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倭國局勢(2)

字數:6408   加入書籤

A+A-




    “3號礦區?那座島上可不止一個礦區呀?”馬速微微皺眉,問到。
    前世佐渡島的西三川砂金山全麵開采始於1460年,這裏的礦脈集中在一座山頭,起初采金人隻需將山上的岩石砸下來,讓含有砂金的土石滑入河穀,再用大量的水衝走多餘的泥沙,便可采集砂金。
    直到1872年,西三川金礦連續開采達412年,才停止這個礦區的開采。
    1542年,佐渡島真野灣的佐和田地區又發現了鶴子銀山。且幾乎是露天礦脈,儲量曾是那個時代世界最大的金銀礦之一。
    1601年,在鶴子銀山所在山脈的北側,再度發現了相川金銀山。由此開始了近400年的開采曆史。
    實際上佐渡金山是包括相川金銀山在內的55座礦山的總稱。
    那個時代一年要生產黃金400公斤,白銀40噸,產量居世界第一。最高時黃金產量達1500公斤,最終於1989年因礦脈枯竭而關閉。
    佐渡島的金銀礦開采跨度約400年,共產出78噸黃金,2330噸白銀。“倭國黃金產量第一的金礦”頭銜直到1997年才被鹿兒島縣菱刈金礦奪走。
    “為了不引起其他勢力注意,加之勞動力不足,我們暫時開采了西三川砂金山。不過,現在安防體係已完全建立,勞動力正在從東南亞調度過來,最遲一個月後,便會在全島所有礦區全麵開采。為了保密,我們統稱3號礦區,其實內部還細化為31、32……。”
    “之後又去了倭國本州等其他島嶼的10多座金、銀礦、煤礦區,現在全倭國所有礦區都已正式投入到生產,防衛都進入正規,完全不擔心有其他勢力來搶奪。”
    “最後一站是南苦夷島,我們控製這裏之前,島上情況比較複雜。名義上屬於金王朝轄地,但管理機構鬆散。這裏又稱蝦夷地,居住著阿伊努族人。另外就是倭國過來的漁民、農民,以及金朝從大陸流放過來的國人。好在這樣人口複雜、治安混亂的地區,正好是我們通過武力,就能占領的地區。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全島的防衛、港區、道路和礦區基礎設施、生活設施都建設完畢,4號礦區已進入全麵開采和生產狀態。”
    阿伊努人就是苦夷人,正式命名為苦夷島是明朝。北地民族眾多,大多都是音譯,翻譯不同有些差異。
    蝦夷人至少3000年的曆史,
    前世倭國北海道的一個公園,發掘出一個寫滿殷商時代文字的石窟。
    這些文字是中國古文字,寫的是:“方舟,未,至,旅,帝入,變血”,刻於中國殷商至西周時期,意思是:船隊來而未達目的地,至此設營。帝死,葬入穴。有變,用血祭之。
    位於南苦夷島北海道)的鴻之舞金礦是倭國排名第三的金礦,從1915年開始到1973年閉坑累計出產了73噸黃金和1200噸白銀。
    “走了這麽一圈,你對倭國當前的局勢怎麽看?”馬速有詳盡的情報來源,但想聽聽嶽震考察後,對局勢的判斷。
    “倭國現在是平安時代,由於經曆了不久前‘保元之亂’、‘平治之亂’,平氏上台後,大力改革,重視經濟發展,恢複對南宋相對友好的政策,表麵上看,政局還算基本平穩。”
    馬速微微點頭,他腦海中也在整理這個時代詳盡的信息。
    12世紀,莊園領主製確立起來。封建莊園占全國土地之半,而所剩餘的一半土地由於“知行國”製的確立,也逐漸封建領地化了。
    11561159年,發生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
    1167年平清盛取得太政大臣之職,官邸設在京都的六波羅地方,在那裏發號施令,所以他的政權史稱六波羅政權。
    這個時期曆史上也被稱之為“平安時代”。
    平氏政權是從大官僚貴族、封建領主統治的天皇製早期封建國家,向以中小封建主為社會基礎的軍事封建主集團統治的中期封建國家過渡的階段。
    平氏政權是以中小封建主為社會基礎的軍事封建主集團統治的政權形式。
