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儒家不可廢
字數:5560 加入書籤
儒生們很聰明,沒有反對黃帝、老子和孔子的封號。
實在是沒辦法反對。
黃帝不配?這話他們不敢說。
老子不配?
如果老子都不配上封號,孔子有什麽資格上?
老子和孔子,在這個時候就是一體的。
所以,這一點是沒辦法反對的。
但沒關係,直接反對立聖賢廟。
隻要聖賢廟立不起來,封號自然也就沒什麽意義了。
況且聖賢廟對儒家的威脅更大,將直接動搖文廟的地位。
文廟是什麽?
那不隻是一座廟,更是儒家正統地位的象征。
現在朝廷要另立一座廟,淩駕於孔廟之上,這就是要動搖儒家地位啊。
儒生們自然不願意。
紛紛上書阻止,甚至有文官和儒生,到宮門口下跪請願。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來了,他們不敢明著說阻止的理由。
畢竟聖賢廟要供奉的有華夏先祖,他們沒那個膽子說這座廟不配高於文廟。
隻能用‘前所未有’,恐會動搖社稷人心等等做借口。
就在這時,已經被打為儒家叛徒的方孝孺,再次跳了出來。
一連寫了好幾篇文章,讚成立聖賢廟之舉。
其中一篇文章,專門講述了文廟是怎麽來的。
原本是孔子的家廟,漢高祖首次祭祀,開啟了帝王祭祀孔廟之舉。
漢武帝獨尊儒術,孔廟地位得到提升,慢慢的就變成了文廟。
既然文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人立起來了。
那作為後人的我們,為何不能立聖賢廟,祭祀華夏先賢呢?
這篇文章一出,整個儒家集體爆炸了。
恨不得將方孝孺抓起來千刀萬剮。
隻是方孝孺早就不知道躲哪去了,他們根本就找不到人,隻能寫文章痛斥。
方孝孺根本就不理他們,自顧自的寫著自己的文章。
沒幾天,又寫了一篇。
這一篇文章,直接將儒生們的遮羞布,給撕了下來。
道明他們反對立聖賢廟,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就是為了維護文廟的地位。
而維護文廟地位,就是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
這群腐儒為了自己的利益,已經忘記了華夏先祖。
竟反對朝廷祭祀先祖,簡直就是數典忘祖。
儒生們直接紅怒了,這個叛徒真是該死。
本來這還沒什麽,雙方打嘴仗不是一次兩次了。
可是當朱元璋在早朝,拿著這篇文章來質問文官,是否真是如此的時候,性質就變了。
盡管大家都知道,這一次方孝孺就是皇帝的嘴替,可那又能如何?
隻能各種解釋。
可任憑他們怎麽解釋,都無法說服皇帝。
那就隻能用最後一招了。
到皇宮門口跪著,逼宮。
然而他們麵對的皇帝是朱元璋。
直接下令,名字全記下來,取消所有功名,永不錄用。
空出來的官位?
讓功勳們頂上來。
而就在這時,佛道兩家給了儒家致命一擊。
先是龍虎山公開表示,支持朝廷設立聖賢廟。
然後茅山、全真、武當等道教大派,也紛紛站出來支持。
佛教也在隨後表示了支持。
這一下,儒家徹底坐不住了。
儒家壟斷了做官的門路?
現在是大明立國之初,什麽都缺,就是不缺勳貴。
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軍功階層,可沒幾個信奉儒家的。
皇帝靠儒家思想治國?
這倒是不否認,可那又如何?
別忘了唐朝,因為李家認了老子當祖宗,就尊崇道教。
道家借此成為第一顯學。
佛教靠著在民間的基礎,是第二顯學。
儒家隻能屈居第三。
大唐不一樣傳承將近三百年。
後來儒家重新成為第一顯學,靠的也是宋朝皇室的支持。
說白了,哪家成為第一顯學,皇帝才是主要因素。
別看現在儒家聲勢浩大,隻需要皇帝一句話,就能將他們打落在地。
道家的傳承可一直都沒有斷絕。
別看現在很老實,那是因為儒家太強勢。
但凡皇帝一句話,他們馬上就能跳出來。
此時,儒生們終於認識到了一件事情,逼宮那一套對宋朝皇帝好用,對現在這位皇帝沒用。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們馬上就改變了策略。
有人提議,將先祖全都搬到文廟裏去不就行了嗎,何必再立一座廟。
於是此人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
你們是有多大臉啊,敢把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黃帝等等華夏先祖,放在孔廟裏?
然後儒生們又想到一個辦法,到底哪些人可以進入聖賢廟享受祭祀,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咱們要好好討論一下,等商量好了再說。
大家都明白他們的意圖,就是無限期的拖延。
但朱元璋早就想好了辦法:“先把聖賢廟建立起來,將沒有爭議的先賢請進去接受祭祀。”
“有爭議的,再慢慢討論。”
這一下,徹底讓儒生們無話可說。
在一場鬧劇之後,聖賢廟正式建立。
但儒生們依然沒有放棄,他們準備無聲抵製。
當初朱元璋下令,祭孔止於曲阜。
儒生們直接無視,這條命令不是一樣被廢除了嗎。
還有將孟子移出孔廟,也因為儒生們的無視,又給請回來了。
這次他們也準備采用相同的辦法,無視。
你建廟就建唄,朝廷舉行的祭祀,我們沒辦法。
但除此之外,我們就當沒這座廟。
不祭祀,不宣傳。
看你能怎麽辦。
朱元璋就像是猜到了他們的想法,又下了一道旨意:
天下各個道觀寺廟,有條件的,必須建立一座聖賢殿。
沒條件的,也要弄一間聖賢堂,把先賢的牌位請進去祭祀。
這還不算完,又令各藩屬國全都要建聖賢廟,進行國家祭祀。
而且還準許他們,將自己的先祖請進聖賢廟祭祀。
但這麽做必須要經過大明朝廷的允許。
比如高麗,在征得大明同意後,可以將箕子放在自己國家的聖賢廟裏。
其他各藩屬國,伱們認哪位先賢為祖宗,都可以照此辦理。
甚至朱元璋還暗示,如果你們的表現讓大明滿意,有機會將你們的祖先放在大明的聖賢廟裏。
這一下,本就因為《華夏簡史》,對華夏這個概念高度認同的各藩屬國,可謂是欣喜若狂。
紛紛表示,聖賢廟是吧,我們馬上建。
這一下,儒生們徹底傻了眼。
不過朱元璋也沒有過於刺激儒家,畢竟還需要他們來治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