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

字數:5854   加入書籤

A+A-




    對於滅亡呂宋國,大明內部出現了三種聲音。

    第一種是反對。

    未經請示擅自動兵,滅掉大明承認的藩屬國,這有違禮法。

    以後列國會怎麽看待我們?我們還怎麽以宗主國自居?

    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自當以德行教化,蠻夷自然臣服。

    不用想,這種人以文學賢良居多。

    第二種是支持,蠻夷之輩畏威而不懷德,隻有打疼他們才會聽話。

    當年蒙古帝國滅亡了多少國家和勢力,不照樣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況且我們還占著理呢。

    這種人以勳貴居多。

    第三種則沒那麽多是非之分,隻有一個念頭,我大明太強啦。

    一個使節團,幾天就把一個國家給滅了。

    揚我國威於萬裏之外,好好好。

    持這種想法的以年輕人居多,尤其是沒讀過書的老百姓是最多的。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攤丁入畝解釋一切。

    百姓就算再愚昧,也知道誰對他們好。

    新政讓他們受到了最直接的好處,對大明的歸屬感拉到了新高。

    什麽禮法、什麽規矩、什麽道德,都沒有大明強大來的重要。

    大明被欺負,他們擔心。

    大明強大,去欺負別人,他們就與有榮焉。

    至於什麽道理?

    嗬……我們幫親不幫理。

    很多時候,他們的聲音很重要,能決定天下歸屬。

    有時候又不那麽重要,基本上被無視。

    比如現在。

    不論是反對此事的,還是支持此事的,都無視了他們的聲音。

    為了自己的理念,在朝堂上大吵大鬧。

    一方要求嚴懲以儆效尤,防止以後再有人敢這麽幹。

    同時也是給藩屬國一個交待。

    另一方則認為大明不可辱,否則會寒了人心,以後誰還敢為國效忠?

    雙方吵的不可開交。

    以往朱元璋最討厭這種爭吵,咋地?把咱的朝廷當菜市場了?

    有問題無法決斷,不會問問咱?

    但現在他的行為方式改變了許多,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饒有興趣的看著群臣互噴。

    朱雄英也同樣如此,雙手揣袖,臉上帶著興奮。

    他也是近期才被允許上朝聽政,平日裏很少發言,基本都是觀察學習。

    如果不是要顧及形象,他都恨不得大聲給雙方喊加油。

    站在人群後側的陳景恪,也覺得很好玩。

    太孫上朝聽政,他這個伴讀獲得準許,以執戟郎的身份進入朝堂。

    也同樣處在學習階段,至今未發一言。

    畢竟朝堂自有朝堂的規矩,還是不要太出格的好。

    文武吵架,他還是第一次經曆,自然覺得好奇。

    不過他看的東西更深,據說以前文武吵架,武將單方麵被壓製。

    現在武將已經可以做到五五開了。

    倒不是武將的嘴皮子變利索了,而是在於氣勢。

    以前麵對文官,武將總缺那麽點氣勢,吵不過就生悶氣,把自己個兒憋的臉紅脖子粗。

    現在不一樣了,扯著嗓子對噴。

    噴不過也沒關係,氣勢不能輸。實在講不過道理了,就耍無賴。

    比如這會兒,文臣始終拿禮法、德行、感化說事兒,認為這才是聖王之道。

    並且說了一大通道理。

    武將們講不出那麽多道理,就抓住一句話不停重複:

    “既然你們認為靠禮法、德行可以感化蠻夷,那就去草原感化北元吧。”

    “敢不敢去,敢去我們就認輸,不敢去你們就閉嘴。”

    就這一句話,滿朝文官沒有一個敢接的。

    換成別的皇帝,不會把群臣鬥嘴當真。

    洪武大帝不一樣,誰敢接話,他是真敢把人送過去。

    他們可不想就這樣去送死。

    武將能在朝堂裏和文官對噴,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

    具體來說,是施行軍功爵製以後。

    大批底層出身的人,靠著軍功獲得勳爵實現階級躍遷。

    普通武將害怕文官,勳爵可不怕,自然敢和文官對著幹。

    不過這依然不是陳景恪心目中的完美狀態。

    現在文官是可以統馭武將的,高級武官的升遷,文官依然擁有很重的發言權。

    升遷掌握在別人手裏,天然就會低人一頭。

    早晚有一天,會重演文貴武賤的局麵。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武將任免收歸到皇帝和五軍都督府手裏。

    當然,為了防止武將做大,還是要給出一定限製的。

    陳景恪的計劃是,將級以下軍官由五軍都督府任免,事後報備兵部就可以了。

    將級以上軍官的任免,由五軍都督府直接遞交名單給皇帝。

    皇帝批準的名單,下發給兵部進行核查。

    其實就是核查一下身份、背景、功勞是否真實等等。

    核查結果上交給皇帝,最後用不用依然是皇帝說了算。

    在這個過程裏兵部就是工具人,雖然可以利用審查權影響武將的任免。

    但沒有決策權,起不到什麽實質性的作用。

    而且他敢確定,這個法子朱元璋肯定會支持。

    原因很簡單,將級軍官的任免權力收歸皇帝手中,是對皇權的加強。

    當然,現在這一切都隻是他的計劃,後續具體該怎麽做,還需要仔細斟酌。

    畢竟武將做大的後果,比重文輕武的結果好不到哪去。

    文武雙方吵了半天,眼看就要打起來了,朱元璋才幹咳一聲:

    “咳……朝堂喧嘩,成何體統。”

    群臣立即停止爭吵,齊聲道:“臣等失儀,請陛下責罰。”

    動作熟練的好像是演練過一般。

    朱元璋目光掃視一圈眾人,訓斥道:

    “咱聽你們吵了半天,有用的主意一個都沒有,讓咱怎麽放心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伱們?”

    群臣:“臣等知罪。”

    朱元璋:“知罪知罪,這話咱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咱想聽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文官上前一步,似乎想說什麽。

    朱元璋先一步說道:“什麽禮儀之邦,道德教化四夷來降,這樣的空話就別說了。”

    “你們是真傻還是當咱傻?靠狗屁道德要是能讓四夷臣服,天下早就實現大同了,還會發生那麽多次朝代更迭?”

    “要是道德那麽好用,那還要這百萬大軍做什麽?”

    “在邊關放幾萬名讀書人不就天下大定了嗎?”

    一席話說的文官羞愧難當。

    “哈哈……”武將則笑的特別大聲。

    他們沒有發現,徐達等高級勳貴都沒有笑,而且麵容很嚴肅。

    朱元璋將目光看向他們:“你們笑什麽?”

    諸將的表情頓時就僵住了。

    “未經朝堂允許擅自出兵,你們想做什麽?造反嗎?”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們就是這麽理解這句話的?”

    “那是不是哪天你們也能領兵殺進皇宮?”

    武將們頓時瑟瑟發抖,一個個低著頭和鵪鶉一般。

    文官則覺得揚眉吐氣,一群武夫,挨批了吧。

    讓你們嘚瑟。

    朱元璋罵過人之後,將目光看向徐達:“天德,你說此事該怎麽處置?”

    徐達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無規矩不成方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