    有意思的是,倭國的政局始終和中國曆史變遷緊密相聯。但凡中國的王朝強盛,倭國就直接跪舔,放下一切身段向天朝上國俯首稱臣。一旦王朝變更、動亂,他們就疏遠甚至發展到掠搶,尤其是13世紀以後。
    公元763年大唐經曆了安史之亂後很快便由盛轉衰,過去大唐盛世的繁華一去不複返,最後分裂為了五代十國,中國社會又一次迎來了大分裂,大混亂的時期。
    而倭國同樣走到了奈良時代的終末期,此時朝廷與貴族勢力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因此為了削弱權勢貴族和僧侶的力量,桓武天皇於784年決定從長岡遷都到山城國的平安京,在那裏籌建新都,命名為平安京。
    ……
    “平氏政權一改之前閉關鎖國政策,采取與南宋政權通好,積極推進倭宋貿易。我們在倭國的所有建設,至上而下都沒有遇見什麽太大的阻力。當然這與我們選擇礦區所在地理位置都相對偏僻,農作物產量極低,甚至是荒地。領主們更是天高皇帝遠,可自行做主有關係。”嶽震又補充到。
    平氏政權為便於南宋大型船隻駛入瀨戶內海,即將動工開鑿音戶海峽,還在攝津的福原築港,使它成為對南宋貿易的重要港口。
    嘉應2年公元1170年),平清盛在福原別莊勸後白河法皇接見當時在倭國的南宋商人。
    “不知你觀察到沒有,倭國武士集團漸漸成為左右社會的中堅力量了。”馬速還是提醒了一句。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莊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
    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倭國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的確,我這幾個月在倭國街頭,時常可見武士成群結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或許意味著倭國難得的平靜期即將結束。”嶽震略為思索,得出了這個結論。
    “3號礦區?那座島上可不止一個礦區呀?”馬速微微皺眉,問到。
    前世佐渡島的西三川砂金山全麵開采始於1460年,這裏的礦脈集中在一座山頭,起初采金人隻需將山上的岩石砸下來,讓含有砂金的土石滑入河穀,再用大量的水衝走多餘的泥沙,便可采集砂金。
    直到1872年,西三川金礦連續開采達412年,才停止這個礦區的開采。
    1542年,佐渡島真野灣的佐和田地區又發現了鶴子銀山。且幾乎是露天礦脈,儲量曾是那個時代世界最大的金銀礦之一。
    1601年,在鶴子銀山所在山脈的北側,再度發現了相川金銀山。由此開始了近400年的開采曆史。
    實際上佐渡金山是包括相川金銀山在內的55座礦山的總稱。
    那個時代一年要生產黃金400公斤,白銀40噸,產量居世界第一。最高時黃金產量達1500公斤,最終於1989年因礦脈枯竭而關閉。
    佐渡島的金銀礦開采跨度約400年,共產出78噸黃金,2330噸白銀。“倭國黃金產量第一的金礦”頭銜直到1997年才被鹿兒島縣菱刈金礦奪走。
    “為了不引起其他勢力注意,加之勞動力不足,我們暫時開采了西三川砂金山。不過,現在安防體係已完全建立,勞動力正在從東南亞調度過來,最遲一個月後,便會在全島所有礦區全麵開采。為了保密,我們統稱3號礦區,其實內部還細化為31、32……。”
    “之後又去了倭國本州等其他島嶼的10多座金、銀礦、煤礦區,現在全倭國所有礦區都已正式投入到生產,防衛都進入正規,完全不擔心有其他勢力來搶奪。”
    “最後一站是南苦夷島,我們控製這裏之前,島上情況比較複雜。名義上屬於金王朝轄地,但管理機構鬆散。這裏又稱蝦夷地,居住著阿伊努族人。另外就是倭國過來的漁民、農民,以及金朝從大陸流放過來的國人。好在這樣人口複雜、治安混亂的地區,正好是我們通過武力,就能占領的地區。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全島的防衛、港區、道路和礦區基礎設施、生活設施都建設完畢,4號礦區已進入全麵開采和生產狀態。”
