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遍地黃金

字數:6504   加入書籤

A+A-


    修為境界和功法的巨大差異,人數已難以抹平戰力的懸殊,若這些部落要與馬速廝殺,結果可想而知。
    因而馬速必要落地勘測,他也要先通過神識掃描,遠遠地躲開這些土著部落,以免無謂的爭鬥。
    為了節約時間,馬速還是選擇了的第二條亞米跨洲通道,沿著阿留申群島這條島鏈往東飛行。
    他不時降落到麵積較大、有淡水源、天然良港的島嶼,在海灣處施展土係法術,清理出一條航道,以及可以臨時停靠1020艘海船的避風港,並在附近山崖開鑿出一個山洞,作為將來中華閣的臨時遠航基地。
    這樣的基礎設施雖簡陋,但後續中華閣的開拓船隊團,若沿著這條航線,安全係數會大很多。
    如此走走停停,3日後,馬速才抵達阿留申群島最東側、幾乎相連的阿拉斯加半島,正式踏上米州大陸的範圍。
    阿拉斯加半島位於白令海的布裏斯托爾灣與太平洋之間,總長度約為800公裏,總麵積不到20萬平方公裏。
    阿留申山脈縱貫全境,構成半島骨架。終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極地太平洋氣團影響,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冬季氣溫僅0度左右,降水量達1000~3000毫米,這樣的自然環境,比較適合人類生活。
    半島上的植被以草甸為主,背風的穀地裏,有鐵杉和西特卡雲杉為主要成分的針葉林分布。不過,因維度較高的原因,這裏的山地雪線很低,介於海拔200~400米。
    此時阿留申山脈已“積雪浮雲端”,與金黃色的草甸、湛藍的海麵,和風雲變幻的天空,構成了多種色彩層次。
    馬速降落下來,欣賞了片刻風景。
    按慣例,他在阿拉斯加半島最西側的一處巨大岩石上,刻下了中華閣的印記,以及必要的文字描述、時間等,並用固化陣法保護起來。
    “圈地大略”完成後,他再度起飛往東飛行了800餘公裏,進入到阿拉斯加本土。
    阿拉斯加被北冰洋、白令海峽和太平洋三麵包圍,麵積達到了171.8萬平方公裏。南北長約1000公裏,超過了馬速的探測半徑,為了獲得完整的勘測數據,馬速隻得連續南北向z型向東飛行。
    起初他還對這一片大地還有點新奇,但初冬季節,鳥瞰大地,大部分是白雪皚皚。偶見山穀裏的金黃色草原、藍綠)色的河流,以及沒被大雪覆蓋的森林,在白色、和溝壑的灰色構成中,點綴了一點生氣。
    很快,單調的風景讓他索然無趣。在這廣袤寂靜的大地上獨自飛翔,思維好似特別清晰、靈動。他將心神放在梳理道藏,推演功法上。
    自前些天頓悟後,他感覺自己窮極一生,也難將《逍遙禦風》和《天鑒神功》等修真寶典徹底領悟,學海無涯、道無止境。
    他很享受這樣不斷進步的過程,並可從領悟中,創出更多的功法,給弟子們選修。而且,之前的功法也可不斷完善。
    ……
    幾個時辰過去,將阿拉斯加反複折返了幾次,勘測再無死角。馬速這才暫停修煉,觀察和總結這片大地的一些特征。
    從空中俯瞰,可清晰地發現3個東西走向的主山群,將阿拉斯加切割得七零八落。
    最北者為布魯克斯山脈和北極山麓丘陵,是落基山脈自加拿大邊界延伸穿過阿拉斯加北部的一個東西向山弧。中部是自加拿大邊境綿亙至白令海的育空高原。南部是阿拉斯加阿留申山脈,其中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為北米州最高峰。
    但也正因如此,阻擋了來自西北方向的寒流,當然,也阻隔了來自北太平洋的暖流。讓阿拉斯加不同區域之間,氣候條件相差甚遠。有海洋性氣候,也有大陸性氣候。
    這片大陸雖然廣袤,占前世米國20的土地麵積,實際自然生存條件有些類似羅荒野。即使21世紀的前世,曆經幾次大開發,總共僅有72萬人。每平方公裏僅0.42人,遠低於全球的平均人口密度54人平方公裏。
