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階梯充能
字數:5596 加入書籤
微型太空運載飛船生產出來後,空間站與近太陽軌道之間的運輸環節就算打通了。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地麵基地生產光晶板的速度要加快。
與此同時,需要製造一艘大型地空飛船,將這些光晶板運送到空間站去。
“小琳,在烏蘭固木基地搭建一個獨立的區域,構建一個地空飛船生產倉。”
“好的。”
“你預估一下,如果全力搭建生產倉,最快多久可以生產出地空飛船。”
“司令官閣下,地空飛船采用什麽動力引擎?”
“晶核。”
“好的。請問采用何種推進器?”小琳繼續問道。
地麵各種運載艦和戰艦使用的都是反重力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在太空中是無法驅動的。
“反重力發動機和粒子推進器相結合吧。”東方辰說道。
在地麵,反重力發動機還是給力,但在太空中,就需要粒子推進器額外補充一下。本身地空飛船不離開藍星軌道,就沒必要使用曲率推進器了。
“好的,正在評估。”
“司令官閣下,全力搭建的話,最快需要10天時間。”小琳很快報出了結果。
“這10天包不包含地空飛船的生產時間?”東方辰問道。
“包含一艘地空飛船的生產時間。”小琳解釋道。
“好,盡快開始吧。”
“好的,司令官閣下。”
“再核算一下,如果要在近太陽軌道搭建一個可以同時為10000塊振晶充能的充能站需要多少光晶板?”
“好的,司令官閣下,正在核算。”
“總共需要300萬億片。”小琳很快給出了結果。
光晶板是六邊形結構,每300億片可以拚接出一個邊長為1千米的六邊形吸光單元。每一個單元可以為一枚振晶充能,所以要同時為1萬塊振晶充能的話,就需要300萬億片。
這還隻是小型的吸光單元,一塊振晶充能完畢需要275年!
這隻是平均值,前提條件是這1萬個吸光單元是相互獨立充能的。
但實際操作中肯定不能這麽搞,否則等一塊振晶充滿了,黃花菜都涼了。並且我們也不需要去等待全部振晶都充滿後,再來使用。
所以這1萬個吸光單元是組合使用的,采用的是階梯充能。
什麽叫階梯充能?
簡單點說,就是這些振晶不是平行充能的,而是分成了若幹個等級。開始充能後,振晶吸收的能量會往核心輸送,優先為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完畢後,再開啟第二階段的充能。
例如這1萬個振晶組成充能陣列後,你可以設置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數量為1枚,第二階段為6枚,第三階段為12枚……,以此類推。那麽充能站啟動後,所有的吸光單元會將吸收的光能輸送給振晶。而這些振晶會把能量輸送給第一階段優先充能的那枚振晶。這枚振晶充滿後,就開始為第二階段的6枚振晶充能。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合所有吸光單元的能量,盡快完成振晶的充能,以此來提高充能效率。
如果這1萬個吸光單元同時為1枚振晶充能的話,隻要10天就可以充滿,這就可以接受了。
當然了,這裏麵還要考慮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藍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飛船往返更換一次振晶也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飛船的速度。
“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300萬億片需要多久可以生產完畢?”東方辰問道。
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地空飛船生產完畢的同時,光晶板可以生產完畢,這樣的話就可以即刻出發,將這些光晶板運送到空間站。
每片光晶板麵積都不大,都是邊長為10公分的六邊形。
所以單片光晶板的生產周期是很短的。
“需要3年。”小琳答道。
“不行,時間太長,繼續擴充生產線,把生產周期壓縮到10天內。”東方辰搖搖頭。
之前沒有關注光晶板的生產效率,是因為不確定什麽時候能用到,慢慢生產就對了。
現在著急用,就必須擴大生產。
生產線全部是全自動的,並沒有人工參與。所以在不缺原材料的情況下,生產效率理論上可以無限製提升。
目前隻有一個生產倉正在生產,生產完成需要3年。如果要縮短到10天,生產規模就得擴大110倍。
也就是說需要再增加109個生產倉。
微型太空運載飛船生產出來後,空間站與近太陽軌道之間的運輸環節就算打通了。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地麵基地生產光晶板的速度要加快。
與此同時,需要製造一艘大型地空飛船,將這些光晶板運送到空間站去。
“小琳,在烏蘭固木基地搭建一個獨立的區域,構建一個地空飛船生產倉。”
“好的。”
“你預估一下,如果全力搭建生產倉,最快多久可以生產出地空飛船。”
“司令官閣下,地空飛船采用什麽動力引擎?”