    阿伊努人就是苦夷人,正式命名為苦夷島是明朝。北地民族眾多,大多都是音譯,翻譯不同有些差異。
    蝦夷人至少3000年的曆史,
    前世倭國北海道的一個公園,發掘出一個寫滿殷商時代文字的石窟。
    這些文字是中國古文字,寫的是:“方舟,未,至,旅,帝入,變血”,刻於中國殷商至西周時期,意思是:船隊來而未達目的地,至此設營。帝死,葬入穴。有變,用血祭之。
    位於南苦夷島北海道)的鴻之舞金礦是倭國排名第三的金礦,從1915年開始到1973年閉坑累計出產了73噸黃金和1200噸白銀。
    “走了這麽一圈,你對倭國當前的局勢怎麽看?”馬速有詳盡的情報來源,但想聽聽嶽震考察後,對局勢的判斷。
    “倭國現在是平安時代,由於經曆了不久前‘保元之亂’、‘平治之亂’,平氏上台後,大力改革,重視經濟發展,恢複對南宋相對友好的政策,表麵上看,政局還算基本平穩。”
    馬速微微點頭,他腦海中也在整理這個時代詳盡的信息。
    12世紀,莊園領主製確立起來。封建莊園占全國土地之半,而所剩餘的一半土地由於“知行國”製的確立,也逐漸封建領地化了。
    11561159年,發生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
    1167年平清盛取得太政大臣之職,官邸設在京都的六波羅地方,在那裏發號施令,所以他的政權史稱六波羅政權。
    這個時期曆史上也被稱之為“平安時代”。
    平氏政權是從大官僚貴族、封建領主統治的天皇製早期封建國家,向以中小封建主為社會基礎的軍事封建主集團統治的中期封建國家過渡的階段。
    平氏政權是以中小封建主為社會基礎的軍事封建主集團統治的政權形式。
    有意思的是,倭國的政局始終和中國曆史變遷緊密相聯。但凡中國的王朝強盛,倭國就直接跪舔,放下一切身段向天朝上國俯首稱臣。一旦王朝變更、動亂,他們就疏遠甚至發展到掠搶,尤其是13世紀以後。
    公元763年大唐經曆了安史之亂後很快便由盛轉衰,過去大唐盛世的繁華一去不複返,最後分裂為了五代十國,中國社會又一次迎來了大分裂,大混亂的時期。
    而倭國同樣走到了奈良時代的終末期,此時朝廷與貴族勢力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因此為了削弱權勢貴族和僧侶的力量,桓武天皇於784年決定從長岡遷都到山城國的平安京,在那裏籌建新都,命名為平安京。
    ……
    “平氏政權一改之前閉關鎖國政策,采取與南宋政權通好,積極推進倭宋貿易。我們在倭國的所有建設,至上而下都沒有遇見什麽太大的阻力。當然這與我們選擇礦區所在地理位置都相對偏僻,農作物產量極低,甚至是荒地。領主們更是天高皇帝遠,可自行做主有關係。”嶽震又補充到。
    平氏政權為便於南宋大型船隻駛入瀨戶內海,即將動工開鑿音戶海峽,還在攝津的福原築港,使它成為對南宋貿易的重要港口。
    嘉應2年公元1170年),平清盛在福原別莊勸後白河法皇接見當時在倭國的南宋商人。
    “不知你觀察到沒有,倭國武士集團漸漸成為左右社會的中堅力量了。”馬速還是提醒了一句。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莊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
    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倭國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的確,我這幾個月在倭國街頭,時常可見武士成群結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或許意味著倭國難得的平靜期即將結束。”嶽震略為思索,得出了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