核聚變電池。
核能比生物能的層級要高,並且能量密度要大不知道多少倍。
使用核聚變電池必然能夠解決續航問題。
可核聚變電池也有他的問題。
那就是它可以轉化為電能,動能,但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物能。
也就是說它沒辦法直接給能量棒充能。
否則的話東方辰直接建造發電室好了,還用得著四處回收晶核嗎?
可如果把機甲設計成純電能驅動的形式,那簡直是一個災難。
每一個機甲部位都需要增加非常龐大的、密度非常高的電子器件,還有連接這些器件的導線。這玩意效率低、功耗高、散熱嚴重,故障率還高。
並且部件越多,使用環境越差,故障率就會呈指數級上升。
這種東西放在無塵車間裏小心伺候著,還能勉強用用。要放在戰鬥中,結果真不敢想象。
設想一下,對方機甲一拳打過來了,我方機甲中控製移動的芯片這時候因為散熱不好導致宕機了……,後麵的畫麵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至始至終,除了基地內部供電以外,東方辰從來不在裝備中使用電能。
大到飛行器,小到植入眼中的數字眼瞳、二代骨麥,清一色使用的都是生物能。
總的來說核聚變電池是個好東西,但要是把它作為機甲的主動力,不行。
東方辰經過反複的琢磨,想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那就是依托核聚變電池為機甲構建一套輔助動力係統,配合機甲主控完成複雜動作。
原理很簡單,核聚變電池隻負責機甲手部、腳步幾個關鍵位置的移動加速。
例如機甲要出拳,主控發出指令,手臂擺好出拳姿勢,但在出拳的瞬間,核聚變電池給予手臂一個瞬時的反向衝量,從而實現快速出拳的效果。
其他動作諸如奔跑、跳躍、踢腿、閃躲……等運動姿勢,都可以通過調節核聚變電池的輸出來實現相應動作。
這樣的話,能量棒儲存的能量就可以支持機甲戰鬥更長的時間。
另外一方麵,當機甲轉變為裝甲車或者飛行器的形態時,也可以由核聚變電池提供動力輸出。這樣即使機甲的能量棒耗盡,也不至於拋錨到路上。
如此,能量問題就順利解決了。
裝備武器設計完畢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能源問題。
晶核作為一種原生態生物能,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像電能那樣複雜的轉換器。
這也是東方辰一直以來鍾愛晶核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現在實現了老鼠的零幹預散養,晶核已經完全變成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不過輕型鎧甲和機甲上使用晶核能量,有諸多問題。
其一是本身鎧甲和機甲可攜帶的能量棒是有限的,並且無法在執行任務時獨立更換。這種情況下待機時間短就很尷尬,萬一能量耗盡就隻能拋錨在半路上。
其二是爆發力不夠。晶核能量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能量,機甲在戰鬥中依靠的是爆發力。幾噸重的機甲想要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迅速移動、迅速出擊,就需要在瞬間消耗大量的能量。晶核生產的能量棒沒有這麽大的峰值,就需要至少幾秒鍾的蓄能。
可這個蓄能的過程就非常危險了,這幾乎會導致整個戰鬥的失利。
而且這種爆發性使用能量的過程,損耗也是非常大的,會進一步縮短能量棒的工作時長。
當然了,更高階的晶核也許可以解決這一點。
但人工製造高階晶核實在是太困難了,而且成本奇高。
1000顆一階晶核可以合成出1顆2階晶核。
1000顆二階晶核可以合成出1顆3階晶核。
以此類推。
而且這對用於合成要用的主晶核要求非常高,體積太小、品質太差容易碎裂。
再加上想要為機甲提供優質的爆發力,晶核的品質最少要到4階,最好是5階。
一個五階晶核需要多少1階晶核才能合成出來呢?
答案是:至少1萬億枚1階晶核。
先不說這枚5階晶核能不能造出來,就先說這台造價超過1萬億的機甲有沒有人買得起呢?答案顯然是沒有。
沒人買得起的東西造出來有什麽用呢?
所以隻能尋找其他的辦法。
目前已知最好的替代方案,就是核聚變電池。
核能比生物能的層級要高,並且能量密度要大不知道多少倍。
使用核聚變電池必然能夠解決續航問題。
可核聚變電池也有他的問題。
那就是它可以轉化為電能,動能,但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物能。
也就是說它沒辦法直接給能量棒充能。
否則的話東方辰直接建造發電室好了,還用得著四處回收晶核嗎?
可如果把機甲設計成純電能驅動的形式,那簡直是一個災難。
每一個機甲部位都需要增加非常龐大的、密度非常高的電子器件,還有連接這些器件的導線。這玩意效率低、功耗高、散熱嚴重,故障率還高。
並且部件越多,使用環境越差,故障率就會呈指數級上升。
這種東西放在無塵車間裏小心伺候著,還能勉強用用。要放在戰鬥中,結果真不敢想象。
設想一下,對方機甲一拳打過來了,我方機甲中控製移動的芯片這時候因為散熱不好導致宕機了……,後麵的畫麵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至始至終,除了基地內部供電以外,東方辰從來不在裝備中使用電能。
大到飛行器,小到植入眼中的數字眼瞳、二代骨麥,清一色使用的都是生物能。
總的來說核聚變電池是個好東西,但要是把它作為機甲的主動力,不行。
東方辰經過反複的琢磨,想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那就是依托核聚變電池為機甲構建一套輔助動力係統,配合機甲主控完成複雜動作。
原理很簡單,核聚變電池隻負責機甲手部、腳步幾個關鍵位置的移動加速。
例如機甲要出拳,主控發出指令,手臂擺好出拳姿勢,但在出拳的瞬間,核聚變電池給予手臂一個瞬時的反向衝量,從而實現快速出拳的效果。
其他動作諸如奔跑、跳躍、踢腿、閃躲……等運動姿勢,都可以通過調節核聚變電池的輸出來實現相應動作。
這樣的話,能量棒儲存的能量就可以支持機甲戰鬥更長的時間。
另外一方麵,當機甲轉變為裝甲車或者飛行器的形態時,也可以由核聚變電池提供動力輸出。這樣即使機甲的能量棒耗盡,也不至於拋錨到路上。
如此,能量問題就順利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