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圖謀帥印

字數:6922   加入書籤

A+A-




    “官家本想退至海上避難。但平時習慣扯皮的各派大臣們,在此問題上卻異常團結,意見十分統一,均全力阻攔。官家無奈,這才勉強同意留守臨安府,甚至還承諾合適時機,將禦駕親征。”
    馬速內心輕笑,和曆史記載相似,宋高宗趙構被當年的靖康之難嚇破了膽子,這位偏居一隅的皇帝,不是第一時間考慮如何備戰,首先想到的就是像當年那樣,逃到哪裏更安全,於是就有了想逃到海上避難的計劃。
    正是了解這段曆史,馬速回到臨安府,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緊急串聯那些在朝會上有話語權的官吏,通過收買、威逼、利誘、洗腦,再加上本就是主戰派的官員們這才讓各派別難得統一口徑,一致勸戰。
    這就是虞允文十分不解的原因。
    “雖說抗金的思想統一了,但如何備戰、怎樣防禦、兵源調度、財物調配等許多重大問題,還是習慣性地不停爭論,難以得到統一意見。最致命的是嶽鵬舉、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中興四將離世後,我朝再無良將可用呀。”
    “是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朝廷長期重文輕武所致。一旦遇到戰爭,就會出現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悲劇。”馬速一針見血指出。
    虞允文知馬速非官場人士,平日裏就對朝廷甚為不敬,便沒接這個話題,也沒反駁馬速的批判,更沒有規勸馬速謹慎言行。
    宋朝言不治罪,士人敢於直接言辭犀利批判政府。
    言論寬鬆是宋朝的政治傳統。“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讜言,養成臣下剛勁之氣也。朝廷一黜陟不當,一政令未便,則正論輻湊,各效其忠。雖雷霆之威不避也。”
    “太祖有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言官,違者不祥。此誠前代不可跂及。雖盧多遜、丁謂罪大如此,僅止流竄,亦複北歸。”
    正是有這樣的政策,宋朝便有了許多這方麵的典故。
    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京城百姓因大旱而生活困苦。宰相王旦回家路上碰到士人的攻擊:“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擲旦,正中於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邃曰‘言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
    狂生批評宰相毫不留情麵,當麵直接斥責,還動了手,拿經卷砸了宰相頭。換到其他朝代,可能直接就是砍頭之罪了。但宰相王旦極有雅量,不僅讚賞狂生言之有理,並當庭釋放。
    狂生敢於這麽批評宰相,得益於有一個寬容、允許人講話的社會環境。宰相的反應就是這個寬鬆社會環境的最好注腳。
    有意思的是,士人還敢於直接向皇帝提建議。
    淳化中,有縣尉上疏要求減少後宮宮嬪數量。宋太宗對宰相說“小官敢論宮禁之事,亦可嘉也。但內庭給事二百人,各有職事,而灑掃亦在其中。若行減省,事或不濟,蓋疏遠之人所未諳耳。”宰相準備以“妄言”罪處治他,宋太宗反對說“以言事罪人,後世其謂我何!”
    縣尉小官敢於對皇帝的私生活提意見,可是大不敬。宋太宗卻不以為忤,反而認為值得表揚。隻是委屈地解釋宮嬪並非全為滿足自己私欲,很多隻是清掃和秘書。
    難怪後來有了“有事秘書幹,無事……。”原來是源自於宋太宗趙光義處,這是後話。
    宰相想對提建議的人治罪,也被趙光義給阻攔了。
    宋朝這個言不治罪的傳統和風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在這樣的環境下,馬速與虞允文接觸時,有意無意經常給他灌輸一些非這個時代的思想,試圖扭轉他哪深入骨髓的愚忠,雖效果欠佳,但近10年耳濡目染下,虞允文內心潛移默化,還是接受了不少具有現代觀念。
    虞允文繼續說道:
    “唉!可恨的是,今天剛上朝,前線又傳來淮西守將王權,竟不戰而逃,以至於長江一帶的防線,群龍無首。”
    馬速也獲得了這個情報,今天來找虞允文,就是要想法解決前線帥位的問題。
    “那麽朝廷最後是否有定論,何人為主將?”
