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沒那麽簡單(新年快樂!)

字數:5661   加入書籤

A+A-




    幾人這才想到,確實還沒說完啊。

    隻是都被攤丁入畝的構思給震撼到,以至於忘了還有精簡這一條沒說。

    朱元璋笑道:“一激動給忘了,景恪你繼續說,咱聽著呢。”

    陳景恪笑了笑,說道:“賦稅繁瑣,體現在兩個方麵。”

    “其一實物稅上繳的物品繁多,這個方才我說過了。”

    眾人回想了一下,僅僅是農作物就分好幾十類,確實很多很亂。

    “其二是稅種,除了朝廷規定的地稅和丁稅,還會加收多種附加稅,比如鼠雀耗。”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來的。

    糧食在運輸保存過程中會有損耗,宋朝就將這種損耗轉嫁到了百姓頭上。

    最開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後來幹脆朝廷明文要求征收。

    並且將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誇張程度。

    繳納一百斤糧食的稅,就要再多給二十斤的鼠雀耗。

    總共要繳納一百二十斤。

    宋朝賦稅之重,堪稱曆朝曆代之重,那是一點都不帶假的。

    元朝時期,雖然朝廷沒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變著花樣的收。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義上沒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種方法在征收多種附加稅。

    政治清明的時期,附加稅和正稅持平。

    政治昏暗時期,附加稅是正稅的幾倍甚至更多。

    “複雜繁瑣的稅務,既增加了征稅的難度,也為官吏提供了貪腐的空間。”

    “所以有必要進行簡化……”

    “我以為,可以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現錢。”

    “此法我稱之為一條鞭法。”

    “再結合攤丁入畝之法,將所有的稅統一均攤到天下的土地裏,最後以田稅的方式征收。”

    “最終實現田多者多交稅,田少者少交稅,無田者不交稅。”

    朱標讚道:“如此一來,稅製就被簡化為了田稅一項,且由實物稅變成現錢。”

    “既方便了朝廷征稅,又可使地方官員難以作弊。”

    朱元璋說道:“以往雜征都被地方官吏截留,並未進入國庫。”

    “現在將雜征並入地稅,全部都要上交國庫,可以增加朝廷的稅入。”

    “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確實比兩稅法更加高明。”

    馬皇後卻有不同的考慮:“好是好,可收獲季節往往是糧食最便宜的時候。”

    “如果實行此法,交稅的時候糧商競相壓價,等交過稅再抬高糧價,百姓就要吃兩次虧啊。”

    其他人都默然不語,確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可比起優點,這點缺陷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不是馬皇後提,他們壓根就不會在意。

    朱元璋想了一下說道:“此事好辦,義倉會在糧食收獲的時候收糧備荒。”

    “隻需要規定一個最低購糧價格,托住糧價不會降的太低,就可減少百姓的損失。”

    馬皇後也知道此事在所難免,就沒有再多說什麽。

    這時,陳景恪說道:“其實這也是我支持開海的原因。”

    “百姓家裏都種的有棉花,但現在棉織品除了交稅,基本隻能自用。”

    原因很簡單,家家戶戶都種的有棉花,誰還買別人家的啊?

    靠城裏人那點需求量拉動消費,隻能說在這個年代很不現實。

    “但棉布等棉織品,在海外是非常緊俏的。”

    “海商收購遠銷海外,百姓就可以用賣布的錢繳納賦稅。”

    “糧食可以囤起來,等價格貴了再出售。”

    “除了棉織品,別的商品也是一樣的。”

    “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其它各種手工品,都有機會賣到海外去。”

    朱標點頭道:“這確實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但具體如何施行,還需要詳細的謀劃才行。”

    陳景恪決定,再給他們上點猛藥:

    “想擺脫王朝周期律,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樣的路。”

    “曆朝曆代的財政都係於土地,土地製度崩潰,國家也就亡了。”

    “大明要開源,要給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

    “開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條不同的謀生渠道。”

    “如此,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風險的能力。”

    “就算將來失去了土地,他們還能靠別的方法活著。”

    “而不至於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製度崩潰,百姓馬上就活不下去,隻能造反。”

    “開海容易,引導難。”

    “雖然宋朝海貿興旺,可真正從中獲利的隻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數的百姓,依然隻能靠土地為生。”

    “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導辦法,就會步宋朝的後塵。”

    王朝周期律?開源?引導百姓?

    聽到這幾個詞,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們平時就在研究這些問題的嗎?

    朱元璋幾人表情隻是有些興奮,就沒有別的了。

    這些問題,大家確實聊到過。

    一本正經的上課隻是少數,大多數時候就是閑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過。

    隻是不一樣的是,以前陳景恪隻說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卻沒有說過破解的辦法。

    嗯……也不是完全沒說過,隻是籠統的提了一下。

    發展生產力,是最有機會打破周期律的。

    可問題是,生產力是想發展就能發展的嗎?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體的策略,開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為土地政策崩潰而滅亡,那我們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辦法。

    這個想法確實不錯。

    可問題又來了。

    朱元璋問道:“可是,如何讓百姓從開海中獲利呢?”

    “總不能給他們每家發一條船,讓他們去做海貿吧。”

    “噗……”朱雄英一個沒忍住,笑噴了。

    看著笑不停的大兒子,朱標隻覺得手癢癢的厲害。

    朱元璋卻沒有生氣,而是道:“莫非爺爺又說錯了?”

    朱雄英搖搖頭,說道:“方法景恪方才都已經說過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說過了嗎?”

    朱雄英解釋道:“棉布啊,讓百姓種棉花織布,把布賣給海商獲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賣的商品需要從民間采購。”

    “朝廷引導百姓生產相關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較偏遠,海商可能不願意去。”

    “這時候朝廷就要想辦法,幫助百姓把布賣出去。”

    “或者引導海商,去一些偏遠的地方采購。”

    “總結起來就是,海商是負責售賣商品的人,百姓是負責生產商品的人。”

    “如此一來,大家就都能從海貿中獲利了。”

    朱標看他得意的樣子,終於忍不住了,嗬斥道:

    “混賬,怎麽和你皇爺爺說話的。”

    朱元璋臉一拉:“伱才是混賬,你要是能聽懂,也可以這麽和老子說話。”

    “你能聽懂嗎?啊?你聽不懂就閉嘴。”

    朱標被訓斥的啞口無言,隻能求助的看向自家母親。

    馬皇後忍住笑,說道:“這麽多人呢,給孩子留點麵子。”

    朱元璋立即就說道:“就是,這麽多人呢,你都不知道給咱乖孫留點麵子。”

    “他可是堂堂太孫,不要麵子的嗎,有你這樣當爹的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