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錢錢錢
字數:5331 加入書籤
朱元璋和徐達商量了許久,最終製定了一個兩步走的計劃。
其一,盡快穩定內部,積蓄力量,為大戰做準備。
主要是軍隊方麵,必須盡快完成改建,並重新形成戰鬥力。
物資方麵,自然是囤積軍需糧草。
還要囤積足夠的水泥,打下來之後迅速築城。
有了一座城池做據點,後續就好辦了。
其二,自然是開海之事,以前開海隻是為了貿易的利潤。
現在又多了一個理由,土地。
大明的皇子皇孫很多,光靠陸地上那點領土,不一定夠分。
海外還有那麽多土地呢,聽說有些大型島嶼麵積,不亞於大明一省之地,打下來建個王國綽綽有餘了。
不過此事依然急不來。
經營海洋就要有船有水師,先研究船,同時組建水師。
等水師打造的差不多了,再開海也不遲。
總之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總之,朱元璋再次感受到了,什麽叫時不我待。
真的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做啊。
真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不行五十年也行啊。
幾天後,朱元璋下令,著兵部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囤積軍需糧草。
同時命五軍都督府加緊整訓軍隊,尤其是前軍都督府,盡快招募訓練水師。
同時,很多二代優秀弟子,都被派往各地去整訓軍隊,同時也是磨煉。
如李景隆、梅殷、唐敬業等人都被派了出去。
本來徐允恭也應該一起被派出去的,隻是他馬上就要成婚,就暫時押後了。
徐達確實想抱孫子了,在徐妙錦入宮後不久,他就給徐允恭找了個未婚妻。
親家是他自己的老部下劉洪,這次大授勳被評定為子爵。
隻可惜,未加開國二字。
女孩生的端莊,性情嫻雅溫和。
因為父輩的關係,兩人也早就相識。
雖算不上兩小無猜,但也有點青梅竹馬的味道。
總之徐允恭是很滿意的。
朱元璋自然沒有說什麽,還賜下了許多寶貝。
兩人的婚禮就定在了十一月初。
魏國公嫡長子成婚,肯定要大操大辦了。
陳景恪作為好兄弟,自然全程幫忙。
朱雄英也跑來看大舅哥的熱鬧。
總之就是很歡樂就是了。
幾天後,朝廷舉辦了一場拍賣會,一百套琉璃器共計賣出了四百七十四萬貫的天價。
其中最貴的落地琉璃鏡,更是拍出了十萬貫的高價。
據說此鏡全大明隻有五麵,其中兩麵在宮裏,一麵在魏國公府,還有一麵在陳伴讀家裏。
這第五麵,也是流出的唯一一麵。
其次就是一套琉璃文具,包括五支筆杆、一個筆筒、一個鎮紙、一個硯台。
拍出了八萬貫的高價。
排在第三的是一套茶具和一套餐具,價格都是七萬貫。
剩下的也沒有低於萬貫的。
同時朝廷還宣布,以後的琉璃器都會通過競拍的方式出售,每個月隻有五十套。
聽到這個數字,花高價購買琉璃的人,都放下了心中的石頭。
這說明琉璃製作困難,數量不會太多。
每個月五十件看起來不少,可是和大明六千餘萬人口一比,就不值一提了。
拍賣會結束,當拍賣額傳出去之後,不出意外再次引起了熱議。
錢,這真的是好多的錢啊。
於是,陳景恪敗家子的頭銜戴的更牢固了。
宮裏,得知最終的數額,朱元璋也是大喜:
“景恪你提的這個拍賣之法果然好用,比咱想的多賣了一百多萬貫。”
陳景恪笑道:“其實也和第一次拍賣有關,之前聘禮的噱頭足夠大,拉高了大家的預期。”
“以後就很難再拍出這麽高的價格了。”
朱元璋看著清單,笑的都看不見眼睛了:
“每個月能有百萬貫咱就滿足了,一年就是一千多萬貫,這錢就和白撿的一樣啊。”
“有了這些錢,咱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朱雄英也是非常眼熱,說道:“趕緊打通國外的渠道,肯定能賺的更多。”
朱元璋安撫道:“不急不急,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大明現在不缺錢,可以慢慢布局。”
就在這時,太監總管孫福過來稟報:“陛下,曾尚書在外求見。”
朱元璋一聽到這個名字,頭都大了:
“給他說,咱有事不見。”
孫福正準備離開,陳景恪將其攔住,道:
“就說陛下有公務處理,讓他先在外麵候著。”
孫福停住,看向朱元璋,等待他的吩咐。
朱元璋頷首道:“先這麽和他說吧。”
“是。”孫福應聲退出。
心裏則不禁再次感慨,陳伴讀的地位果然高啊。
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讓陛下改變主意。
日後見了他,需要更加用心伺候才是。
等他離開,朱元璋才問道:“你又打的什麽鬼主意,不會是想讓咱將賣琉璃的錢,分一部分給他吧?”
朱雄英也連忙說道:“一個銅子兒都不給他。”
陳景恪心下莞爾,真不愧是爺孫倆。
曾泰過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要琉璃的分成。
自從他和福清大婚之後,曾泰就隔三差五提起此事。
不過他也學聰明了,不再公開提,而是私下商議。
但老朱怎麽可能會同意,每次都是直接拒絕。
可曾泰毫不氣餒,打定主意和老朱耗下去了。
老朱拿他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主要是曾泰這個人為官清廉,能力也強。
這兩年大明又是變法,又是搞大工程,他坐鎮戶部從來沒有出過問題。
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嗎,朱元璋對他是非常器重的。
這次曾泰也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為國庫爭取好處,也沒有什麽可指摘的。
所以老朱盡管很頭疼,卻並沒有真的生氣。
但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問題總要解決。
陳景恪就說道:“曾尚書也不容易,國庫每年的收入就那麽些,開支卻連年增加。”
“為了保證各個項目順利進行,他可謂是殫精竭慮。”
“據說經常為了幾文錢,和下麵的人吵架,最後落了個曾老摳的雅號。”
“但他卻從未叫過苦喊過累,實為群臣楷模。”
朱元璋說道:“就是看在他勞苦功高的份上,咱才忍他這麽久。”
陳景恪說道:“曾尚書也就是看準了陛下惜才,才敢三番五次找上門。”
朱元璋氣道:“這個曾老摳,咱早晚要他好看。”
陳景恪笑道:“您找他算賬的機會多的是,但眼下國庫可能真的支撐不住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