    “官家命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主事長江沿線防務,並賜下《義問到處,如朕親行》八字。代天巡狩,去前線勞軍。並將當麵宣告罷免王權和任命蕪湖守將李顯忠接管淮西兵馬。”
    “那你們的計劃是?”馬速皺了皺眉,前線戰事如此緊張,這些官僚還在走程序。雖說可以理解,但戰時應該事急從權呀。
    虞允文和馬速相交10年,此時自然也知他所想,道:
    “我們準備先去鎮江府,設立前敵臨時指揮部。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是官場規矩,我也很擔憂采石磯的戰事,但也無能為力呀。”
    馬速想到虞允文現在官職是中書舍人兼參謀軍事,掌傳宣詔命、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權力日重。應該有操作空間,讓其回到曆史軌跡上來。
    “你和葉義問關係如何?”
    “審言兄居官多年,清正廉明。平日裏慷慨好施,所得俸祿大多周濟親朋戚友。我們之間觀念一致,關係尚可。”
    馬速倒是知道他致仕後,老家既無房屋,又無餘資建造宅第,是個好官。
    “那彬甫兄不如這樣……”馬速將前世記載中,原本就是虞允文走的一條路,提前給他建議了一番。
    果然虞允文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與他朦朧中的想法不約而同。
    虞允文急忙起身,要去找葉義問商量。並請馬速暫留他家,等候消息。
    一個時辰後,虞允文返回。
    “審言兄深明大義,同意我先行一步,直接前往采石磯勞軍。”
    “那彬甫兄準備何日出發?”
    “時不我待,明日大早便出發。”
    “甚好。刀劍無眼,我會安排一位親傳弟子,臨時充當你的親兵,保證護你安全。另外,采石磯已聚集了諸多江湖高手,他們都能給你提供護衛。”馬速此言,讓虞允文更是放心了。
    他雖能文能武,這些年在馬速的幫助下,武學方麵有極大的進步,但自家事情自己清楚,平日裏官場事務纏身,修煉時間較少。雖擁有了三流境界,但在戰場上還是缺乏自保能力。
    隨後,兩人就采石磯即將發生的大戰,就情報、後勤、軍備、戰術等,做了深入的交流。
    “官家本想退至海上避難。但平時習慣扯皮的各派大臣們,在此問題上卻異常團結,意見十分統一,均全力阻攔。官家無奈,這才勉強同意留守臨安府,甚至還承諾合適時機,將禦駕親征。”
    馬速內心輕笑,和曆史記載相似,宋高宗趙構被當年的靖康之難嚇破了膽子,這位偏居一隅的皇帝,不是第一時間考慮如何備戰,首先想到的就是像當年那樣,逃到哪裏更安全,於是就有了想逃到海上避難的計劃。
    正是了解這段曆史,馬速回到臨安府,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緊急串聯那些在朝會上有話語權的官吏,通過收買、威逼、利誘、洗腦,再加上本就是主戰派的官員們這才讓各派別難得統一口徑,一致勸戰。
    這就是虞允文十分不解的原因。
    “雖說抗金的思想統一了,但如何備戰、怎樣防禦、兵源調度、財物調配等許多重大問題,還是習慣性地不停爭論,難以得到統一意見。最致命的是嶽鵬舉、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中興四將離世後,我朝再無良將可用呀。”
    “是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朝廷長期重文輕武所致。一旦遇到戰爭,就會出現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悲劇。”馬速一針見血指出。
    虞允文知馬速非官場人士,平日裏就對朝廷甚為不敬,便沒接這個話題,也沒反駁馬速的批判,更沒有規勸馬速謹慎言行。
    宋朝言不治罪,士人敢於直接言辭犀利批判政府。
    言論寬鬆是宋朝的政治傳統。“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讜言,養成臣下剛勁之氣也。朝廷一黜陟不當,一政令未便,則正論輻湊,各效其忠。雖雷霆之威不避也。”
    “太祖有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言官,違者不祥。此誠前代不可跂及。雖盧多遜、丁謂罪大如此,僅止流竄,亦複北歸。”
    正是有這樣的政策,宋朝便有了許多這方麵的典故。
    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京城百姓因大旱而生活困苦。宰相王旦回家路上碰到士人的攻擊:“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擲旦,正中於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邃曰‘言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
    狂生批評宰相毫不留情麵,當麵直接斥責,還動了手,拿經卷砸了宰相頭。換到其他朝代,可能直接就是砍頭之罪了。但宰相王旦極有雅量,不僅讚賞狂生言之有理,並當庭釋放。
    狂生敢於這麽批評宰相,得益於有一個寬容、允許人講話的社會環境。宰相的反應就是這個寬鬆社會環境的最好注腳。
    有意思的是,士人還敢於直接向皇帝提建議。
    淳化中,有縣尉上疏要求減少後宮宮嬪數量。宋太宗對宰相說“小官敢論宮禁之事,亦可嘉也。但內庭給事二百人,各有職事,而灑掃亦在其中。若行減省,事或不濟,蓋疏遠之人所未諳耳。”宰相準備以“妄言”罪處治他,宋太宗反對說“以言事罪人,後世其謂我何!”