    不過,水資源極為豐富。最典型的就是中部地區有一條貫穿整個阿拉斯加的育空河。
    育空河發源於東側的楓葉國加拿大),至阿拉斯加西南麵的育空堡,注入白令海峽諾頓灣,流程達3185公裏。
    河流沿程有各種複雜地形,但進入阿拉斯加後,便成為了平原河流,河床寬闊,有眾多的河槽,在塔納河口以下,為分汊河道,河中有大的沙洲,最後是多沼澤的河口三角洲。
    若僅地形而言,育空河流域達85萬平方公裏,比西夏、大理等王朝麵積還大,可這片遼闊的流域兩側,隻有零星的印第安人居住。
    若將來要開發阿拉斯加,交通是一個重大問題。
    前世米國都沒完善這片大陸的交通基礎設施,可見地形多複雜和遼闊。而條育空河水流充沛,地形相對平緩,通航能力不錯。加之眾多支流,構成了便捷的水運條件。這是馬速最為重視的一個天然水運資源。
    這片流域雖是亞極地氣候,但夏季可達16c。當然,漫長冬季有來自羅荒野或北冰洋的冷氣團穿越,平均氣溫約為21c至31c。前世在1947年,還正式記錄到北米州最低溫度63c。
    不過,偶爾有來自北太平洋的溫暖氣團越過聖伊萊亞斯山脈的障礙,帶來較暖的冬季氣溫。故而整體氣候條件比羅荒野的北部地區還是好上不少。
    相比之下,阿拉斯加居住環境最好的,當屬東南部與中南部的溫帶氣候地區。全年氣溫約0c~15c,部分地區夏季極晝時可達26c,冬季極夜時最低溫度僅15c。
    馬速一邊回顧和對應前世資訊,一邊在現場,將最易規劃為城鎮的地方,進行了詳盡的勘測。
    在整個北米洲都未開發的情況下,馬速如此重視這片氣候條件並不良好的地區開發,自然是看中了這裏豐富的資源。
    在古玉的自動掃描下,地下資源都無所遁形,這裏有鋅、鉛、金、銀、煤等,儲量均極為豐富。
    其中,有前世全球十大金礦排名第一、同時也是最連續的黃金礦床之一的佩布爾金礦,黃金總儲量超3000噸,以及4000萬噸黃銅的儲量。
    修為境界和功法的巨大差異,人數已難以抹平戰力的懸殊,若這些部落要與馬速廝殺,結果可想而知。
    因而馬速必要落地勘測,他也要先通過神識掃描,遠遠地躲開這些土著部落,以免無謂的爭鬥。
    為了節約時間,馬速還是選擇了的第二條亞米跨洲通道,沿著阿留申群島這條島鏈往東飛行。
    他不時降落到麵積較大、有淡水源、天然良港的島嶼,在海灣處施展土係法術,清理出一條航道,以及可以臨時停靠1020艘海船的避風港,並在附近山崖開鑿出一個山洞,作為將來中華閣的臨時遠航基地。
    這樣的基礎設施雖簡陋,但後續中華閣的開拓船隊團,若沿著這條航線,安全係數會大很多。
    如此走走停停,3日後,馬速才抵達阿留申群島最東側、幾乎相連的阿拉斯加半島,正式踏上米州大陸的範圍。
    阿拉斯加半島位於白令海的布裏斯托爾灣與太平洋之間,總長度約為800公裏,總麵積不到20萬平方公裏。
    阿留申山脈縱貫全境,構成半島骨架。終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極地太平洋氣團影響,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冬季氣溫僅0度左右,降水量達1000~3000毫米,這樣的自然環境,比較適合人類生活。
    半島上的植被以草甸為主,背風的穀地裏,有鐵杉和西特卡雲杉為主要成分的針葉林分布。不過,因維度較高的原因,這裏的山地雪線很低,介於海拔200~400米。
    此時阿留申山脈已“積雪浮雲端”,與金黃色的草甸、湛藍的海麵,和風雲變幻的天空,構成了多種色彩層次。
    馬速降落下來,欣賞了片刻風景。
    按慣例,他在阿拉斯加半島最西側的一處巨大岩石上,刻下了中華閣的印記,以及必要的文字描述、時間等,並用固化陣法保護起來。
    “圈地大略”完成後,他再度起飛往東飛行了800餘公裏,進入到阿拉斯加本土。
