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新的課題
字數:5489 加入書籤
關於如何經略南洋,這也是陳景恪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南洋對中國有多重要,前世稍微了解一些國際形勢的人都能知道。
隻可惜,那時候的南洋門戶被美帝掌控,我們隻能花費更大代價,尋找別的備用通道。
這一世,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能再重演。
大明提前百年布局世界,別的地方且不去說,至少南洋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
具體該如何實現這個計劃,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參考前世的經驗,他製定了一套計劃。
占領麻六甲海峽這個門戶,隻是其中一步。
第二步就是在淡馬錫建立總督府,遷徙百姓定居,將這裏建成麻六甲的鎖頭。
還有一個地方陳景恪以為尤為重要。
指望這個年代的人明白這個道理,並製定相應的政策,實在太難了。
前世這些島鏈是美帝用來封鎖中國的,這一世島鏈是用來守護中國的。
經略南洋,占領並不難,難的是後續的治理和發展。
往大了說,決定著大明未來政策的走向。
而且如何治理南洋,往小了說事關大明海洋方向的長治久安。
這條路是否正確,他也不知道。
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該怎麽辦?
暫時湊合著?倒也不是不行。
能不能建立一套穩定健康的商業秩序,決定著經略南洋的成敗。
這條新路子具體該如何走,陳景恪也不知道,隻能用自己淺薄的見識去嚐試。
陳景恪自然想把這個樣板弄好。
再用五年將小琉球和楚國弄好,二十年完成島鏈計劃。
但就算是將學院建立起來,想要培養出符合要求的人才,也需要很長時間。
這個計劃他個人認為沒有什麽問題。
再然後就是渤泥、爪哇等國,形成島鏈,徹底將南洋變成大明的後花園。
什麽東西可以充當這根繩子?
靠土地和農業嗎?別鬧笑話了。
如此才能形成一個整體。
在南洋,大明必須要走一條新路。
別誤會,不是小琉球,而是崖州。
南洋麵積太大,島嶼太零碎,需要一根繩子將其聯係起來。
一旦染上雜色,再想糾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大明不可能再走土地農耕這條老路,否則占據南洋也沒有任何意義。
他看了一圈,無奈的發現無人可用。
可問題又來了,計劃的再好,也要有合適的人去執行。
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更迫切的想要遷都,然後把書院給建立起來。
但現在除了硬著頭皮往前走,別無他法。
可不能隻依靠土地和農耕。
當然了,土地和農業是一切的根本,這一點不會變。
當然,並不是說小琉球不重要,隻是相對來說打造崖州性價比更高。
而且它的西側就是中南半島。
然後問題來了。
可他不甘心,這麽好的一張白紙,正是好作畫的時候。
所以,對大明來說,崖州的重要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陳景恪初步計劃,用五年將崖州和淡馬錫打造好。
但還是那句話,沒人可用,縱使他有再多想法都沒用。
大明抓住這根繩子,就能真正實現對南洋的控製。
因為這裏就是樣板,在這裏施行的所有政策,會在別處被廣泛應用。
陳景恪能想到的,就隻有工商業。
接下來就是小琉球和呂宋……現在叫楚國。
將這裏打造好,也是經略南洋的重要一環。
這個範圍囊括了全球一半的人口,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前世有人做過一個計算,以崖州為中心畫一個四千公裏的圓。
許柴佬的出現,給了他意外的驚喜。
沒想到民間竟然還有這樣的大才。
稍加培養,就是個不錯的新政執行者。
曆史真的埋沒了太多的人才,他不禁感慨。
事實上,是他對曆史的了解太少。
許柴佬可不是被曆史埋沒的人才,人家可是在正史上留名的人。
原本的世界,他順利發育成呂宋巨富,成為南洋明人領袖。
永樂三年,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達呂宋,冊封其為呂宋總督,統攬該區域軍、政、財、文大權。
任職直到永樂二十二年,達20年之久,其能力可見一斑。
可惜,鄭和下西洋隻是為了錢和宣揚國威,沒有真正開拓南洋的打算。
許柴佬也並未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但有句話叫,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他有那個能力,又處在那個位置,大明提前二十年經略南洋,他依然參與了進來。
並且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開端。
既然已經有了適合的人選,陳景恪就決定,直接在南洋推行新政。
將自己的計劃一一寫了下來,準備明天給朱元璋瞅瞅。
奏疏寫到一半,福清端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嗔道:
“一天天就知道忙政務,飯都不吃了。”
陳景恪抬頭笑道:“一個難題意外得到解決,這不是高興嗎。”
福清將一碗蓮子羹、兩個包子和一碟鹹菜放在桌子上:
“吃過飯再寫吧。”
陳景恪心中倍感溫馨,笑道:“感謝福清公主,小的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娶到你這麽賢惠的媳婦。”
“哈哈……”福清失笑出聲,輕輕推了他一下:
“你這張嘴啊,就會哄女人開心。”
夫妻倆卿卿我我了一會兒,等他吃完飯,福清才問道:
“那兩個人的能力,真的有你說的強嗎?”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能力倒還在其次,主要是有膽略,想法也比較符合我的要求。”
“我對南洋的一些計劃,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去施行。”
“今天見到那個許柴佬,竟然發現他在很多想法上,與我不謀而合。”
“雖然考慮的沒有我全麵,但稍加培養,還是可以用一用的。”
“那真是太好了。”福清也為他感到開心,然後若有所思的道:
“那個許柴佬好像被家族除名,妻兒都隨他入京,現在還居無定所。”
“咱家在西街有一所小院,暫借給他安身吧。”
這就是替他拉攏人了,陳景恪心下很是感動:
“你看著去做就好……對了,海盜寫好了嗎?”
福清點點頭,說道:“已經定稿,我再修改一遍就拿給你看。”
陳景恪笑道:“時間正好,借著開海的東風,定然能傳揚天下。”
福清理所應當的道:“這是自然,你的創意我的文筆,肯定能傳揚天下。”
陳景恪啞然失笑,這媳婦越來越不謙虛了。
夫妻倆又聊了一會兒,福清就起身說道:
“好了,你先忙吧,我回去等你。”
目送她離開,陳景恪才提筆將奏疏剩下的部分寫完。
第二天進入皇宮,見到朱元璋先提前打招呼,等會兒有關於南洋的事情要匯報。(www.101novel.com)