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暫時過渡一下

字數:6196   加入書籤

A+A-


    工蜂機器人的數量,決定了物資采集速度和空間站的搭建速度。
    雖然前期等的時間長了一些,但後麵就舒坦了。
    “現在六個環形艙都配置好了嗎?”東方辰問道。
    “都配置好了。每個環形艙配備了36艘小型無人運載飛船,6個環形艙合計共216艘。每艘飛船配備工蜂機器人3000隻,合計64萬8千隻。”
    “此外,環形艙中還另外配備了生產專用工蜂機器人合計100萬隻。”小琳匯報道。
    “非常好!”東方辰心裏很舒坦。
    之前搭建環形艙的時候,有多少工蜂機器人工作?
    滿打滿算6400隻!
    而現在工蜂機器人的數量接近200萬隻,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以說現在空間站的生產速度,完全能與地麵上的蜂蟻機器人相媲美了。
    但前提條件是不缺物資的情況下。
    當然了,短期內藍星軌道上的各種太空垃圾還是夠用的。
    “接下來搭建第二節環形艙的話,你預計需要多少時間?”東方辰問道。
    “這取決於環形艙的類型。”小琳答道。
    “我計劃將第二節環形艙作為微型太空飛船生產艙。”東方辰回道。
    “如果是作為飛船生產艙的話,預計3天可以完成。”小琳答道。
    現在工蜂機器人的數量增加了300多倍,理論上搭建速度也應該提升300多倍。
    也就是說原先20個月完成的環形艙搭建工作,現在隻需要2天就可以完成。
    隻不過設備生產艙裏麵的配套生產線也需要構建,所以時間會稍微長一些。
    但對於東方辰來說,3天簡直太快了,快到飛起。
    “好,開始構建吧!”東方辰說道。
    “司令官閣下,在開始之前需要您確定技術路線。”小琳答道。
    所謂飛船的技術路線,主要是引擎類型、材料類型、武器類型等。不同的路線就需要不同的生產線。
    “好,需要確定哪些東西,一樣樣來吧!”東方辰懶得看文檔,直接讓小琳一項項報給他。
    “首先是引擎類型。”小琳說道。
    屏幕中出現一個列表,羅列著可用的引擎類型。
    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目前可用的動力引擎有:
    核動力引擎、晶核動力引擎、太陽能動力引擎三種。
    太陽能動力引擎就是雞肋,完全不考慮。
    其實就是在核能和晶核生物能之間進行選擇。
    核能的好處是不用依賴地麵供給晶核,能量穩定、持久。
    但缺點前麵提到過。
    核能需要轉換成電能才能使用。
    電能使用起來非常的複雜,中間需要繁瑣的轉換電路和電子元器件。這些東西轉化率低、能耗高、發熱量大、故障率高,使用起來簡直是一場災難。
    太空環境比地麵還要惡劣複雜,電子元器件非常容易出現故障而損壞。
    此外就是結構複雜。飛船中每增加一個功能,就需要增加大量的線路和元器件。元器件越多,出現故障的概率就越高,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所以核能雖好,但用起來麻煩多多。
    晶核沒有這些問題,但就一點,需要通過地麵供給。
    可現在天狼星殘存者還沒有消滅,空間站的存在不能暴露。
    所以使用晶核風險非常大。
    可能大家會疑惑,空間站就暴露在太空中。既然天狼星殘存者在月球監控藍星,為什麽發現不了?
    這個問題前麵提到過,天狼星殘存者並不是通過眼睛來監控藍星的,而是通過地麵的末尼教分子。
    蒙卡提到過,末尼教分子和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身體會向外釋放一種電磁波。而天狼星殘存者可以通過接收這些電磁波來掌握地麵情況。
    也就是說天狼星的認知不會超過地麵末尼教分子認知的總和。
    末尼教分子不知道的情報,天狼星殘存者是不知道的。
    所以,隻要東方辰不直接與空間站之間產生聯係,不向太空頻繁運送物資,就不會有人發現。
    現在看來核動力引擎和晶核動力引擎都有明顯的弊端。
    這就有點尷尬了。
    “哎!現在要是振晶可以使用就好了。”東方辰歎了口氣。
    現在他沒得選。振晶想要使用,就必須在近太陽軌道搭建光晶板充能站。
    但要在太陽能軌道附近搭建充能站,就必須先製造一批太空飛船。
    所以,他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先暫時使用核能過渡一下。
    等振晶、光晶板運到空間站,並成功搭建出充能站,才能開始製造可實用的太空飛船。