    阿拉斯加被北冰洋、白令海峽和太平洋三麵包圍,麵積達到了171.8萬平方公裏。南北長約1000公裏,超過了馬速的探測半徑,為了獲得完整的勘測數據,馬速隻得連續南北向z型向東飛行。
    起初他還對這一片大地還有點新奇,但初冬季節,鳥瞰大地,大部分是白雪皚皚。偶見山穀裏的金黃色草原、藍綠)色的河流,以及沒被大雪覆蓋的森林,在白色、和溝壑的灰色構成中,點綴了一點生氣。
    很快,單調的風景讓他索然無趣。在這廣袤寂靜的大地上獨自飛翔,思維好似特別清晰、靈動。他將心神放在梳理道藏,推演功法上。
    自前些天頓悟後,他感覺自己窮極一生,也難將《逍遙禦風》和《天鑒神功》等修真寶典徹底領悟,學海無涯、道無止境。
    他很享受這樣不斷進步的過程,並可從領悟中,創出更多的功法,給弟子們選修。而且,之前的功法也可不斷完善。
    ……
    幾個時辰過去,將阿拉斯加反複折返了幾次,勘測再無死角。馬速這才暫停修煉,觀察和總結這片大地的一些特征。
    從空中俯瞰,可清晰地發現3個東西走向的主山群,將阿拉斯加切割得七零八落。
    最北者為布魯克斯山脈和北極山麓丘陵,是落基山脈自加拿大邊界延伸穿過阿拉斯加北部的一個東西向山弧。中部是自加拿大邊境綿亙至白令海的育空高原。南部是阿拉斯加阿留申山脈,其中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為北米州最高峰。
    但也正因如此,阻擋了來自西北方向的寒流,當然,也阻隔了來自北太平洋的暖流。讓阿拉斯加不同區域之間,氣候條件相差甚遠。有海洋性氣候,也有大陸性氣候。
    這片大陸雖然廣袤,占前世米國20的土地麵積,實際自然生存條件有些類似羅荒野。即使21世紀的前世,曆經幾次大開發,總共僅有72萬人。每平方公裏僅0.42人,遠低於全球的平均人口密度54人平方公裏。
    不過,水資源極為豐富。最典型的就是中部地區有一條貫穿整個阿拉斯加的育空河。
    育空河發源於東側的楓葉國加拿大),至阿拉斯加西南麵的育空堡,注入白令海峽諾頓灣,流程達3185公裏。
    河流沿程有各種複雜地形,但進入阿拉斯加後,便成為了平原河流,河床寬闊,有眾多的河槽,在塔納河口以下,為分汊河道,河中有大的沙洲,最後是多沼澤的河口三角洲。
    若僅地形而言,育空河流域達85萬平方公裏,比西夏、大理等王朝麵積還大,可這片遼闊的流域兩側,隻有零星的印第安人居住。
    若將來要開發阿拉斯加,交通是一個重大問題。
    前世米國都沒完善這片大陸的交通基礎設施,可見地形多複雜和遼闊。而條育空河水流充沛,地形相對平緩,通航能力不錯。加之眾多支流,構成了便捷的水運條件。這是馬速最為重視的一個天然水運資源。
    這片流域雖是亞極地氣候,但夏季可達16c。當然,漫長冬季有來自羅荒野或北冰洋的冷氣團穿越,平均氣溫約為21c至31c。前世在1947年,還正式記錄到北米州最低溫度63c。
    不過,偶爾有來自北太平洋的溫暖氣團越過聖伊萊亞斯山脈的障礙,帶來較暖的冬季氣溫。故而整體氣候條件比羅荒野的北部地區還是好上不少。
    相比之下,阿拉斯加居住環境最好的,當屬東南部與中南部的溫帶氣候地區。全年氣溫約0c~15c,部分地區夏季極晝時可達26c,冬季極夜時最低溫度僅15c。
    馬速一邊回顧和對應前世資訊,一邊在現場,將最易規劃為城鎮的地方,進行了詳盡的勘測。
    在整個北米洲都未開發的情況下,馬速如此重視這片氣候條件並不良好的地區開發,自然是看中了這裏豐富的資源。
    在古玉的自動掃描下,地下資源都無所遁形,這裏有鋅、鉛、金、銀、煤等,儲量均極為豐富。
    其中,有前世全球十大金礦排名第一、同時也是最連續的黃金礦床之一的佩布爾金礦,黃金總儲量超3000噸,以及4000萬噸黃銅的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