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造船工場(3)
字數:5858 加入書籤
馬速繼續講述道:
“唐朝盛世,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發展,亞、非、歐三大洲均有商人往來,而有地利之便的廣州成了當時最繁華的貿易出海港口,朝廷也專門設立了管理商貿的市舶司。”
“根據史料記載,每年進入廣州港的船隻就達4000艘,其中以福建船和廣式船為主。福建船以穩定性強而聞名,尤其是應對惡劣天氣和複雜航線,即使遇見大的風浪也不會輕易翻覆,操作上較為省力。”
“而廣式船的選材頗為講究,以熱帶硬木、荔枝木、樟木、烏婪木為主,用鐵釘相連,鉚接加固,讓整個船身都堅實耐用,整艘船呈現狹長型,首尾兩端有尖型設計,在航行中減少阻力,船體吃水深,適合在南洋深海水域航行。”
“除此之外,船上的甲板和梁拱也做了特殊設計,可以迅速排掉積水,更好應對海上風浪。船體的內部設置了距離密集的肋骨和隔艙板,龍骨的強度也大幅提升,保證了船體的穩定性。”
“的確,我們現在很多技術,也是傳承於唐朝。不過,也也許多改進。聽說廣州那邊的海船有更多的新技術,具體的老朽就不知道了。”
說到這裏,馬速也沒繼續講下去了,許多資訊都來自前世,有外人在,講出來有點驚世駭俗。
前世已對中國古代造船業有了詳盡的總結,馬速現在所在的南宋時期,造船業達到了一個曆史巔峰。不僅可製造大型遠航海船,還發明了水密倉、指南針、平衡舵、尖底船等技術。從而讓中國的造船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領先於世界。
除技術上的革新,還根據不同的航線,不同的用途,規劃出了各類船的功能屬性。內河航運多為運糧和戰船,海運上有遠航貨運和客運,也有戰備軍船,還有漁民出海捕魚的漁船。
船舶的體量也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
宋末元初時期,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就有記載“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載二三百人。”
五千料,即載重300噸。載重200噸左右的“南海一號”與後渚港宋船,如果換成宋人的計量習慣,大約是三千六百料,應該隻是中型商船而已。
海船依靠風向和洋流等自然力量進行航行,通過司南、指南針等辨別方向的儀器,用以控製航行線路。
此外,遠洋航行的船舶上還有其他齊全的配套。因為航行時間不定,船上的一應物品甚是齊全,如專門飼養牲畜的空間等。船上的商人也可以自由交易,生活起居和陸地上也沒什麽不同,相當於是現代大型郵輪出海的場景。
南宋的船種類各異,而且數量上也不斷增長,內河外海都有南宋的船隻運行,特別是遠洋航海中也有很多國家喜歡用“南宋製作”的貨船。
而此時東南沿海城市也都增設了深水碼頭,可供來往的船隻停靠,官方碼頭上有官員把控,相當於是古代的海關部門,對來往的商人和貨物進行檢查;裝卸貨物腳夫不停的忙碌,還有小攤販們不同的叫賣聲,讓停靠的商船可以靠岸交易、補給休息,為國內外的商人們提供了便利。
船舶技術達到一個巔峰,自然也會運用到軍事方麵。
從南宋初期的宋金戰爭開始,南宋便開始著手構建水防工程體係,並將其防禦重點放在淮河、長江、運河沿線。
建炎三年,宋高宗得知金兵從楚州沿運河南下,急忙從揚州逃到鎮江,金兵至瓜洲,王淵請幸杭州。命留朱勝非守鎮江。以吏部尚書呂頤浩為資政殿大學士、江準製置使,都巡檢使劉光世為殿前都指揮使,充行在五軍製置使,駐鎮江府,控扼江口。主管馬軍司楊惟忠節製江東軍馬,駐江寧府。