    工蜂機器人的數量,決定了物資采集速度和空間站的搭建速度。
    雖然前期等的時間長了一些,但後麵就舒坦了。
    “現在六個環形艙都配置好了嗎?”東方辰問道。
    “都配置好了。每個環形艙配備了36艘小型無人運載飛船,6個環形艙合計共216艘。每艘飛船配備工蜂機器人3000隻,合計64萬8千隻。”
    “此外,環形艙中還另外配備了生產專用工蜂機器人合計100萬隻。”小琳匯報道。
    “非常好!”東方辰心裏很舒坦。
    之前搭建環形艙的時候,有多少工蜂機器人工作?
    滿打滿算6400隻!
    而現在工蜂機器人的數量接近200萬隻,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以說現在空間站的生產速度,完全能與地麵上的蜂蟻機器人相媲美了。
    但前提條件是不缺物資的情況下。
    當然了,短期內藍星軌道上的各種太空垃圾還是夠用的。
    “接下來搭建第二節環形艙的話,你預計需要多少時間?”東方辰問道。
    “這取決於環形艙的類型。”小琳答道。
    “我計劃將第二節環形艙作為微型太空飛船生產艙。”東方辰回道。
    “如果是作為飛船生產艙的話,預計3天可以完成。”小琳答道。
    現在工蜂機器人的數量增加了300多倍,理論上搭建速度也應該提升300多倍。
    也就是說原先20個月完成的環形艙搭建工作,現在隻需要2天就可以完成。
    隻不過設備生產艙裏麵的配套生產線也需要構建,所以時間會稍微長一些。
    但對於東方辰來說,3天簡直太快了,快到飛起。
    “好,開始構建吧!”東方辰說道。
    “司令官閣下,在開始之前需要您確定技術路線。”小琳答道。
    所謂飛船的技術路線,主要是引擎類型、材料類型、武器類型等。不同的路線就需要不同的生產線。
    “好,需要確定哪些東西,一樣樣來吧!”東方辰懶得看文檔,直接讓小琳一項項報給他。
    “首先是引擎類型。”小琳說道。
    屏幕中出現一個列表,羅列著可用的引擎類型。
    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目前可用的動力引擎有:
    核動力引擎、晶核動力引擎、太陽能動力引擎三種。
    太陽能動力引擎就是雞肋,完全不考慮。
    其實就是在核能和晶核生物能之間進行選擇。
    核能的好處是不用依賴地麵供給晶核,能量穩定、持久。
    但缺點前麵提到過。
    核能需要轉換成電能才能使用。
    電能使用起來非常的複雜,中間需要繁瑣的轉換電路和電子元器件。這些東西轉化率低、能耗高、發熱量大、故障率高,使用起來簡直是一場災難。
    太空環境比地麵還要惡劣複雜,電子元器件非常容易出現故障而損壞。
    此外就是結構複雜。飛船中每增加一個功能,就需要增加大量的線路和元器件。元器件越多,出現故障的概率就越高,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所以核能雖好,但用起來麻煩多多。
    晶核沒有這些問題,但就一點,需要通過地麵供給。
    可現在天狼星殘存者還沒有消滅,空間站的存在不能暴露。
    所以使用晶核風險非常大。
    可能大家會疑惑,空間站就暴露在太空中。既然天狼星殘存者在月球監控藍星,為什麽發現不了?
    這個問題前麵提到過,天狼星殘存者並不是通過眼睛來監控藍星的,而是通過地麵的末尼教分子。
    蒙卡提到過,末尼教分子和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身體會向外釋放一種電磁波。而天狼星殘存者可以通過接收這些電磁波來掌握地麵情況。
    也就是說天狼星的認知不會超過地麵末尼教分子認知的總和。
    末尼教分子不知道的情報,天狼星殘存者是不知道的。
    所以,隻要東方辰不直接與空間站之間產生聯係,不向太空頻繁運送物資,就不會有人發現。
    現在看來核動力引擎和晶核動力引擎都有明顯的弊端。
    這就有點尷尬了。
    “哎!現在要是振晶可以使用就好了。”東方辰歎了口氣。
    現在他沒得選。振晶想要使用,就必須在近太陽軌道搭建光晶板充能站。
    但要在太陽能軌道附近搭建充能站,就必須先製造一批太空飛船。
    所以,他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先暫時使用核能過渡一下。
    等振晶、光晶板運到空間站,並成功搭建出充能站,才能開始製造可實用的太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