    縣尉小官敢於對皇帝的私生活提意見,可是大不敬。宋太宗卻不以為忤,反而認為值得表揚。隻是委屈地解釋宮嬪並非全為滿足自己私欲,很多隻是清掃和秘書。
    難怪後來有了“有事秘書幹,無事……。”原來是源自於宋太宗趙光義處,這是後話。
    宰相想對提建議的人治罪,也被趙光義給阻攔了。
    宋朝這個言不治罪的傳統和風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在這樣的環境下,馬速與虞允文接觸時,有意無意經常給他灌輸一些非這個時代的思想,試圖扭轉他哪深入骨髓的愚忠,雖效果欠佳,但近10年耳濡目染下,虞允文內心潛移默化,還是接受了不少具有現代觀念。
    虞允文繼續說道:
    “唉!可恨的是,今天剛上朝,前線又傳來淮西守將王權,竟不戰而逃,以至於長江一帶的防線,群龍無首。”
    馬速也獲得了這個情報,今天來找虞允文,就是要想法解決前線帥位的問題。
    “那麽朝廷最後是否有定論,何人為主將?”
    “官家命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主事長江沿線防務,並賜下《義問到處,如朕親行》八字。代天巡狩,去前線勞軍。並將當麵宣告罷免王權和任命蕪湖守將李顯忠接管淮西兵馬。”
    “那你們的計劃是?”馬速皺了皺眉,前線戰事如此緊張,這些官僚還在走程序。雖說可以理解,但戰時應該事急從權呀。
    虞允文和馬速相交10年,此時自然也知他所想,道:
    “我們準備先去鎮江府,設立前敵臨時指揮部。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是官場規矩,我也很擔憂采石磯的戰事,但也無能為力呀。”
    馬速想到虞允文現在官職是中書舍人兼參謀軍事,掌傳宣詔命、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權力日重。應該有操作空間,讓其回到曆史軌跡上來。
    “你和葉義問關係如何?”
    “審言兄居官多年,清正廉明。平日裏慷慨好施,所得俸祿大多周濟親朋戚友。我們之間觀念一致,關係尚可。”
    馬速倒是知道他致仕後,老家既無房屋,又無餘資建造宅第,是個好官。
    “那彬甫兄不如這樣……”馬速將前世記載中,原本就是虞允文走的一條路,提前給他建議了一番。
    果然虞允文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與他朦朧中的想法不約而同。
    虞允文急忙起身,要去找葉義問商量。並請馬速暫留他家,等候消息。
    一個時辰後,虞允文返回。
    “審言兄深明大義,同意我先行一步,直接前往采石磯勞軍。”
    “那彬甫兄準備何日出發?”
    “時不我待,明日大早便出發。”
    “甚好。刀劍無眼,我會安排一位親傳弟子,臨時充當你的親兵,保證護你安全。另外,采石磯已聚集了諸多江湖高手,他們都能給你提供護衛。”馬速此言,讓虞允文更是放心了。
    他雖能文能武,這些年在馬速的幫助下,武學方麵有極大的進步,但自家事情自己清楚,平日裏官場事務纏身,修煉時間較少。雖擁有了三流境界,但在戰場上還是缺乏自保能力。
    隨後,兩人就采石磯即將發生的大戰,就情報、後勤、軍備、戰術等,做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