高宗逃至杭州後又對長江、運河防線重新進行部署,命杜充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前軍統製王燮隸之,韓世忠為浙西置使守鎮江,劉光世為江東宣撫使守太平、池州,並受充節製。
但部署在長江、淮河、運河沿線的防線並沒有阻擋住金軍南下,金軍主力從楚州至亳州間渡淮河南下,並在光州、黃州等地渡江。
宋高宗逃至明州後,金軍沿浙東運河直追至明州,金人陷明州,夜,大雨震電,乘勝破定海,以舟師來襲禦舟,張公裕以大舶擊退之。金軍於是撤軍、沿運河北歸。
至鎮江時,宋將韓世忠率軍截擊,給予金兵重創。這是南宋時期宋金交戰的第一階段在長江、運河一線發生的戰役。此後,宋金還在兩淮區域進行多次交鋒,宋軍借助長江天塹和運河為屏障,與金軍展開激烈的攻守之戰。
戰局暫時穩定,在難得的短暫和平期內,因金朝在北方虎視眈眈,南宋雖紙醉金迷,但還是有一些有誌之士,認識到水軍和依托長江天險、兩淮地區防衛的重要性。
馬速的前世資料回憶到這裏,突然想起,再過幾年,一場大戰就要來臨,心頭一緊,自己必須做點什麽。
不過,在南宋朝廷眼皮底下,幾年時間,是完全無法組建出一直強大的水軍。看來還得采用其他的辦法,臨時幫朝廷一把。不是為了趙家江山,而是江南的千萬無辜百姓。
張掌櫃繼續帶著馬速參觀工場,也看了幾艘成品小船。馬速邊參觀,邊在思考,暫時將想法收藏起來,好在還有時間做準備。思緒回到工場裏,問道:
“掌櫃的,我已在福建投資了一家中國最大的造船工場,你有興趣來幫我做事嗎?”從今天短暫的交流中,馬速感覺這個張姓掌櫃,管理能力和經驗還是不錯。
“我……,我上有老、下有小。恐怕無法離開嶽陽到其他地方。”
“嗯,情有可原。可否這樣,我也會在嶽陽建一家工場,到時候你來幫我。工錢可以在你現在的基礎上上漲4倍。”
馬速繼續講述道:
“唐朝盛世,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發展,亞、非、歐三大洲均有商人往來,而有地利之便的廣州成了當時最繁華的貿易出海港口,朝廷也專門設立了管理商貿的市舶司。”
“根據史料記載,每年進入廣州港的船隻就達4000艘,其中以福建船和廣式船為主。福建船以穩定性強而聞名,尤其是應對惡劣天氣和複雜航線,即使遇見大的風浪也不會輕易翻覆,操作上較為省力。”
“而廣式船的選材頗為講究,以熱帶硬木、荔枝木、樟木、烏婪木為主,用鐵釘相連,鉚接加固,讓整個船身都堅實耐用,整艘船呈現狹長型,首尾兩端有尖型設計,在航行中減少阻力,船體吃水深,適合在南洋深海水域航行。”
“除此之外,船上的甲板和梁拱也做了特殊設計,可以迅速排掉積水,更好應對海上風浪。船體的內部設置了距離密集的肋骨和隔艙板,龍骨的強度也大幅提升,保證了船體的穩定性。”
“的確,我們現在很多技術,也是傳承於唐朝。不過,也也許多改進。聽說廣州那邊的海船有更多的新技術,具體的老朽就不知道了。”
說到這裏,馬速也沒繼續講下去了,許多資訊都來自前世,有外人在,講出來有點驚世駭俗。
前世已對中國古代造船業有了詳盡的總結,馬速現在所在的南宋時期,造船業達到了一個曆史巔峰。不僅可製造大型遠航海船,還發明了水密倉、指南針、平衡舵、尖底船等技術。從而讓中國的造船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領先於世界。
除技術上的革新,還根據不同的航線,不同的用途,規劃出了各類船的功能屬性。內河航運多為運糧和戰船,海運上有遠航貨運和客運,也有戰備軍船,還有漁民出海捕魚的漁船。
船舶的體量也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
