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
字數:5426 加入書籤
大明下南洋船隊正使為鴻臚寺少卿趙秩,其為大書法家趙孟頫後人。
曾在洪武初期出使日本,就倭寇之事與日本懷良親王磋商。
雖然效果並不甚理想,卻也讓日本承認了與大明的宗藩關係,算得上是一件大功。
但其後十餘年就再無太大功績,靠著資曆坐上了鴻臚寺少卿的位置。
這次下南洋需要一個有經驗的正使,吏部呈上來好幾個人選。
他因出使日本的履曆成功勝出。
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自然是非常高興,發誓要做出一番成績。
隨行武將則是耿子茂。
他祖父是大明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泗國公耿再成。
耿再成被叛軍所害,其子耿天璧繼承爵位。
洪武七年,為剿滅倭寇耿天璧率軍深入外海,不幸落水溺亡。
按照規矩來說,耿子茂應該繼承泗國公爵位。
然而爵位繼承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輪到耿子茂時,就因太年輕且寸功未立為由,將此事給擱置了。
說白了,老朱有點不當人,不想兌現承諾。
但誰敢找朱元璋的麻煩?
耿子茂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老朱也沒有把事情做絕,還是給耿子茂授了官。
並讓他跟隨靖海侯吳禎曆練,一邊學習海戰之法,一邊剿滅倭寇。
等他好不容易學有所成,洪武十二年吳禎病逝。
大明對倭寇作戰開始進入全麵防守階段,洪武十四年更是下達禁海令。
之後雖然耿子茂也時常出海和倭寇作戰,但因為總防守的策略,始終未能有太大戰果。
直到今年打遼東,他才撈到一點軍功,重新進入朱元璋的視線。
老朱或許是想法變了,或許是有些不好意思,也或許兩者兼有。
就將他從遼東抽調回來,作為遠洋艦隊的護航武將。
當然,朱元璋也不是感情用事之人,他選擇耿子茂,也和能力有關。
耿子茂矢誌為父複仇,新式戰船出現後,他是出海最積極的將領。
父親在外海溺死,他就要征服外海。
因此,要論單純的遠洋航行技巧,他絕對是大明水師將領裏的佼佼者。
一個躊躇滿誌的正使,一個矢誌複仇的武將。
當這兩個人,看到岑信通傳來的呂宋和倭寇勾結證據時,會是什麽反應可想而知。
尤其是耿子茂,眼珠子頓時就紅了。
“亂臣賊子,吾必誅之。”
趙秩卻勸道:“耿將軍勿急,咱們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耿子茂冷冷的道:“趙少卿是不信密探情報,還是別有他念啊?”
趙秩知道他和倭寇的仇恨,並沒有生氣,而是反問道:
“耿將軍準備怎麽辦?”
耿子茂殺氣騰騰的道:“自然是將和倭寇勾結之人盡數誅殺,並勒令呂宋國主向陛下謝罪。”
趙秩淡淡一笑道:“這個功勞,恐怕還不足以讓你繼承泗國公的爵位吧。”
耿子茂愣了一下,問道:“不知趙少卿是何意?”
趙秩負手而立,看著波瀾起伏的海麵,說道:
“自古功高莫過救主,其次救國,再次滅國。”
“救主救國咱們是沒機會了,滅國的機會倒是就在眼前。”
耿子茂震驚的道:“你是想……這……未經朝廷許可輕啟戰端,恐會引起陛下震怒。”
趙秩說道:“臨行前陛下授予我等臨機決斷之權,讓我們誓死保護大明尊嚴。”
“現在呂宋國公然與倭寇勾結,就是對大明的羞辱,對陛下的大不敬。”
“主辱臣死,若不能維護陛下尊嚴,我等才是真的隻有死路一條。”
耿子茂已經恢複理智,上下打量著趙秩,像是重新認識他一般:
“我終於明白,陛下為何派趙少卿擔任正使了。”
趙秩自得的笑道:“耿將軍意下如何?”
耿子茂聲音激昂的道:“趙少卿都不懼,我又何懼有之。”
“隻是光靠這些證據,恐怕還無法為呂宋國定罪吧?”
趙秩笑道:“你以為錦衣衛密探,為何要將這些證據傳給我們?”
“再說,等將呂宋國滅掉,證據還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耿子茂再次打量他:“你和我認識的文官一點都不像。冒昧的問一句,你真的是鬆雪先生的後人嗎?”
趙孟頫號鬆雪道人,也有人以鬆雪先生尊稱。
“哈哈……”趙秩大笑不已。
之後他們放慢了船速,沒多久岑信通、許柴佬二人奉命登船。
得知許柴佬商人身份,趙秩也沒有歧視,而是稱讚道:
“自古版築飯牛而成佳話者眾矣,望你能效法先賢為國盡忠。”
許柴佬非常感動:“謝趙少卿鼓勵,草民必不敢忘。”
之後趙秩仔細詢問了呂宋勾結倭寇之事。
許柴佬本來想說這是他們栽贓陷害,岑信通搶先說道:
“此事隱藏極深,我們也是最近才打探到。”
“被我們察覺後,呂宋蠻夷也不再遮掩,公然討論此事,甚至口放厥詞威脅南洋明人。”
趙秩滿臉怒容:“好膽,彼輩蠻夷畏威而不懷德,竟敢對我大明如此不敬。”
“身為明臣,我等自當維護大明尊嚴。”
一旁的許柴佬則有些瞠目結舌。
這位趙少卿肯定已經猜到是栽贓陷害,可卻假裝什麽都不知道。
沒出問題,一分功勞都不會少。
出了問題,也可以將責任推到他們兩個身上,最多就是個失察之過。
岑信通也完全配合,裝作一切都是真的。
為何?
肯背責任,才有機會上桌分享功勞。
這是下位者往上爬的基本素質。
當官的都是這麽交流的嗎?學到了學到了。
大基調確定,剩下的就是怎麽打的問題了。
這些天岑信通和許柴佬可不隻是在栽贓,同時還在收集呂宋國的所有信息。
比如部落分部情況,有多少可戰之兵,從哪裏出兵比較方便。
土人戰敗後會從哪裏逃跑,明軍該從哪裏攔截等等。
有了這些詳細的情報,耿子茂大喜,很快就製定了全盤計劃。
許柴佬沒有忘記老朋友,將李奇義的事情告訴了趙秩,請求能回歸故裏。
本來他以為這事兒會經曆一番波折,沒想到趙秩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都是漢人,偽帝張氏既滅,現在就都是大明百姓。”
“隻要他們肯為安心為民不惹事端,大明還是有他們容身之處的。”
這下許柴佬才徹底放下心來,對趙秩的感官也非常好。
若大明都是這樣明辨是非的官吏,何愁不興。
——
大明使節團的到來,呂宋自然傾國相迎。
名義上的呂宋國主阿基諾,早早的就帶著全國權貴到港口迎接。
南洋明人能來的,自然也都來了。
當大明遠洋艦隊緩慢駛入馬尼拉灣,遮天蔽日的船隻引得所有人驚呼不已。
尤其是那長一百多米的五千料寶船,更是深深震撼著每一個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