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活的功漕神

字數:5291   加入書籤

A+A-


    “嘿嘿……”陳景恪信心滿滿的道:

    “大明的未來,定將遠邁漢唐。”

    他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在漢唐之時,這些地方要麽還未納入中原王朝,要麽還隻是羈縻地。”

    “而現在,這些地方盡皆為大明國土,湖廣亦成為富庶之地。”

    “大明立國就有六千餘萬人口,超過唐朝巔峰時期……”

    “再有數百年積累的經驗和生產力……我們現在就是踩在先輩的肩膀之上。”

    “若還無法超越漢唐,那也太愧對華夏列祖列宗了。”

    此情此景,朱標也被他說的熱血沸騰,大笑道:

    “哈哈,景恪好誌氣。”

    “我等後人定然要開創遠邁先輩的功績,如此才能對得起他們。”

    隨行人員聽到馬車裏的動靜,都詫異不已。

    不知道什麽事情,讓太子殿下如此失態。

    開創遠超曆代的功業?

    太子殿下果然誌向高遠、胸懷四海啊。

    朱標很快就冷靜下來,繼續方才的話題:

    “你剛才說,走一步看兩步。”

    “第一步應當是遷都洛陽,第二步是什麽?”

    陳景恪用筆在北平畫了個圈:“重點建設北平,甚至可以將這裏當做陪都來打造。”

    朱標不解的道:“為何?”

    陳景恪依照地形一一為他講解:

    “北部戰線離我們太遠,想要更好的經營,就需要一個支撐點。”

    “為北方提供糧草、物資等等各方麵的支持。”

    “北平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是最適合做支撐點的地方。”

    “首先它腳下是一片巨大的平原,足以承載巨量人口。”

    “交通也非常便利,有發展經濟的條件。”

    “其次,它的北方就是燕山山脈,既是抵禦北方外敵的防線,也是主動出擊的橋頭堡。”

    “對中原王朝來說,燕山就是生死線,絕不容有失。”

    “再次,就是遼東,未來朝廷經營遼東也需要一個大後方……”

    “有了北平作為支撐點,可以強化朝廷對遼東的掌握。”

    “如此才有機會,徹底消化遼東。”

    “最後,就是渤海灣,這裏太適合發展海軍了……”

    “如果大明有一支無敵海軍……”

    陳景恪接連畫了七八條線,都是從渤海灣出發,抵達各個地方。

    “高麗、遼東、倭國……乃至更北方的國家,都將處在我們的打擊範圍內。”

    朱標也不禁連連點頭,確實如此。

    他更重視的是遼東,如果在渤海灣有一支強大水師,就可以直接震懾遼東。

    不論是出兵,還是運送糧草,都將更加靈活。

    雖然安全性不如陸路,但勝在迅速便捷。

    “還有倭寇,總數加起來也就幾千人。”

    “可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國,竟然被他們打的閉關鎖國。”

    “將沿海百姓,從賴以生存的家園遷走。”

    朱標很是尷尬,強行解釋道:“此舉也不全是因為倭寇,也是為了剿滅張士誠殘部。”

    陳景恪隻是笑了笑沒反駁。

    什麽張士誠殘部,大明都一統天下多少年了,就算當年有,這會兒也早就死心了。

    不過也不能總是揭老朱的短不是,隻能裝作就是如此。

    他再次拿起筆,在北平北部畫了個半圓:

    “北平打造好,就可以輻射這一大片區域……”

    “大明將從被動變成主動。”

    “我們想開戰,這片區域內的敵人,都將成為打擊的對象。”

    “若我們想防守,就可以收縮兵力,依托燕山關隘抵擋。”

    “有北平這個戰略支撐點在,大明就可以無限和敵人打消耗戰。”

    “就算不能一次性打垮他們,也能慢慢拖垮他們。”

    “而如果沒有北平,想要達成這樣的戰略目標,就需要花費數倍的代價。”

    將北平作為陪都,大明將獲得一塊富庶的戰略要地。

    既能盤活整個東北方向的局勢,又能減少對國力的消耗。

    可謂是一舉多得。

    朱標看著這張畫滿線條的地圖,許久才讚道:

    “景恪胸中之溝壑,今日我總算窺探到一些了。”

    “若大明真能完成這番布局,功業就可比肩漢唐了。”

    陳景恪輕呼一口長氣,謙虛的道:

    “殿下過獎了,不過是一些妄想罷了,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朱標說道:“幫助很大,讓我對天下的認識更加清晰,對未來的規劃也有了許多新的想法。”

    “咱們先去洛陽實地考察,看看這裏能不能作為新都。”

    “至於北平的計劃嗎……先將遷都之事完成再做也不遲。”

    朱標此行並不是返回應天,而是去考察洛陽。

    此舉自然是和朱元璋溝通過的。

    即便遠隔千裏,兩父子依然保持著密切聯係。

    對陝西的考察結果,早就已經走水路送回應天。

    老朱自然是很失望,他可是太喜歡關中了。

    但他是個很務實的人,既然長安不合適,那就抓緊去考察洛陽。

    可以說,經過陳景恪那一番解說之後,朱元璋遷都的決心更加堅定。

    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讓朱標將目標確定之後再回去。

    太子車駕再次進入河南,當地官員的態度比上一次還恭謹。

    布政使、按察使率領數百人的隊伍,跑到了河南和陝西的交界處迎接。

    畢竟朱標在陝西廢了一個親王,還將秦王黨羽清理了一遍,身上是帶著血腥味兒的。

    朱標當場將河南布政使等人訓斥一頓,如此勞師動眾,實在不該。

    並警告日後再不聽命令,擅自出迎,就以違逆君令罪論處。

    這一下可將河南布政使等人,嚇的腿腳發軟。

    這下馬屁真的拍到馬腳上了。

    之後朱標就勒令無關人等,返回自己的轄區,隻留下了布政使、河南府知府等人。

    帶著他們前往了河南府洛陽縣。

    別誤會,河南府隻是河南布政司下轄的一個府,洛陽是河南府的府治所在。

    至於河南布政司的省會,在開封。

    也就是說,此時的洛陽已經淪落為一個州府級別的縣。

    再不複當年東都的輝煌。

    看著蕭條破敗的洛陽城,陳景恪不禁感慨。

    真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啊。

    到達洛陽之後,朱標經過簡單的修整就開始投入工作。

    先從紙麵上了解了一下當地情況。

    隻能說,地位降低後,帶來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

    人口、商業、耕地、交通等等方麵,都遠不如當年。

    不過總的來說,還算在水準之上。

    至少在同為府級治所裏,是相當優秀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