宋末元初時期,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就有記載“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載二三百人。”
五千料,即載重300噸。載重200噸左右的“南海一號”與後渚港宋船,如果換成宋人的計量習慣,大約是三千六百料,應該隻是中型商船而已。
海船依靠風向和洋流等自然力量進行航行,通過司南、指南針等辨別方向的儀器,用以控製航行線路。
此外,遠洋航行的船舶上還有其他齊全的配套。因為航行時間不定,船上的一應物品甚是齊全,如專門飼養牲畜的空間等。船上的商人也可以自由交易,生活起居和陸地上也沒什麽不同,相當於是現代大型郵輪出海的場景。
南宋的船種類各異,而且數量上也不斷增長,內河外海都有南宋的船隻運行,特別是遠洋航海中也有很多國家喜歡用“南宋製作”的貨船。
而此時東南沿海城市也都增設了深水碼頭,可供來往的船隻停靠,官方碼頭上有官員把控,相當於是古代的海關部門,對來往的商人和貨物進行檢查;裝卸貨物腳夫不停的忙碌,還有小攤販們不同的叫賣聲,讓停靠的商船可以靠岸交易、補給休息,為國內外的商人們提供了便利。
船舶技術達到一個巔峰,自然也會運用到軍事方麵。
從南宋初期的宋金戰爭開始,南宋便開始著手構建水防工程體係,並將其防禦重點放在淮河、長江、運河沿線。
建炎三年,宋高宗得知金兵從楚州沿運河南下,急忙從揚州逃到鎮江,金兵至瓜洲,王淵請幸杭州。命留朱勝非守鎮江。以吏部尚書呂頤浩為資政殿大學士、江準製置使,都巡檢使劉光世為殿前都指揮使,充行在五軍製置使,駐鎮江府,控扼江口。主管馬軍司楊惟忠節製江東軍馬,駐江寧府。
高宗逃至杭州後又對長江、運河防線重新進行部署,命杜充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前軍統製王燮隸之,韓世忠為浙西置使守鎮江,劉光世為江東宣撫使守太平、池州,並受充節製。
但部署在長江、淮河、運河沿線的防線並沒有阻擋住金軍南下,金軍主力從楚州至亳州間渡淮河南下,並在光州、黃州等地渡江。
宋高宗逃至明州後,金軍沿浙東運河直追至明州,金人陷明州,夜,大雨震電,乘勝破定海,以舟師來襲禦舟,張公裕以大舶擊退之。金軍於是撤軍、沿運河北歸。
至鎮江時,宋將韓世忠率軍截擊,給予金兵重創。這是南宋時期宋金交戰的第一階段在長江、運河一線發生的戰役。此後,宋金還在兩淮區域進行多次交鋒,宋軍借助長江天塹和運河為屏障,與金軍展開激烈的攻守之戰。
戰局暫時穩定,在難得的短暫和平期內,因金朝在北方虎視眈眈,南宋雖紙醉金迷,但還是有一些有誌之士,認識到水軍和依托長江天險、兩淮地區防衛的重要性。
馬速的前世資料回憶到這裏,突然想起,再過幾年,一場大戰就要來臨,心頭一緊,自己必須做點什麽。
不過,在南宋朝廷眼皮底下,幾年時間,是完全無法組建出一直強大的水軍。看來還得采用其他的辦法,臨時幫朝廷一把。不是為了趙家江山,而是江南的千萬無辜百姓。
張掌櫃繼續帶著馬速參觀工場,也看了幾艘成品小船。馬速邊參觀,邊在思考,暫時將想法收藏起來,好在還有時間做準備。思緒回到工場裏,問道:
“掌櫃的,我已在福建投資了一家中國最大的造船工場,你有興趣來幫我做事嗎?”從今天短暫的交流中,馬速感覺這個張姓掌櫃,管理能力和經驗還是不錯。
“我……,我上有老、下有小。恐怕無法離開嶽陽到其他地方。”
“嗯,情有可原。可否這樣,我也會在嶽陽建一家工場,到時候你來幫我。工錢可以在你現在的基礎上上漲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