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造船工場(2)

字數:5870   加入書籤

A+A-




    張掌櫃聽韓小瑩說馬速要買很多船,便乘機給兩人滔滔不絕地講解了他們這家造船工場的悠久曆史,還借機展示了一下他的專業能力,說了不少他知道到的中國船舶製造典故,以及造船技術。
    馬速沒有阻攔張掌櫃的迪迪不休,很有興趣地聽他的介紹。這個掌櫃不是老板,相當於現代社會的職業經理人,了解一下他的專業能力,若是人才不妨收入門下。
    “馬大哥,南宋的船舶製造還算先進吧?”等掌櫃介紹得差不多時,韓小瑩問到。這段時間,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一些新鮮詞匯。
    “應該算是全世界最領先的吧。華夏的造船曆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南方沿海地區的海上生活,就已經有所發展。”這個時代雖是封建社會,但因陸、海絲綢之路,不少人還是知道一些中國之外的國度信息。
    隻有明朝後期、清朝海禁並閉關自守後,老百姓獲得的信息才越來越少。
    “那不是差不多1400年前,我們中國就開始造船了呀?”韓小瑩驚歎到,和馬速呆了一段時間,她現在也接受了自古就有的中國概念,而非狹隘的南宋王朝。
    “是呀,百越地區的人們,在海邊出生,海邊長大,對大海十分親近。自然要到遼闊的海洋裏,獲取食物和生活物資。於是眾多海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隨之出現。這一時期的越人已不滿足於之前的獨木舟、筏子這樣的簡易裝置,從船隻的選材到船隻的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馬速開始梳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脈絡。
    “人們駕馭船隻、筏子出海捕魚,為了能進行遠距離作業,聰慧的越人在船中裝上帆、漿、篙、舵,碇用以控製船的運行。除了捕魚之外,船隻中運載的南越特色的商品也通過一艘艘小船來到了不同的地域,像漆器、青銅器、絲綢等,這些先秦時期的工藝品在當時就已經遠銷海外了。”
    “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陸上的絲綢之路。這讓華夏與其他地域聯係開始頻繁,更是刺激了各種交通方式的發展。”
    “漢武帝征服南粵後,西漢的商人不滿足陸路的絲綢之路。也將商路放在了海上,自兩廣地區,分別於合浦和徐聞出發,從南海一直到東南亞地區,均有南越舟、八船艦漂流過的痕跡,大量的珠寶、香料、絲綢、礦物等出現在出海的船上。”
    “出海的遠航大船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在滿足貨物運輸的同時,還兼具了更多的功能,保證了出海的商人、水手們正常的衣食住用,為海上貿易提供了便利。”
    “公子懂得真多,老朽佩服。多講講這方麵的典故,讓我也充實一下自己的知識。以後也多一些給客戶吹牛的本事。嗬嗬,等會公子但凡看中的船,我會給個大折扣。”工場掌櫃實時拍了一個馬屁,他的確聽得津津有味。比起之前自己講的一些道聽途說來的典故,係統太多了。
    在自己鍾情的女子麵前,馬速少了些內斂,興致極高,繼續講述道:
    “東漢在西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海上貿易,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明通過海上交流將更多的商品輸出,同時也帶回了海外的稀罕物。”
    “可惜東漢末年三國分立,諸多英傑逐鹿中原。大家忙著搶地盤,此時尚是邊遠地區的沿海,沒有人花費更多心思去發展建設。”
    “當然,地處江南的吳國,水軍裝備還是得到了加強,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蜀、吳兩國水軍聯手打擊曹魏的經典之役。”
    “赤壁之戰?《三國誌》裏好像沒有描寫呀。”
    “《三國誌》是西晉史官陳壽所作。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陳壽是西晉的官員,而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是篡奪了魏國的皇位才建立的國家。所以當時的人們是奉魏國的統治為正統的,像赤壁之戰這種對魏國不利的事件,不仔細描述也很正常。”
    “《資治通鑒》讀過嗎?”見韓小瑩搖搖頭,馬速繼續說到。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丞相所著,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北宋守舊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裏麵,大漢王朝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統,而無論是魏國還是西晉,都是篡奪的地位。所以在書中,他就將赤壁之戰完整描述了出來。”
    “其實,若仔細研讀《三國誌》,也能找到一點零星的敘述。如《武帝紀》裏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周瑜傳》中有‘今寇眾我寡,難於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吳主傳》裏的‘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等。”
    “公子能講講赤壁之戰嗎,好像很精彩一樣。”掌櫃聽得也有點心癢癢的。
    “改日吧,跑題了。”馬速婉言謝絕,他又不是說書人。關鍵是赤壁之戰還真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戰役,講述起來一時半刻也完不了。
    “三國時戰船已經成為了水上作戰的主體,而且船體結構和之前也大不相同,一些大型戰船有三層、甚至四層之多,借助風帆的力量在江河中航行,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的局麵算是亂中有序,在南北方恢複生產的時候,也大力扶植商業、手工業,之前有所減少的海上貿易也再次成為商人逐利的方向。此時遠航的帆船比三國時期有了改變,船身更大,除了速度和容量,船帆的製作和控製上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當時出海遠航的船隊可以西行到大食以及亞丁灣附近。不過這一時期動蕩不止,無論是哪個國家勢力都在做戰略上的儲備,對於造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多半都放在了軍事領域,從而衍生出了大中小不同類型的戰船,方便投入水戰使用。”
    “公子,大食老朽倒是聽說過,亞丁灣又在哪裏呢?”張掌櫃不愧是做營銷和管理的,話比較多。馬速倒也沒有嫌棄,解釋道:
    “在大食的西南麵,距離我們中國挺遠的。”馬速終止了這個話題。
    張掌櫃聽韓小瑩說馬速要買很多船,便乘機給兩人滔滔不絕地講解了他們這家造船工場的悠久曆史,還借機展示了一下他的專業能力,說了不少他知道到的中國船舶製造典故,以及造船技術。
    馬速沒有阻攔張掌櫃的迪迪不休,很有興趣地聽他的介紹。這個掌櫃不是老板,相當於現代社會的職業經理人,了解一下他的專業能力,若是人才不妨收入門下。
    “馬大哥,南宋的船舶製造還算先進吧?”等掌櫃介紹得差不多時,韓小瑩問到。這段時間,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一些新鮮詞匯。
    “應該算是全世界最領先的吧。華夏的造船曆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南方沿海地區的海上生活,就已經有所發展。”這個時代雖是封建社會,但因陸、海絲綢之路,不少人還是知道一些中國之外的國度信息。
    隻有明朝後期、清朝海禁並閉關自守後,老百姓獲得的信息才越來越少。
    “那不是差不多1400年前,我們中國就開始造船了呀?”韓小瑩驚歎到,和馬速呆了一段時間,她現在也接受了自古就有的中國概念,而非狹隘的南宋王朝。
    “是呀,百越地區的人們,在海邊出生,海邊長大,對大海十分親近。自然要到遼闊的海洋裏,獲取食物和生活物資。於是眾多海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隨之出現。這一時期的越人已不滿足於之前的獨木舟、筏子這樣的簡易裝置,從船隻的選材到船隻的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馬速開始梳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脈絡。
    “人們駕馭船隻、筏子出海捕魚,為了能進行遠距離作業,聰慧的越人在船中裝上帆、漿、篙、舵,碇用以控製船的運行。除了捕魚之外,船隻中運載的南越特色的商品也通過一艘艘小船來到了不同的地域,像漆器、青銅器、絲綢等,這些先秦時期的工藝品在當時就已經遠銷海外了。”
    “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陸上的絲綢之路。這讓華夏與其他地域聯係開始頻繁,更是刺激了各種交通方式的發展。”
    “漢武帝征服南粵後,西漢的商人不滿足陸路的絲綢之路。也將商路放在了海上,自兩廣地區,分別於合浦和徐聞出發,從南海一直到東南亞地區,均有南越舟、八船艦漂流過的痕跡,大量的珠寶、香料、絲綢、礦物等出現在出海的船上。”
    “出海的遠航大船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在滿足貨物運輸的同時,還兼具了更多的功能,保證了出海的商人、水手們正常的衣食住用,為海上貿易提供了便利。”
    “公子懂得真多,老朽佩服。多講講這方麵的典故,讓我也充實一下自己的知識。以後也多一些給客戶吹牛的本事。嗬嗬,等會公子但凡看中的船,我會給個大折扣。”工場掌櫃實時拍了一個馬屁,他的確聽得津津有味。比起之前自己講的一些道聽途說來的典故,係統太多了。
    在自己鍾情的女子麵前,馬速少了些內斂,興致極高,繼續講述道:
    “東漢在西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海上貿易,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明通過海上交流將更多的商品輸出,同時也帶回了海外的稀罕物。”
    “可惜東漢末年三國分立,諸多英傑逐鹿中原。大家忙著搶地盤,此時尚是邊遠地區的沿海,沒有人花費更多心思去發展建設。”
    “當然,地處江南的吳國,水軍裝備還是得到了加強,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蜀、吳兩國水軍聯手打擊曹魏的經典之役。”
    “赤壁之戰?《三國誌》裏好像沒有描寫呀。”
    “《三國誌》是西晉史官陳壽所作。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陳壽是西晉的官員,而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是篡奪了魏國的皇位才建立的國家。所以當時的人們是奉魏國的統治為正統的,像赤壁之戰這種對魏國不利的事件,不仔細描述也很正常。”
    “《資治通鑒》讀過嗎?”見韓小瑩搖搖頭,馬速繼續說到。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丞相所著,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北宋守舊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裏麵,大漢王朝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統,而無論是魏國還是西晉,都是篡奪的地位。所以在書中,他就將赤壁之戰完整描述了出來。”
    “其實,若仔細研讀《三國誌》,也能找到一點零星的敘述。如《武帝紀》裏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周瑜傳》中有‘今寇眾我寡,難於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吳主傳》裏的‘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等。”
    “公子能講講赤壁之戰嗎,好像很精彩一樣。”掌櫃聽得也有點心癢癢的。
    “改日吧,跑題了。”馬速婉言謝絕,他又不是說書人。關鍵是赤壁之戰還真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戰役,講述起來一時半刻也完不了。
    “三國時戰船已經成為了水上作戰的主體,而且船體結構和之前也大不相同,一些大型戰船有三層、甚至四層之多,借助風帆的力量在江河中航行,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的局麵算是亂中有序,在南北方恢複生產的時候,也大力扶植商業、手工業,之前有所減少的海上貿易也再次成為商人逐利的方向。此時遠航的帆船比三國時期有了改變,船身更大,除了速度和容量,船帆的製作和控製上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當時出海遠航的船隊可以西行到大食以及亞丁灣附近。不過這一時期動蕩不止,無論是哪個國家勢力都在做戰略上的儲備,對於造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多半都放在了軍事領域,從而衍生出了大中小不同類型的戰船,方便投入水戰使用。”
    “公子,大食老朽倒是聽說過,亞丁灣又在哪裏呢?”張掌櫃不愧是做營銷和管理的,話比較多。馬速倒也沒有嫌棄,解釋道:
    “在大食的西南麵,距離我們中國挺遠的。”馬速終止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