“晶核。”
“好的。請問采用何種推進器?”小琳繼續問道。
地麵各種運載艦和戰艦使用的都是反重力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在太空中是無法驅動的。
“反重力發動機和粒子推進器相結合吧。”東方辰說道。
在地麵,反重力發動機還是給力,但在太空中,就需要粒子推進器額外補充一下。本身地空飛船不離開藍星軌道,就沒必要使用曲率推進器了。
“好的,正在評估。”
“司令官閣下,全力搭建的話,最快需要10天時間。”小琳很快報出了結果。
“這10天包不包含地空飛船的生產時間?”東方辰問道。
“包含一艘地空飛船的生產時間。”小琳解釋道。
“好,盡快開始吧。”
“好的,司令官閣下。”
“再核算一下,如果要在近太陽軌道搭建一個可以同時為10000塊振晶充能的充能站需要多少光晶板?”
“好的,司令官閣下,正在核算。”
“總共需要300萬億片。”小琳很快給出了結果。
光晶板是六邊形結構,每300億片可以拚接出一個邊長為1千米的六邊形吸光單元。每一個單元可以為一枚振晶充能,所以要同時為1萬塊振晶充能的話,就需要300萬億片。
這還隻是小型的吸光單元,一塊振晶充能完畢需要275年!
這隻是平均值,前提條件是這1萬個吸光單元是相互獨立充能的。
但實際操作中肯定不能這麽搞,否則等一塊振晶充滿了,黃花菜都涼了。並且我們也不需要去等待全部振晶都充滿後,再來使用。
所以這1萬個吸光單元是組合使用的,采用的是階梯充能。
什麽叫階梯充能?
簡單點說,就是這些振晶不是平行充能的,而是分成了若幹個等級。開始充能後,振晶吸收的能量會往核心輸送,優先為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完畢後,再開啟第二階段的充能。
例如這1萬個振晶組成充能陣列後,你可以設置第一階段的振晶充能數量為1枚,第二階段為6枚,第三階段為12枚……,以此類推。那麽充能站啟動後,所有的吸光單元會將吸收的光能輸送給振晶。而這些振晶會把能量輸送給第一階段優先充能的那枚振晶。這枚振晶充滿後,就開始為第二階段的6枚振晶充能。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合所有吸光單元的能量,盡快完成振晶的充能,以此來提高充能效率。
如果這1萬個吸光單元同時為1枚振晶充能的話,隻要10天就可以充滿,這就可以接受了。
當然了,這裏麵還要考慮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藍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飛船往返更換一次振晶也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飛船的速度。
“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300萬億片需要多久可以生產完畢?”東方辰問道。
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地空飛船生產完畢的同時,光晶板可以生產完畢,這樣的話就可以即刻出發,將這些光晶板運送到空間站。
每片光晶板麵積都不大,都是邊長為10公分的六邊形。
所以單片光晶板的生產周期是很短的。
“需要3年。”小琳答道。
“不行,時間太長,繼續擴充生產線,把生產周期壓縮到10天內。”東方辰搖搖頭。
之前沒有關注光晶板的生產效率,是因為不確定什麽時候能用到,慢慢生產就對了。
現在著急用,就必須擴大生產。
生產線全部是全自動的,並沒有人工參與。所以在不缺原材料的情況下,生產效率理論上可以無限製提升。
目前隻有一個生產倉正在生產,生產完成需要3年。如果要縮短到10天,生產規模就得擴大110倍。
也就是說需要再增加109個生產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