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封王建製

字數:5506   加入書籤

A+A-




    又一項計劃成功施行,朱元璋卻並未表現的很高興,一副心事重重的的樣子。

    眾人都有些疑惑,這是咋了,遇到什麽大事了不成?

    馬皇後詢問後得知了緣由。

    他在發愁如何保證皇儲的教育。

    現在他們頭腦很清醒,知道不能將儒家捧的太高。

    但萬一哪個後世子孫被儒家影響,重新走上宋朝的老路怎麽辦?

    馬皇後啼笑皆非,說道:“你能保證後世不出昏君嗎?”

    朱元璋無奈的道:“不能。”

    馬皇後說道:“那不就是了,道理都是一樣的。”

    “後世子孫如何,我們管不了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將眼前的事情做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朱元璋內心依然很不順暢,這一點很好理解。

    誰又不希望家族永昌呢。

    於是他找到陳景恪,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的本意,其實就是找人說說心中的煩憂,並不指望能得到答案。

    尤其是陳景恪一直強調,沒有萬世不易之法,也沒有永昌不衰的家族。

    哪知,聽到他的問題後,陳景恪沉吟良久,竟然點頭說道:

    “雖然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卻有辦法增加容錯率。”

    朱元璋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連忙追問道:

    “容錯率?快給咱說說,怎麽增加那個容錯率。”

    馬皇後和朱雄英也非常好奇,竟然真有辦法?

    陳景恪說道:“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一個籃子破了,還有另外一個籃子。”

    “當陛下的籃子足夠多的時候,容錯率自然也就高了。”

    朱元璋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疑惑的道:

    “你想讓咱走周朝分封的老路?你不是一直反對恢複周禮嗎?”

    馬皇後和朱雄英眉頭也皺了起來,這可不是什麽好路。

    陳景恪笑道:“若真將日本打下來了,陛下準備怎麽治理?”

    朱元璋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說道:“好好好,咱明白了。”

    “哈哈,大明本土自然不能裂土封王,可海外之地可以啊。”

    “景恪伱一語點破夢中人啊,這個法子好,咱喜歡。”

    馬皇後和朱雄英也鬆了口氣,隻要不是在大明本土封王建製,別的都好說。

    陳景恪趁機說道:“陛下在大明分封藩王,在短期來看確實利大於弊。”

    “靠著藩王鎮守地方,能快速度穩定大局。”

    “尤其是塞王,在戍邊拓土方麵更是有著天然優勢。”

    朱元璋連連點頭,這就是他分封諸王的用意。

    可惜那些人根本就不懂咱的苦心,隻知道反對。

    陳景恪話鋒一轉,道:“可從長遠來看,則弊大於利。”

    “我們無法保證,血緣關係越來越遠,諸藩王還能如現在一般相親相愛。”

    “等到藩王和朝廷有了利益衝突,更可能會釀成惡果。”

    “不論是藩王造反成功,還是朝廷削藩成功,死的都是陛下的子孫。”

    “但若將諸王分封在海外,給他們封王建製之權,則不會有這樣的隱患。”

    “我相信諸王也一定會更加喜歡封王建製,而不是留在大明當一個受猜忌的藩王。”

    朱元璋再次連連點頭,如果是平時陳景恪說這話,他肯定會生氣。

    但現在,他隻覺得說的好,分析的很透徹。

    事實上,作為皇帝他豈能不知道封藩的危害。

    可他還是這麽做了。

    很簡單,前期靠著藩王穩定大明國祚。

    將來不管發生了什麽事情,肉終歸還是爛在鍋裏的。

    朝廷削藩成功更好,如果藩王造反成功,那天下還是朱家的。

    隻是這種想法,他不能告訴任何人,隻能藏在心裏。

    現在,陳景恪給他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馬皇後和朱雄英也同樣連連點頭,就是這個道理啊。

    尤其是馬皇後,作為枕邊人她豈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

    可她也同樣沒辦法將這件事情說出來。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

    一旦說出來,意義就不一樣了。

    她隻能默默的支持。

    朱雄英想的就簡單了,天天跟著陳景恪學習,他豈能不知道藩王的問題。

    可作為皇儲,他不能提。

    至少在成為皇帝之前,他不能提藩王之事。

    現在陳景恪將這個隱患說了出來,他隻覺得果然不愧是他的伴讀啊,總是想他之所想。

    關鍵是,陳景恪不光說,還提出了解決辦法。

    大明的統治能力有限,太遠的土地打下來也無法統治。

    分封給諸王是最合適的。

    至於諸藩王會不會同意……這是毫無疑問的。

    一個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一個真真正正的王,選哪個還用說嗎。

    既解決了藩王問題,還增加了大明的底蘊。

    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讀啊。

    陳景恪頓了一下,給眾人反應時間,才繼續道:

    “如果將來哪個藩王不小心失了國,大明作為宗主國,可以幫他們複國。”

    “若大明遭遇了困境,還能靠著諸藩嚐試挽回局麵。”

    “說句大不敬的,就算將來大明真的沒了。”

    “總不能所有藩屬國也一起沒了吧?”

    “隻要還有藩屬國存在,就可以保證朱家的祭祀不會斷絕。”

    “這才是真正的,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聽完這一席話,朱元璋隻覺得猶如三伏天,喝了冰蜜水一般,渾身舒爽。

    心中的那一點頑症也徹底消失了,整個人充滿了鬥誌。

    咱還能再戰二十年,為大明打下更多的疆土。

    到時乖孫也長大了,接過咱的戰旗,繼續征戰。

    咱就不信,三代人幾十年的時間,還不能打下足夠的土地。

    至於朱標,這是他心中的痛。

    高血壓,咱怎麽舍得再將這社稷重擔交給他。

    好好的孩子,將來肯定是有為之君。

    咱都想好了,再過幾年就讓位給他。

    可是現在一切都被朱樉那個畜生給毀了。

    每每想到這一點,咱都恨不得將那畜生給活剮了。

    不過皇位還是要交給標兒的,隻是咱不能如以前設想的那般,將所有擔子都交給他。

    咱當太上皇,幫他分擔一些政務。

    等咱老了幹不動了,乖孫也長大了,就由他替標兒分擔政務。

    想到這裏,他看了看陳景恪。

    還有景恪在,也能幫標兒分擔一些政務。

    什麽叫肱股之臣,這才是。

    不是一味的反對咱,而是在看出咱的問題在哪之後,還能幫咱想到問題。

    這個閨女,嫁的可太值了啊。

    不過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也沒有輕易就做出決定。

    他需要和人商量一下細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