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陳景恪的成長
字數:5245 加入書籤
陳景恪的一番分析,成功說服了朱元璋等人。
作為首次亮相,也相當完美,獲得了在場勳貴們的一致讚賞。
尤其是徐達和藍玉兩人的鼎力支持,再加上他‘野心很大’,能創造很多立軍功的機會。
更是讓他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將其視為‘自己人’。
當然,這和他娶了公主也有關係。
皇帝就是最大的功勳頭子,娶了她的女兒,自然也是功勳序列的人。
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陳景恪心下也非常興奮,他沒想到,老朱會將他的首秀時間提前這麽久。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也要等到朱雄英長大,自己作為太孫幕僚走上台前。
雖然不知道老朱是怎麽想的,但機會來了自然要抓住。
事實上他心裏也很緊張。
和之前的講課不同,以前他都是站在曆史角度,陳述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能做到胸有成竹。
但前世他對高麗的曆史並不了解,隻知道有這麽個國家。
這個國家發生過什麽,什麽時候滅亡的,一概不知。
準確說,他對高句麗的曆史比較了解。
唐滅高句麗,最終讓新羅撿了便宜,成為半島的主人。
關於半島之後的曆史,他基本一無所知。
他唯一知道的是,萬曆三大征中,高麗已經改名叫朝鮮了。
朝鮮的王室姓李,而不是姓王。
根據這個區別,他能判斷出,高麗被一個姓李的人給滅了。
那個姓李的人建立的國家,叫朝鮮。
至於這個姓李的人是誰,又什麽時候滅的高麗,就完全不知道了。
但通過研究高麗的朝局,陳景恪找到了一些線索。
高麗雖然也學儒家,但並沒有搞科舉製,國內施行的依然是貴族政治。
如果官員不犯錯,職務是可以傳承給子孫後代的。
丞相的兒子當丞相,小吏的兒子當小吏,平民的兒子當平民。
在這種政治體製下,普通百姓是沒有造反機會的。
那麽取代高麗王氏,建立朝鮮李氏政權的,定然也是高麗貴族。
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的那種大貴族。
而眼下高麗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李成桂。
身經百戰,靠著軍功一路成為大將軍。
然後又從政掌管財政大權,又位列丞相。
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說他是當前高麗戰神都不為過。
但李成桂是前任恭湣王提拔起來的大臣,對現任高麗王相當不感冒。
政治傾向也和高麗王不一樣。
看到他,讓陳景恪想起了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
當時陳景恪就認定,滅高麗王氏政權,建立朝鮮李氏政權的。
就算不是李成桂,也是他的後人。
根據這個推測,陳景恪才做出了種種論斷。
所以說,他是先射箭再畫的靶子。
而且他越推演,就越覺得李成桂造反的可能性大。
現任高麗王被傳不是恭湣王親子,合法性遭到質疑。
因為首鼠兩端,比較親北元,被讀書人和文臣群體嫌棄。
他之所以還能當王,全靠北元的支持。
大明要是拿下遼東,切斷北元和高麗的聯係。
高麗王就將失去唯一的依仗。
到時候李成桂這個大將軍、丞相、財政大臣,有一百種辦法可以改朝換代。
事成之後,他隻需向大明效忠,就能獲得讀書人和文官集團的認可。
朱元璋除了順勢接受效忠,然後冊封他為王,就再沒有別的辦法。
前麵徐達已經說過,高句麗擁有二百五十萬人口,常備軍十萬,臨戰狀態能動員超過五十萬人。
以逸待勞,大明想拿下他們,太難了。
但高麗的混亂,既是李成桂的機會,也是大明的機會,就看誰技高一籌。
而很明顯,大明的優勢比李成桂要大的多。
但對大明來說,也隻有這一次機會。
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再想拿下高麗,不說完全沒有機會吧。
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
最終,陳景恪決定勸說朱元璋,暫緩對遼東動手,好好謀劃一下高麗。
待時機成熟,一鼓作氣將遼東和高麗一起拿下。
這以上都是他根據手頭資料推演出來的,而不是熟知曆史,然後陳述事實。
前世記憶能為他提供的唯一確鑿信息,就是高麗王氏被朝鮮李氏推翻。
但這個信息太模糊了,不能作為有效依據。
所以,說他是根據手頭信息,憑借自己的智慧推演出這一切,一點都不為過。
這就是他穿越十餘年,進入大明皇宮三年半。
跟隨朱元璋、朱標、徐達、李善長等一係列大佬學習,獲得的成長。
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隻能憑借前世記憶,混日子的普通醫生,正在慢慢向著一名成熟政治人物蛻變。
畢竟是第一次憑借學識和智慧分析局勢,尤其是還要說服這麽多人,他心中難免會緊張。
不過還好,最終表現相當完美。
而這也給了陳景恪更多的自信。
隨著他的插手,曆史已經逐漸偏離,穿越者的經驗總有用完的一天。
到時他該如何自處?
現在有了答案。
朱元璋集團的效率是很高的,很快就有了初步的方針。
幾日後的早朝,朱元璋就下令對北元用兵,先打遼東斬掉北元的一條臂膀。
對此群臣自然沒有什麽意見,打北元可以說是大明第一要務。
就算最保守的人都知道,不把北元徹底打垮,大明的國祚就不能算是穩固。
區別就是在攻打的方式上,大家的見解有所不同。
但打遼東確實是最穩妥的辦法。
北元主力在草原上,大明的軍隊打過去,他們打不過能跑。
但遼東他們沒地兒跑,隻能和大明硬碰硬。
攻城略地,正是大明軍隊最擅長的。
所以,打遼東是大明朝文武都讚同的策略。
眼看計策就要通過,意外出現了。
徐達站出來提出了質疑:“高麗王首鼠兩端,且更傾向於北元。”
“若我們攻打納哈出時,高麗出兵助陣怎麽辦?”
然後不少人站出來附和,說不排除這種可能。
這一下文官集團也懵了,他們不太懂軍事,不知道是否有這種可能。
但這個質疑是徐達提出來的,還得到了這麽多將領的讚同,可見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一想到高麗有可能背刺,大家就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難道站出來替高麗擔保?
別開玩笑了,自家九族又不是批發的,誰吃飽撐了替他們作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